邱 晨,黄焰结
(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不锈钢雕塑在现代园林中的价值探讨
邱 晨,黄焰结
(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不锈钢是现代材质的代表,本文基于不锈钢材质在芜湖雕塑园雕塑作品中的应用状况来探讨不锈钢雕塑在现代园林中所体现的审美价值、人文价值和景观价值,这对现代化城市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芜湖雕塑园;不锈钢雕塑;现代园林;价值
芜湖市雕塑公园是中国“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作品的展出地,截至2016年9月,园内一共安放了168件雕塑作品。自2011年开园以来,芜湖雕塑园以一个现代城市园林的面貌迎来了许多获奖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上都以芜湖的城市风貌和人文内涵为主题,旨在反映皖南风土人情和时代精神。按照现代园林建设服务于现代都市生活的思路,不难发现芜湖雕塑园内的大多数作品都散发着强烈的现代感,旨在展现现代化城市蓬勃发展的新气象。为了在芜湖雕塑园内营造出欣欣向荣的视觉效果,生动再现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现代材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芜湖雕塑园作品中,铁、青铜、石材、木材等传统材质被继续沿用,但以新型金属材质为代表的现代雕塑材质才是重头戏。与彩色金属、铝、钛合金等现代雕塑材质相比,不锈钢因其极富现代感的外表而脱颖而出。据统计,雕塑园中共有29座不锈钢材质的雕塑,占所有现代材质雕塑的一半以上。另外,许多现代雕塑并不局限于单一材质,而是在一件作品中进行多种材质的综合运用,让雕塑造型、色彩等视觉要素显得更为活跃。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材质的性能有时能在传统材质的烘托下展现得更加充分。芜湖雕塑园中有不少作品采用了传统材质与现代材质相结合的手段,其中现代材质部分以不锈钢为主,因其与其他材质的差异感最强,故产生的视觉冲击也最强,这样往往会使作品别具一格。本文探讨现代园林中不锈钢材质雕塑的审美价值、人文价值和景观价值。
现代雕塑最突出的特点是追求“异化”的视觉效果:一是“异化”雕塑的材质,运用各种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创新表现;二是“异化”雕塑的造型,否定古典传统形态,否定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注重可视性强的艺术形态创造。当然,前者无疑是实现后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夸张、抽象、极富想象力的造型设计基于新材料的合理运用而成为可能。这种“异化”的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一种创新,使得创作出来的雕塑标新立异,带给公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1]。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各种新型金属材料在雕塑中得到广泛应用是顺应这股“异化”潮流的结果。金属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可切、焊、铸、锻,也可进行镶嵌、打磨、抛光、镀金、上色等装饰,极大地丰富了雕塑的造型样式。不锈钢除具有金属材料的基本属性外,还有着诸多优越性。它最大的优点是光泽度高,不易生锈,易清洁,经久耐用,因此成为城雕艺术家营造现代感的常用材质。
雕塑的创作是就是形态的塑造,运用造型语言装饰和创造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造型语言中的提炼概括、夸张变形和抽象几何是现代雕塑中常见的表现手法[1]。瑞士艺术家拉尔方索创作的《魔法树》(图1)可谓将不锈钢材质的艺术语言演绎到了极致,它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把一棵普通的树大胆变形成人类指纹的形状,却又不失其本真,让人依然能感受到树木的古朴与自然。更加绝妙之处在于,这还是个风动雕塑,可以在风的推动下轻轻旋转,细密的不锈钢曲线在阳光的反射下产生如水般流动的光影,将观者带入一个人类艺术与自然力量相辅相成的境界。同样,吴漾的《大玩伴》也是一件取材于生活的佳作,以自然形态为对象,对其进行加工升华,将儿时记忆里再寻常不过的草扎马塑造成一件充满梦幻色彩的艺术品。材料的置换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采用线型不锈钢材料的几何构造手法不仅有很好的仿真效果,还使雕塑比真的草扎马更具有形式美,更能展现马的健壮与挺拔。与此同时,草扎马这一传统形象也因新材质的使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此外,西班牙艺术家苏索的作品《结构》(图2),不锈钢着色,不像前两幅作品那样强调不锈钢的光感特质,而是采用上色的手段,使其失去光泽,恰好突出了不锈钢材质的另一个优点——可塑性强,为抽象几何这一造型语言的运用提供了前提条件。该作品通过点的扩张与收缩、直线的重叠与交错、几何形体的组合与构成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耐人寻味。这件作品还是一个可供人们来回穿梭的开放空间,置身其中便可得到观察外部世界的不同视角,呈现在眼前的不是一个静态的雕塑,而是不断变幻的动画。
许正龙在《雕塑构造》一书中提到:“将材料制成相应的形状,通过某种或多种连接方法组合于同一空间之中,是雕塑构造的基本内容”[2]。霍波洋的《秋分》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这是一件不锈钢和大理石两种材质组合而成的作品,此种构造方式并非随意拼凑,而是突破单一化形态的创意之举,造型语言就相应地丰富起来。在整个作品中,位于上方的不锈钢材质的树枝造型所占比例虽小,却能在视觉传达和作品立意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了雕塑家不以仿真为目的、敢于超越材质界限大胆创作的灵活思维。
雕塑所处的环境是客观物质和人类精神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空间。对雕塑而言,其周围的植物、水体、山石等自然物以及地面、台阶、通道等人造物属于硬质环境,而隐藏在硬质环境背后并由其折射和反映的精神内容是软质环境,也叫人文环境[3]。雕塑的创作是与其所处的人文环境相呼照应的,从广义上说,雕塑家的创作活动受到大环境限制,表现个人风格的同时还会兼顾时代和社会的需求[4];从狭义上说,雕塑能够折射出特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当地人的生活理想。
芜湖市是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现代化城市,时代精神是城市建设中最应该体现的一点。许正龙的《飞石》采用青石与不锈钢相结合的材质,描述了一个铮亮形体渐从顽石中迸裂而出的形态,使整幅作品的寓意被很好地表达出来。传统石材与现代金属的肌理形成强烈对比,传达出内在无限的张力,象征着古老之地已发生深刻变化。芜湖雕塑园中的雕塑属于城市公共雕塑,公共性主要表现在雕塑和公共环境的关系上。它是一种大众的艺术,注重表现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精神风貌的表征物,能对城市品牌形象的树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汽车产业是芜湖四大支柱产业之首,能够最直接、最确切地传递这一地域特色的作品当属艾松的《生长的力量》和史钟颖的《穿越》(图3)。《生长的力量》的原型是汽车发动机内部的精密结构,经过艺术变形后整体造型好似雨后春笋,一圈圈的不锈钢圆环套在铸铜材质的外侧,寓意芜湖这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经济古都在汽车工业的带动下,继续蓬勃发展,为安徽乃至中国东部贡献更大的力量。《穿越》则直接采用一辆环保概念汽车为基本造型,在材质上使用黑色花岗岩和不锈钢结合的方式,通过拼接式造型创造性地展现了这两种材质在色彩、质感和加工工艺上的强烈反差。一条斜线既将两者区别开来又将其紧密相连,正好印证了作品的题目,仿佛带领观者驾车从古代“穿越”到了现代。表面上不同材质的组合与置换实则承载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这件作品不仅预示着芜湖这座老城以汽车产业为领跑者,不断超越自己,进化成为一座新型现代化城市,且引发了我们对汽车未来发展的思考,提醒我们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图1 魔法树
图2 结构
图3 穿越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工业水平上,也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特别是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当代社会,更加不能忽视群众的内心世界,居住环境的合理建设是保障人们身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芜湖雕塑园中有一部分作品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对某些传统题材进行重塑,使得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元素焕发出新的光彩,如《乐山乐水》《墨韵泥痕系列——梅兰竹菊》《一竿风骨》《城市屏风》《长江巨埠——圆》等等,巧妙地将充满现代时尚感的不锈钢材质与中国山水画、水墨意境、表现文人精神的竹子、传统屏风和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等元素相结合,既挖掘了现代材料新的表现力,又让传统形态在新环境中得以重生。中华传统文化以符号化的形式渗透在这些雕塑作品当中,使游园的人们在与雕塑互动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景观”一词在《辞海》中的定义为地理学名词,泛指地表自然景色[5]。作为一座现代城市园林,芜湖雕塑园具有园林的普遍属性即景观性,但这种景观性有其特殊性,它以雕塑为主题,雕塑不仅起到点缀和装饰景观的作用,还能自成景观。雕塑园中的雕塑以群体而非孤立的方式存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景观中的景观。园林景观和雕塑景观的融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各个方面的匹配与协调最终成为彼此的组成部分。绿植、水体等园林景观作为背景不易改变,因此雕塑景观的形体构成、材质、色彩等艺术语言都要与园林景观和谐统一。园林景观也成了雕塑作品中的某个构成元素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环境和雕塑相互渗透与包容,会改变各自原本的形态面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整体[6]。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雕塑公园毕竟是人造物,依然会对生态产生一定的破坏。但是,一旦雕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得到合理协调、达到和谐状态,对环境的破坏力度就会降到最低。就雕塑公园产生的多方面效益来说,对自然有节制的改变应该是被允许的,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7]。
芜湖雕塑园有着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人文景观。在整个景观环境中,雕塑景观与水环境的结合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纯粹的自然环境或纯粹的人工环境都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势必需要将两者合二为一来营造理想的景观效果,化平淡为神奇[8]。镜面不锈钢反光性能强,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或角度变换中呈现出不同的色泽,具有迷人的视觉效应,与波光粼粼的水面具有相似性。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运用敏锐的感知力和抽象思维找到了两者之间的衔接点,自然而然地将不锈钢材质融入水环境之中。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石向东的《湖之韵》(图4),作品以中国传统乐器演奏者在湖边的倒影为雕塑主体,人之倒影和传统乐器的天籁之音相结合而产生一种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和谐之美。不锈钢材质被打造成许许多多的波浪线形状,象征着水波纹,随风而动的美感在此处被抒写得淋漓尽致。又因这座雕塑屹立在湖边,雕塑上的光影与湖面上的光影交相辉映,让人难以辨别。以水为底色的作品还有景晓雷的《波光》,描绘出一幅群鱼畅游的浪漫图景。不锈钢材质的鱼儿似乎在湖水的映衬下活了起来,水的波光随造型流转,动感十足。董明光的《涟》(图5)与前两个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直接将雕塑置于水中,水之涟漪与不锈钢材质反射的涟漪相互映衬,产生出虚实结合之美。
除了与水体融合,雕塑园中还有一些与山体、花草和建筑相融合的作品。黄齐成的《乐山乐水》是个巧妙结合山体的例子,不锈钢材质的山体造型和背后真正的山体融为一体,从远处看去以为是普通山丘并无奇特之处,随着视线的慢慢拉近,一座独特的不锈钢雕塑突显出来,令人倍感惊喜。在造型上采用有间隙的条状而非封闭的实体,能够很自然地将雕塑嵌入自然景观,产生若隐若现的奇幻效果。景育民的《行囊》把花草作为创作元素,让其在硕大的不锈钢提包中绽放,通过这种强烈对比提醒身处后工业时代的我们,只要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不锈钢中也能生出绿意。包中生长的花草、包上反射的花草和围绕在提包周围的花草各有各的美感,共同汇聚成一幅和谐而别有韵味的画面。日本艺术家松尾光伸创作的《历史的车轮》(图6)是芜湖雕塑园中占地面积相对较大的作品,雕塑本身的体积并不算大,但为了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雕塑被放置在一个小型的圆形广场内,与其他雕塑隔离开来。当代雕塑家越来越重视作品的摆放问题,将其看作一种特殊的构造方法,全方位考虑造型、底座以及周围空间的关系,让空间和雕塑通过组合和渗透达到均衡[2]。这座不锈钢雕塑是由五个小椭圆以一种独特的组合方式连接而成的大圆环,每个椭圆能从不同角度反射周围的景物,雕塑下方的原型台面、周边的石板路面甚至是后方的建筑物都被囊括进了这个作品之中。不锈钢材质的优势被放大到了极致,让雕塑及其所处环境的内容都变得丰富起来。
图4 湖之韵
图5 涟
图6 历史的车轮
园林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的场所,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显示出日益重要的地位。现代园林不同于传统园林,其性质和功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它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并与城市环境相协调,这也是对置于园林中的雕塑的要求。现代材料的兴起为现代园林雕塑的创作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它们有的直接替代传统材料,有的与传统材料结合,产生了一大批在造型、色彩、质感甚至是内涵上都不同于以往铜、铁、石、木雕塑的现代材质雕塑。不同材质在为艺术创作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基础的同时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内涵,不锈钢雕塑具有强烈的时代意味和艺术表现力,非常适用于现代园林环境。如何从不锈钢材质的加工工艺、艺术语言以及启迪意义等方面塑造作品的外在形态美和内在意象美并将不锈钢材质的美感体现在雕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是不锈钢雕塑创作的重点。不锈钢材质在芜湖雕塑园雕塑中的存在方式和表现手法很好地诠释了材质与雕塑及其所处环境的关系,从而让不锈钢雕塑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人文价值和景观价值,与园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融为一体,这对其他城市的园林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不锈钢雕塑只是众多现代材质雕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其他材质的雕塑也各自具有值得被挖掘的价值。总之,不管选用何种材质,只要能从现代性、公共性和景观性等要素着手去处理园林雕塑与园林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人—雕塑—环境的良性互动,就能使现代园林雕塑的价值得以充分展现,这对现代化城市的全面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1]龚声明,沈建华.现代雕塑设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许正龙.雕塑构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温洋.公共雕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32-134.
[4]张压西.装饰与雕塑[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62-63.
[5]朱富帅.雕塑公园景观价值分析与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6]苏乐,王淮梁.公共园林景观雕塑设计的分析与研究——以芜湖市雕塑公园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64-65.
[7]王鹤.论雕塑公园[D].天津:天津大学,2006.
[8]陶宇.雕塑公园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TU986
A
2095-7602(2017)10-0191-04
2017-05-15
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重点项目“新月派翻译研究”(gxbjZD2016058)。
邱 晨(1992-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外设计文化与传播研究。
黄焰结(1971- ),男,教授,博士,从事翻译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