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刘 艳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变为可视化的工具。通过思维导图展开对小学英语指导的教学设计,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与此同时,思维导图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的认识深度,让学生在记忆方面不再感觉困难,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本文就以小学英语课程内容为例,针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具体指导方式展开研究。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第一部分为Storytime,在面对Storytime时学生经常会感到迷茫(特别是中高年级),不知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五个W”对开篇阅读内容进行解读,像是谁Who讲了什么What,在什么时间讲的When,为什么这样讲Why,其最终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How,比如说开篇的阅读内容是这样:Last Sunday,Su Hai lost her keys,because she forgot them in the school,and then she went back to school,finally fund her keys.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很快地提炼出该段的核心信息,时间是上周末,主人公是Su Hai,事件是她丢了钥匙,最后回到学校找到了钥匙。化难为简,真正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若想利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要把本课的重点突出表现出来,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繁琐的单词记忆、句子分析当中。如,在带领学生学习5B Unit4 Seeing the doctor的时候,就可以针对Su Hai和Mike的具体病情让学生分析病因,并引导学生说说他们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通过图表排列就可以较为直观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方便记忆。
又如,在学习HALLOWEEN这个节日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如下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将HALLOWEEN分为date(when).symbol.special(why).activities(What)这四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再进行条理细分,使学生的思路能更加清晰。
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记忆曲线来设计思维导图,比如:记忆有关颜色的单词,就可以用对应的色系渲染该单词,再根据单词字母之间的拆分和联想记忆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认识。还可以赋予每个单词一定的故事背景,帮助学生记忆,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背诵和默写来记忆单词。
针对某些文章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展开梯度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Cinderella一课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按照老师所指导的“5个W”对内容进行整理。在设问时要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像是第一问可以是What did the sisters do?然后第二问就可从是Why did Cinderella so sad?Who helped Cinderlla?层层递进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路,进而把问题考虑得更加周全,并能在今后的阅读中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
比如说如上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在学习THANKSGIVING一章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熟读文本来展开对各个结构的设计和分析,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能得到一些启发,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时候,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来展开学习。在引导学生思考时,要先体现“引”,再突出“导”,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它主要是为了简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分析阅读内容时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知方式,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对语言学科来说,这种对记忆力要求较高的课程指导更需要专注于学生记忆能力增强的研究上,以此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完整。■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罗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