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战及其装备发展思考∗

2017-10-23 07:40何佳洲潘江怀
舰船电子工程 2017年9期
关键词:海军

窦 强 何佳洲 潘江怀

(1.海军驻连云港七一六所军事代表室 连云港 222061)

(2.江苏自动化研究所 连云港 222061)

两栖战及其装备发展思考∗

窦 强1何佳洲2潘江怀2

(1.海军驻连云港七一六所军事代表室 连云港 222061)

(2.江苏自动化研究所 连云港 222061)

作为新时期军事准备的重中之重,研究两栖战迫切性是不言而喻,论文着眼部队“能打仗、打胜仗”核心需求,通过对两栖战由来、实施过程和特点的分析,面向两栖战未来及其装备发展,给出我海军两栖战装备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两栖战;由海向陆机动作战;海上基地;敏捷指挥与控制

ClassNum ber TJ391;TJ761.1

1 引言

古往今来,登陆作战就一直存在。120年前发生的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甲午战争[1],今天我们说的更多的是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的甲午海战和英勇的水师官兵。然而决定甲午战争的几个关键原因更值得我们反思:1)正如李鸿章所言“北洋水师以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最典型事件是威海卫水陆营运处提调牛旭炳竟然写信给日军司令官,说今日战事与广东无关,请求归还被俘的属于广东舰队的广丙舰;2)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大口径速射炮数量方面:北洋水师为零;日军为68门;主力战舰的速度:号称亚洲第一铁甲舰的定远和镇远速度为14.5节,日军吉野舰速度达到23节;并且北洋海军很多炮弹命中敌舰要害竟没有爆炸;3)荣成湾登陆:1888年冬天日军情报官关文炳冒着积雪,秘密调查威海卫,意外发现荣成湾是最佳登陆点,日军登陆路线完全依据关文炳的情报。可以说给予旅顺和威海卫(刘公岛)北洋水师真正意义上毁灭性打击的恰恰是日军的登陆作战。

1937年,侵华日军在上海登陆,采用满载排水量8000吨的“信州丸”号登陆舰,可以从艉甲板放下突击登陆艇,换乘运送人员。这使得英美两国

深受启发,纷纷效仿。历史证明,除了小规模作战外,没有什么装备能够替代两栖舰船在突击中的作用。之后美军更是将两栖作战发挥到了极致。

2 两栖战的由来

2.1 两栖战概念提出

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马汉,于1890~1905年完成“海权论”三部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他的核心思想是认为“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一论断影响深远。同时马汉第一次将“两栖作战”作为军事领域的正式概念提出。但限于时代的局限性,他尚未认识到两栖作战的重要性。

与马汉同时代的英国海军后备役中将菲利普·科洛姆是马汉理论支持者,他更关注从安全的、浮动海面基地向陆地发起作战,他在1891年出版《海上战争》中,有较大篇幅专门考察这一问题。

英国陆军总司令加尼特·沃尔斯利1897年写道,“我们仍然需要让海军明白,光凭他们自己无法赢得战争,我们并非要抢走他们应得的经费,而是要发展我们必需的实力,以便有效地开展两栖作战。”

2.2 两栖战开拓者

厄尔·汉科克·“皮特”·埃利斯(Earl Hancock“Pete”Ellis),高中毕业以后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成为一名二等兵。由于“卓越的才智和对专业的热诚”,一战之后,埃利斯受海军陆战队司令勒琼少将之邀请前往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作训部,开始了有关海军陆战队在橙色计划中肩负的研究责任。并于1913年,撰写重要影响力《密克罗尼西亚前进基地作战》行动计划。

该行动计划后来成为太平洋作战预言书。要点包括:1)在珍珠港、关岛以及菲律宾等前进基地构筑坚固的要塞;2)如果和日本发生战争,美军应该逐次占领马绍尔、加罗林以及帛琉等群岛,此后以这些岛屿作为基地,作为海军的前进基地,对海军舰队的进一步攻击提供保障,并可以构筑机场,直接对日本实施打击;3)为了夺取日本占领的岛屿作为前进基地,必须展开新型的两栖作战。

在海军陆战队新生的摇篮,弗吉尼亚州匡蒂科的海军陆战队学院有一所两栖登陆作战讲堂,它的名字叫做埃利斯讲堂。入口处有这样一块铭牌,上面刻着勒琼将军的题词:美国海军陆战队厄尔·汉科克·埃利斯中校,两栖登陆作战的开拓者,对日战争计划的先驱者。这或许是对埃利斯创新工作最好的纪念。

3 两栖战实施过程和特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曾经上演了两栖战历史上两场空前的灾难—盖利博卢半岛登陆战和泽布吕赫港口突袭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栖战才逐渐走向成熟,美军通过在太平洋上实施以“越岛作战”为主要形式的两栖战,最终彻底摧毁了日本军队的顽强抵抗。

英国学者伊恩·斯佩勒[2]根据两栖战的实施过程和特点,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和五个阶段。

3.1 四种类型

其中四种基本类型包括:两栖攻击、两栖突袭、两栖撤退和两栖佯动,详见表1。

3.2 五个阶段

五个阶段包括:计划与准备、航渡到目标区、登陆前活动、突击上陆、以及巩固与扩大登陆场。详见表2两栖作战五个阶段难点、任务及经典战例。

后勤是遂行所有军事行动的必备条件,若缺乏组织合理后勤补给,两栖突击行动很少能够获得成功。可以说两栖后勤是两栖作战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关两栖后勤值得深入研究。

表1 两栖战四种类型作用和特点、目标、经典战例

表2 两栖作战五个阶段特点、主要任务及经典战例

4 两栖战的未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阵地战战场上,两栖战进攻方很难得到据守堑壕、带刺铁丝网、大炮和机枪等优势。二战期间,盟军采用新的战术,取得在诺曼底、硫磺岛、冲绳等胜利,标志着两栖战天平倾向进攻方。

1945年之后,随着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的快速发展,引发人们对两栖战的担忧。美国海军陆战队专门委员会评估认为:不可能对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对手进行传统两栖作战。但美海军陆战队则认为:对于两栖部队而言,最危险的是在航渡阶段,一旦成功上陆,由于彼此接近,不太容易受到核攻击,并由此发展了“垂直包围”两栖作战概念。

4.1 面临的威胁

首先是制海权,在两栖作战目标区以及航渡期间,面临防守方水面舰艇、飞机、潜艇等合成兵力的威胁;其次制空权仍然极其关键,即使装备先进的水面舰艇在飞机的炸弹和导弹攻击面前均不堪一击;最传统、最危险的威胁是地雷和水雷,对于登陆艇、两栖车辆和登陆人员,埋设在滩头和海边碎浪中的地雷非常可怕,地雷和水雷是缓解两栖部队纵深作战的重要手段;就地面战而言,没有一支两栖部队的战斗力,能与一支常规的坦克师一决高低;诸多不对称威胁,未来两栖战的敌人可能不仅是常规威胁;此外,两栖部队面临的最独特威胁还包括沿海地带的环境和地段。

4.2 由海向陆机动作战

21世纪美海军重点已经由冷战时期从公海或远洋与苏联海军决战,转向可前沿部署的远征部队作战,由此提出了一种新型作战理论“由海向陆机动作战”,这标志着美海军由消耗战转向机动战。其中最关键的概念是“舰对目标机动”,其中,两栖部队不再将抢滩登陆作为首要作战目标,而是强行推进到内陆地区,不必抢占及维持任何海岸卸载区,因此所有指挥与控制、后勤和火力支援活动均在海上,并随时根据战场需要做出反应。

4.3 海上基地、海上盾牌、海上打击

今年以来,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充分发挥“海上基地”作用,美军装备、人员、支援设施和指挥控制系统将尽可能保留在舰船上,这种“超地平线”两栖登陆作战从敌方岸基雷达视距之外向沿海危险地带投送兵力。这种新型作战样式高度依赖于高新技术装备:高级两栖突击车、气垫登陆艇和MV-22“鱼鹰”偏转翼飞机。

美海军圣·安东尼奥两栖船坞运输舰就是专门用来实施“海上基地”两栖舰船。此外,海上基地还依赖与精确制导导弹,极大减少对火炮和弹药的依赖,减轻后勤压力。比如“鱼鹰”优势在于超高航速,原先的“眼镜蛇”攻击直升机根本无法赶上“鱼鹰”的速度。这一切均需要高度的制海权作为基础,确保这些船只的安全。美军专门提出“超地平线”作战概念,旨在降低敌人反击攻击时的易遭攻击性。

从2005年开始,美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指导原则由原来的“海上机动作战”转变成为“远征机动作战”。继续保持前沿部署态势,实现灵活机动作战和非战争作战军事行动,大力发展“海上基地”、“海上盾牌”、“海上打击”概念。

当前,航母战斗群(CVBG)能够提供制空权,对空中作战提供支援,还具备反潜能力和水雷战能力,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则是“海上盾牌”和“海上打击”概念重要组成部分。

5 两栖战相关装备

两栖部队遂行两栖作战,需要大量的两栖舰艇、水陆车辆、直升机等专门的两栖装备。同时还需要包括海空军力量在内的大规模支援兵力,为两栖部队安全进入战区、夺取并扩大近海战斗空间提供强有力的支援。有关登陆艇、气垫艇、直升机和商船装备的发展请见参考文献[1~3],下面将重点讨论两栖舰船及其指挥与控制设施的发展。

5.1 两栖类舰船

世界主要西方国家两栖类舰船发展情况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美军两栖作战能力几乎超过其它国家之总和,即使是在东亚,日本和韩国也具有较强的立体投送能力,与它们相比中国海军两栖作战能力也几乎不占优势,这对于我们国防战线同志来说,任务异常艰巨。

5.2 指挥与控制设施

军事专家认为,两栖作战本质上是一种形式灵活的联合作战,需要强大的指挥控制能力。二战以前,两栖作战指挥官通常采用的方法:先将指挥所设立在传统的战舰上,一旦夺取滩头并建立初期登陆场后,就将其转移到岸上。这种方法不利之处:1)没有一艘舰船完全具备对两栖作战实施有效控制所需的通信装备;2)在多数情况下,海军战舰需要在远离登陆海域执行其它紧急任务,很可能根本没有时间对指挥所进行转移。典型例子:1942年北非登陆,美国陆军上将乔治·巴顿将指挥部设在“奥古斯塔”号巡洋舰,但就在他来不及将指挥部转移到岸上时,该舰紧急改变航向驶离登陆海域,去迎击不期而遇的法国军舰。

表3 各国两栖舰及其能力比较

此外,绝大多数大、中型主战舰艇舰面甲板极其拥挤,无法加装完备通信指控装备,各种无线电通信和电子设备使用时相互干扰严重,极易造成指挥中断;同时,主力作战舰艇在担任了旗舰的指挥任务之后,实际上也难以完成本来应该承担的作战任务。尤其让美军感到切肤之痛的是,随着舰队规模的大型化,作战任务多样化,作战行动复杂化,舰队指挥人员需要处理各种情报的数量空前增多,单靠指挥人员的头脑意志决策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军发展了两栖指挥舰。当今世界,只有美国海军拥有两艘“蓝岭”级两栖指挥舰。作战信息中心设有由各类显示屏、标图板、通信设备、终端机组成的8部显控台,包括空中拦截控制台、空中优劣形势控制台、战术系统显示台、威胁判断显控台、武器协调显控台等。综合通信中心设有200多个控制台,协调控制200余种收发信装置,保障舰队与陆上指挥部及舰队下属各作战部队的通信。

实际上,美国也通过对多艘船坞运输舰改造,使之具备指挥舰的功能。此外,美军通用两栖攻击舰和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均配置了强大的指挥与控制设施。法国“西北风”多用途两栖攻击舰是也加装了大型指挥控制模块,可以作为两体特混舰队旗舰使用。也有例外,比如英国的“海洋号”两栖攻击舰。

美两栖戒备队/陆战远征部队由三艘舰组成:一艘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或黄蜂两栖船坞攻击舰;一艘圣安东尼奥两栖船坞运输舰;一艘惠德贝岛级或哈泊斯曼费里级船坞登陆舰。当特遣队规模达到陆战旅或陆战远征军时,这些就形成梯队,后续梯队由海军司令部及商船组成,运送剩余部队及持续作战所需的补给和设备。圣安东尼奥在同类舰船中,最先装备了光纤舰载广域网,为舰上所有岗位提供计算机和网络,包括舰员的住舱。“舰载广域网使海军人员和陆战队员能够很快进入情报与作战指令系统,舰艇指挥官可以获知最新的操作情况和各类情报。”

广域网应用显著提升了联合作战的现场指挥能力,因为指挥官可以现场看到行动结果,在以前需要几天甚至几星期才能知道。广域网可以加速舰船的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特别在执行人道主义救援等非军事任务时,拥有760个接入点的舰载广域网也将体现出其优越性。奥布恩说,这种最新技术可以允许非政府组织的、人道主义组织的以及其它非军方组织的人员将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直接接入网络,这在以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到。全舰训练系统也得益于舰载广域网,它支持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连续的训练和培训,支持多人团队训练,实现多人在岗参训。

随着网络中心战作为一种理念逐渐被人接受,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自组织自协同能力,一方面也是联合指挥机构已经得到极大的精简。时空更加灵活、更敏捷、更便捷的指挥与控制设施将被应用到两栖战场。

6 发展思考

就两栖战及其装备而言,首先,应当正视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而缩小这种差距只有依靠我们自己奋起直追;其次,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相关总结和思考基于以下原则:

1)认清两栖作战本质上是联合作战:两栖部队有着与其它军兵种无可比拟的通用性和灵活性,两栖作战对于任何国家和海军而言都是独特的强大的政治和军事优势;

2)深入领会本次部队体制改革精髓: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军民融合,信息共享

面向未来两栖类舰船“指挥控制中心”的设计应该更加开放,其中应该安装广域网,气象、地理、潮汐和当地风土人情等民用信息应该尽可能通过广域网获取并通过数据中心分发给需要的指挥人员;特别是在执行各类救灾行动、非军事人员撤离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时,应尽可能利用广域网,传递相关信息,提高行动的效率。我海军装备建设转型,应强调弯道超车,在化大力气推动军民融合时,尽可能通过信息分级,利用民用系统和通信设施传输非密信息,通过解决保密网和万维网融合的难题,实现信息按需共享。

2)突出空天信息支援,增强两栖战场态势感知

近海作战距离陆地较远,以卫星为主体的空天资源在两栖行动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战略支援部队的成立为卫星信息应用带来新的机遇,我们迫切需要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破解卫星等空天资源与海军指控系统衔接的瓶颈,通过卫星信息利用,增强两栖战场感知能力,提升两栖部队的战斗力。

3)建设敏捷的指挥控制中心

考虑到两栖行动规模的高度不确定性,应建设“柔性化指挥控制中心”,从指挥两栖攻击到两栖突袭,从打击海盗到海上反恐、禁毒和维和,两栖行动样式多样、规模可大可小、机动灵活,这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较高可重组性的“柔性化指挥控制”,既可以支持在海上指挥一场近海陆海空天联合两栖攻击行动;也可以迅速支持在登陆海滩建立临时指挥所,指挥后续行动;同时还可以在海上灵活编组担负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任务。

4)加强两栖战场态势多层级多任务研究

美军为了完成两栖作战指挥,专门装备了2艘指挥舰,很多专家也呼吁研制类似舰船。我们认为这一方面与美军庞大的两栖作战的联合指挥司令部和参谋机构密切相关;同时也是20世纪60年代末信息处理能力和水平决定。事实上,美军在后续两栖戒备队旗舰(两栖攻击舰)上,均设置或通过改造建设联合指挥中心,担负两栖行动联合指挥任务。部队体制改革提出建设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对于两栖行动要求,突出战场态势一致生成,对于指挥员掌控态势,在小编制情况下完成作战指挥任务意义特别重大。

(5)加强实战化背靠背演习训练

两栖行动突发性强,不用说敌前登陆,即使是没有敌人防御,复杂多变的滩头、瞬息万般的天气、海浪等大自然自身的严酷挑战也会阻碍两栖作战行动实施。为此,无论是两栖舰船,直升机或是登陆艇,均应当保持高质量的训练和演习。某种意义下,演习的水平高低将决定两栖行动的成败。当前,世界各国的海军在两栖作战时避免将营级单位作为战斗的主要单位,转而采用连级单位作战。连级单位具备各种专用战斗能力后(如感知能力和指挥能力)将成为海上完成任务的主要单位。这一方面反映出各国舰艇、直升机、登陆艇、通信设施、卸载能力和转运工具能力的局限性,无法对旅级和营级单位实施部署、机动和保障,默认了很难将旅级和营级部队的战斗力完全发挥。

[1]伊恩·斯佩勒,克里斯托弗·塔克.两栖战[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3:5-6.

[2]德赛.奠定太平洋岛屿作战的基石——埃利斯中校和两栖作战[J].国际展望,2006(23):82-85.

[3]李凯平,李俊岐.英国两栖部队的未来[J].现代军事,2015(9):86-93.

[4]刘淮,徐晶晶,李生.两栖攻击舰的发展[J].现代军事,2006(1):35-39.

[5]李杰.两栖攻击舰发展焦点在哪?(上)[J].当代海军,2008(9):38-40.

[6]李杰.两栖攻击舰发展焦点在哪?(中)[J].当代海军,2008(10):39-41.

[7]李杰.两栖攻击舰发展焦点在哪?(下)[J].当代海军,2008(11):38-40.

[8]杨光.对发展两栖作战指挥舰的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4(7):22-25.

[9]高鑫.美国海军提升其两栖作战能力[J].外国海军文集,2009(3):35-37.

[10]郑金华,黄勇,王毅.美海军两栖攻击舰的发展分析[J]. 指挥控制与仿真,2015(3):85-89.

[11]黄河清,丁晶,任瑞华,等.美海军两栖装备发展新动向[J]. 国防科技,2005(12):38-43.

Developmentof Am phibiousWarfare Equipment

DOU Qiang1HE Jiazhou2PAN Jianghuai2
(1.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716Research Institude,Lianyungang 222061)
(2.Jiangsu Auto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Lianyungang 222061)

The amphibious troops are important forces to seize the initiative in this situation.Therefore,the urgency of researching Amphibious Warfare is self-evident for this period ofmilitary.Focusing on the aim of“competent to fight and fight to win,”the origin of AmphibiousWarfare and it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Finally,consideration and sugges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ofournavy'samphibiouswarfare equipmentsare given.

amphibiouswarfare,marine base,sea base,agile command and control

TJ391;TJ761.1

10.3969/j.issn.1672-9730.2017.09.003

2017年3月8日,

2017年4月21日

窦强,男,工程师,研究方向:舰炮指控。何佳洲,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融合。潘江怀,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空间配准、最优控制。

猜你喜欢
海军
晓褐蜻
本期主题:海军礼仪知多少
我的海军之梦
相信爱
中国海军新型潜艇
福尔摩斯·海军协议(下)
福尔摩斯·海军协议(上)
海军在南海举行实兵对抗演习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海军协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