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

2017-10-21 05:42黄莉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考纲题海考点

黄莉

在高三地理的复习备考中,有很多学生会走进这样的备考误区:复习就是重复练习,只要多做、多练、成绩一定能提高。于是,他们在新学期开始就疯狂购买练习册,做各种模拟题、高考题,希望能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这种题海战术并没有让他们感受到一丝丝畅游的快感,反而是越游越绝望,最后“累死”在题海中。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没有清晰明确的地理知识体系,就盲目地跳入题海,在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后,越做越挫,最终被题海“淹死”。那么,如何把学生从题海中拯救出来、如何让学生在复习中享受到乐趣和成就感呢?本人认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上好复习课,帮助学生理清地理知识的脉络,让学生掌握在地理题海中游泳的基本技能。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为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一轮复习重在对地理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复习中把目标定在两个方面: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地理学科知识网络;通过课堂训练及阶段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要求学生做到每个考点过关。二轮复习则重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中把目标也定在两个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归纳、推理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适应高考对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

那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里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下面本人将以《地球的运动——自转》为例,谈谈一轮复习课的操作程序。

一、明确目标

在《地球的运动——自转》一节课中,高考考纲要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考纲,再对其进行必要的解读:识记: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晨昏线的特点。应用: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日期的变更和晨昏线图的判读。

在解读过程中,教师对考纲进行细化、定位,引导学生关注考点中的识记、理解、运用等不同能力的要求。如“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这一知识点是要求熟记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晨昏线的特点”是要求理解的;“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日期的变更和晨昏线图的判读”则是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是命题的主要方向。总之,使学生能够清楚复习的目标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二、回顾考题

对高考考纲进行解读后,教师及时展示近几年的有代表性的高考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些题目涉及到《地球的运动——自转》这一考点中的哪些知识点,命题的方式、难易度等等,让学生对这一考点的考查有更清晰的认识。

在学生对考题分析、总结后,教师要进一步明确该考点在近年高考中以“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日期的变更”作为考查的重点,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中高难度,分值为4分。

三、构建知识体系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明确了“考什么”,“怎么考”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击破考点了,那就是:帮助学生构建该考点的知识体系,让该考点在学生脑海中形成鲜明的脉络,那么不管命题者从何种角度命题,学生都能解决了。

引导学生击破考点,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通过投影展示,逐步帮助学生梳理该考点的知识点,构建属于他们的知识网络。然后,教师还要对本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疑点进行讲解,对相应理论和规律进行归纳、拓展。如晨昏线的特点、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法等。

四、典型例题评析

帮助学生构建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后,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去题海中游泳了,在游泳中进一步提升技术。对于典型例题的选择,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选取近年的有针对性的高考题进行评析。

在做题前,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两个小任务:明确该题考查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回忆属于该考点的地理知识体系。每道题在解答前都需完成这两个小任务,目的在于反复训练学生对试题考查的知识点的敏感性,提高对知识体系的熟悉度,使学生在高考中一见到题目,该考点的知识体系就出来了。在完成这两任务后,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在分享答案时,注重答题思路的分享。对难度较大的,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结果和思维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最后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规范的解答问题,灵活的应用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对典型例题的讲评中,教师要做到两个三讲:讲规律、讲方法、讲思路;讲易错点、讲易混点、讲易忘点。在讲评中,要让学生充分的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五、课堂达标训练

在小试牛刀后,教师就可以放心地让学生畅游题海了。一般的复习蓝本中都设有“课堂达标训练”或“随堂巩固”的环节,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量的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六、归纳总结

在课堂最后的两三分钟里,让学生进行自查或整理找出自己的薄弱之处,以便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加强。

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习目的明确,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在一轮复习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将“新课”重复讲一遍、学生只是被“填鸭”灌输的局面。使学生能夠在一轮复习时明确必须掌握的知识和重点内容,在知识迁移、应用的过程中更有方向性,为二轮复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考纲题海考点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题海无边 “多变”是岸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解后回顾
统计知识考点解析
解读分子结构考点
集合考点例祈
数学探秘之旅:题海的上游什么样?等
作业肆虐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