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王雅超
摘 要:合作原则是由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
关键词:谈话节目;提问语;合作性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281-01
对于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提问,合作原则体现在提问当中表现为协调性。协调性的体现主要在两种节目环境中,一种是节目嘉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嘉宾观点碰撞;另一种是协调嘉宾和在场观众,节目的互动性更强。
一、合作性原则的形成途径
主持人在提问中必须“灭火留火花”。嘉宾之间观点相左时,容易产生争论,这时就需要主持人协调双方“灭火”,但是也不能完全熄灭,没有论辩的节目就没有可看性,所以还要保留嘉宾之间碰撞出的“火花”。
二、合作性原则的运用
不论是节目的连贯性还是协调性,合作性原则的运用最终体现在主持人在自己和嘉宾之间的定位上,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是典型的谈话節目,主持人窦文涛在提问的合作性原则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使得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刻,以下将从两个不同的定位来分析窦文涛在谈话节目中是如何体现合作性原则的。
(一)主持人“中立”定位下合作原则的体现
通常情况下,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立场始终是中立的,而嘉宾与嘉宾是互相“对立”的,主持人应有的定位是寻找嘉宾观点的冲突点,调节节目的节奏。例如在一期主题为“香港人得理不饶人”的节目中,窦文涛这样提问:
许子东:“你是一个讲规矩的人,就一定要表现出自己比别人懂吗?”
孟广美:“明礼守法是香港人的生存法则啊。”
窦文涛:“维护合法权益和得理不饶人是一回事儿吗?”
许子东:“香港是一个小码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景,我们没办法看你的背景,我们只能讲这里的道理和规矩。”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2014年04月23日)
在两个嘉宾许子东和孟广美出现观点碰撞的时候,窦文涛的提问点明了两个人争论的本质问题,但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主持人在保持中立的态度下不做任何表达,节目中仅仅出现嘉宾的观点来作为支撑,这就是主持人在协调节目中的一个重要定位,保留嘉宾之间擦出的“火花”,使节目更具意义。
(二)主持人与嘉宾“对立”定位下合作原则的体现
有时主持人也会“反对”嘉宾的观点,有的是因为心存疑问,而有的则是故意为之,这样可以充分体现节目过程的矛盾性,挖掘嘉宾的思维深度,引发嘉宾的“驳斥”,从而消除隔阂,使嘉宾敞开心扉。例如在一期主题为“吃肉也会危害地球”的节目中:
周永杉:其实吃肉反而吸收的能量少,因为肉相对谷物和蔬菜来说很难消化,消化肉需要的能量远远多于你从肉里吸收的能量,就是得不偿失啊。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窦文涛:我反对啊,目前大多数人都还是吃肉的。也许你说得对,但是你怎么说服大众,人类好不容易爬上食物链顶端,你现在说不能吃肉了,大家怎么理解啊?
周永杉:你说的这个不是食物链的问题,是文化惯性的问题。人类社会不发达的时候,不是人人都能吃上肉,所以能够吃到肉的人都是有钱人,没有人愿意受穷,人们把“吃肉”作为目标,认为吃上肉了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你看,肉就比菜贵嘛。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2009年03月31日)
在这一环节的对话中,嘉宾周永杉极力证明吃肉其实回收的能量是最少的,远不如吃谷物和蔬菜回收的能量多,而窦文涛却反驳了嘉宾的观点,嘉宾和主持人之间的讨论让节目主题得以延伸,使节目的范围扩大、内涵深刻。
三、违背合作性原则的不良影响
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提问要遵循合作原则的目的是使节目更加协调,更具可看性从而达到可观的收视效果,一旦违背了合作性的原则,节目则要么平淡如水,使受众味同嚼蜡,要么火药味太浓,激化矛盾。例如在节目《面对面》中王志和易中天就“易中天的成功之道”为话题的采访片段,主持人的提问就违背了合作原则:
王志:“上百家讲坛的人不止你一个,为什么现在你最火,你的诀窍在哪儿?”
易中天:“我没有诀窍,我平时怎么说话,在《百家讲坛》就怎么说话。”
王志:“又是我的错觉?”
易中天:“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好像也未必是我最火吧,没有人做过排行榜……”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面对面》2012年05月11日)
在这个环节的采访中,王志先入为主地引入了一个“你最火”的话题,没有事实依据,只是主持人的主观感受,在回答中明显感受到嘉宾的反感。此外主持人审问式的语言使嘉宾感到不悦,“这个问题无法回答”表明嘉宾已经不愿意配合主持人的提问和引导。
四、结语
在谈话过程当中,交谈双方都要遵守合作原则,才能使谈话过程符合预定的方向,谈话才能凸显其意义。具体到谈话节目主持人的提问,合作原则主要体现为主持人在不同定位下的协调性,不论主持人选择如何定位和嘉宾的关系,都要求主持人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实现节目的传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