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凌薇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儿童音乐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添加民间音乐元素,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的价值进行分析,简要介绍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民间音乐教育的水平,促进儿童多项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音乐;幼儿园音乐教育;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219-01
笔者经过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分析和考查,发现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呈现出以西洋音乐和器乐为主,现代流行音乐为辅的局面,民间音乐应用相對较少。而我国的民间音乐资源非常丰富,从古至今流传下很多优秀的民间音乐篇章,其中包括民族歌曲、舞蹈、戏曲以及各种器乐等①,这些丰富的资源,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来源。
一、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的价值
1.民间音乐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体素质。学前儿童阶段是人类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增强儿童体质的黄金时期,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适当的添加民间音乐元素,诸如腰鼓、秧歌、舞狮等形式,将体育运动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儿童的身材塑造存在积极影响。
2.民间音乐教育培养学前儿童的民族情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形式,在民间音乐中蕴含大量的民族特色②,对学前儿童进行民间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前儿童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了解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民族音乐及名族的特点,进而培养学前儿童的民族情感。
3.民间音乐教育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孩子在幼儿和童年时期是审美情趣提升的黄金阶段,儿童在欣赏民间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中富含的情感,另外由于民间音乐有着其独特的节奏、旋律、语言特点,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在潜移默化之中积累审美经验。
4.民间音乐教育开发儿童的多种潜能。欣赏民间音乐会对儿童的想象能力、语言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引导儿童学习和欣赏民间音乐时,对音乐进行解读和阐释,能够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开发儿童的潜能,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培养幼儿园教师的相关能力。对儿童开展民间音乐教育,首先要培养教师的相关能力,教师要学会收集民间音乐素材,因此对幼儿园教师的音乐审美和对音乐的解读等能力提出了挑战。另外,民族音乐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需要教师来进一步确认,通常而言,在民间音乐教学中,所采用的形式有:音乐欣赏活动、歌唱活动、舞蹈律动活动等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民间音乐方面,教师应选择与儿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音乐③,从儿童的兴趣爱好出发,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对民间音乐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使之更加适合儿童学习,例如,东北秧歌、川江号子等地域性较强的音乐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所处地区进行教学,对内容进行调整,降低动作难度,减少与儿童身体发展特征相悖离的动作,添加一些适合幼儿的内容,设计适合幼儿且富于游戏性的教学环节,从而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2.以儿童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中,都应遵循人本理念,在民间音乐教育学中,教学目标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内容选择上要贴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趣味性,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儿童参与到教学中来,帮助儿童养成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例如,《鸭子拌嘴》是取材于《西安鼓乐》。原作者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打击乐器滑击、扣击、点击、刮奏等手法,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独特性能。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打击乐器演奏活动进行组织。选择性地利用一些乐器结合部分选段来帮助幼儿了解音乐节拍,通过音色、音量的对比变化以及自然节奏的模拟,奏出旋律,敲出情节,打出音乐形象。感受诸如碰铃、铃鼓、三角铁、响板、木鱼等,如果幼儿园中没有此类乐器,也可以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自制简易打击乐器,例如:在塑料水瓶中装入一些砂石或者彩色大小各异的植物种子,就可以成为既漂亮又实用的自制沙锤。幼儿既能动手又能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敲击乐器感受音乐节奏,在趣味性学习的同时生动再现出“小鸭子嬉戏的场景,勾画出小鸭子的形态和神态”,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音乐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极大的意义,幼儿园教师应收集和整理适合儿童学习和表演的民间音乐,通过民间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儿童欣赏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并且开拓了儿童的视野,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注释:
①韩振.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
5(08):212-212.
②晏琰,陈永莉.广东民间音乐资源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03):42-45.
③陈荣.幼儿园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3):114-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