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研究

2017-10-23 07:58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22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个人信息刑法

史 琳

(650106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研究

史 琳

(650106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随着我国的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人们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意识也有了加强,个人信息在当前已经成为社会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承载的权利内容也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愈来愈紧密。本文对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进行了简要分析。

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

1 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

从我国宪法的规定来看,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九条第四款规定:个人信息是指个人姓名、住址、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医疗记录、人事记录、照片等单独或与其他信息对照可以识别的特定的个人信息。法律意义上的解读是这样,但是在理论上对个人信息的定义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法律意义上的解读有些笼统。解读中有一个“等”字,这样模糊字眼的出现,为法律的判定带来了隐患,不利于科学合理地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对个人信息的定义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内容不断更新,同时应在立法上明确,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字眼,让犯罪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

2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全面的法律保护体系

从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可以发现,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应当是由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三个层面构成的有机结合的体系。而从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的现状看,首先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缺乏民事、行政法律保护:第一,就民事权利保护而言,我国《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并无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哪些公民个人信息属于“隐私权”范围,现行民事法律中并没有明文规定;第二,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行政立法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2.2 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的意识不强

由于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收集、储存、传输、处理和利用缺乏有效的规范,个人信息被随意篡改、滥用以及被非法转卖牟利的现象时有发生。个人总是处于弱者的地位,要维护个人的权益,只有通过强制立法才能达到目的。由于对个人信息的立法较晚,人们对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具体体现在:首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经常发生。这些犯罪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缺乏对自己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其次,当个人信息受到犯罪分子的侵害时,绝大多数人虽然知道国家法律有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法律规定,但不知道如何通过刑法保护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3 非法手段采集使用个人信息状况较为泛滥

在使用互联网时,公众有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或者在享受互联网服务时被动地提供大量繁杂的个人信息,常见的如用户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婚姻状况甚至宗教信仰等敏感信息,只要用户在生活中涉及互联网,就无法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比如在正常打开应用软件时可能会弹出某些恶意软件,这些软件在末端设置上会造成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收集个人行为记录、银行账号、支付密码等个人隐私,建立用户个人信息数据库,非法收集者将这庞大的数据库信息进行贩卖或者用于自身营销战略,进而获取巨大的经济利润。甚至如银行、保险公司这样的合法掌握个人信息的企业都会在利益面前,在尚未取得法律授权并且没有经过客户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其掌握的客户个人信息私自提供给第三方,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

3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的完善对策

3.1 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概念

对于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当前的首要工作应该是结合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来明确个人信息的概念及范围,并参考个人信息泄露的经典模型及相关案例来起草相关法律条文,然后可以利用相关程度法、敏感程度法以及危害程度法对被他人侵犯的个人信息予以分类及量化,从而明确如何进行相关的惩罚和救济。在专门立法出台之前,应加大对相关案例及行业的研究,学习其他国家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立法所取得的成果,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及相关规定,使得公民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有法可依,使得执法部门更准确、更高效的执法。

3.2 增加个人信息流通规定

在信息时代,为了得到更便捷和更优质的服务而上传的个人信息无时不刻都在网上流转着,但是这一切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个人信息是否被非法泄露我们全然不知。因此,在专门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中有必要对个人信息流通作出相关规定,以使得信息操作者处于合法的授权范围之内,用户可以及时知晓个人信息的安全状态,相关监管部门也可以很好的监管并收集到侵权者的侵权证据。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要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二是向公民普及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措施,如正确识别真正网站和钓鱼网站、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等。

3.3 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意识

第一,积极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宣传,通过法律讲座、演讲会等形式将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定等内容深入到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中,让每个公民懂法和自觉守法。第二,应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的意识。公民应具备正确识别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的能力。我国刑法应尽快完善相关的规定,确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界定标准和具体罪名的构成要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配套的实施细则。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法理学分析,要注重从律法的角度来解读。只有充分重视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并在法律上进行完善化,才能真正有助于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权利保障。

[1]杨勇.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

[2]周蕾.论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D].沈阳师范大学,2012.

[3]丛珊,李盖.浅析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2,(09):297-298.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个人信息刑法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过度刑法化的倾向及其纠正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
刑法的理性探讨
刑法的宣示性:犯罪黑数给我们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