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的研究综述

2017-10-21 04:41蔡玉兰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团体维度

蔡玉兰

一、引言

时间具有平等性和固定性、消费性、不可取代性、不可重复性这些物理特点,所以挥霍了时间,任何人都无力挽回。时间也具有一些心理特点:时间观念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间观念不同的人,他们看世界的眼光不同,在相同的情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所以人们提出了时间管理,认为时间管理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教育及個人的努力的共同作用逐渐形成,并形成人格特征。因此人们要习得时间管理的方法,成为时间管理的高手。时间管理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后,发现时间管理作为自我监控的学习技能,能够使个体获得控制感,从而影响学业成绩和学习满意度[7];而对个体进行时间管理训练可以增强其时间管理的信心和行为,进而提升时间自我效能感。通过对时间人格的研究,研究者提出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并进行了很多开创性的研究。有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学业成绩好的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上显著好于差生(2001,张志杰;2004,邓淩)。高中生正处在学业阶段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不仅是高中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保证,也是个人生涯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时间管理的三个主要方面

根据文献研究发现,时间管理的研究包括三个主要方面:时间本身的研究、时间管理的方法研究和时间管理人格的研究。

(一)时间本身的研究

时间是哲学、物理学、历史学等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也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

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时间一直是心理学家们感兴趣的话题。心理学家之父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以及社会心理学之父库尔德.勒温(Kurt Lewin)都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他们每个人都发表过关于时间的文章或是做过关于时间的简单实验。勒温甚至高度评价泰勒关于时间和管理的科学原理的应用[2]。

心理时间不同于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既可以是一维的,不可逆的,均匀而精确的,也可以是多维的,可逆的、不均匀切模糊的。心理时间使我们能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它贯穿于人的一生,以分秒日月年环环相连。时间也是人生的动力,只有把握今天,才能赢在未来,只有环环相扣才能达到光辉的顶峰。

不同人对时间有不同的认识,我们将其称为时间观念[8]。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认为,时间观念是有关“流”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过去或未来,近前或遥远,它始终与我们有关现在事物的知识相融合。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认为时间观念是一个人在特定时间对于心理未来和心理过去的个人观点的总和[5]。

所以时间观念反映了一个人对时间的态度、信念和对时间的价值观,我们每个人都活在时间的三个维度中:过去、现在、未来。津巴多根据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维度,将时间观念分为六大类:积极的过去时间观、消极的过去时间观、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未来时间观、超未来时间观[2]。时间观念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间观念不同的人,他们看世界的眼光不同,在相同的情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在我国,黄希庭最早开始研究时间,也是在时间领域比较权威的心理学家,在2006年出版了《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2014年出版了《探究心理时间》。

(二)时间管理的研究

在近代,有关时间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中。一直以来时间管理并没有引起心理学界的注意,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关时间心理学的研究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 Britton,Macan等(1990,1991)对时间管理及其行为的探讨开创了心理学家对时间管理研究的历史。接着Feather和Bond(1988年)研究了时间管理对心理因素影响的角度进行及对其量表编制。后来Britton和Glynn(1990年)[9]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时间管理的认知模型,然后Britton和Tesser(1991年)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编制了时间管理量表。随后,Macan(1994年)[9]又提出了时间管理的过程模型,并依照此模型编制了时间管理行为量表。

三、关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

(一)时间管理倾向的维度

我们把时间维度上稳定的个体差异称为时间人格,时间人格研究近年来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重视,并将其应用于心理障碍的治疗之中。

黄希庭(2001年)在分析了国外有关时间管理的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体支配和利用时间的人格特质的角度提出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他把时间管理的人格特征称为时间管理倾向。他认为这种人格特征具有动力性,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程度、跨情境性和潜在的可测度[17]。

人们对时间的不同态度和价值观,就会表现出在时间利用和支配上的不同行为上,时间管理水平高的人生活质量一定是高的。黄希庭认为,时间管理倾向高的个体通常时间管理能力也比较好。有研究认为时间管理倾向高分者不但业绩优秀、自尊心强, 而且生活幸福美满;而时间管理倾向低分者却与之相反[18] [19]。

黄希庭认为时间管理倾向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10]三个维度,它们是一种过程性的特征结构。

(二)关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理论研究

几年来,时间人格的研究从直接学习别人的研究到结合我国特点和实情进行研究,从理论研究朝应用实践领域发展。

(1)时间管理倾向相关概念的讨论,西南师大的黄希庭教授为代表,他2001年发表了《论个人的间管理倾向》一文,讨论时间管理及其相关概念。他还根据研究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 Time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 , 简称ATMD)》(2001年)。

(2)时间管理相关量表的编制,张锋编制《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量表》、刘文等(2011年)编制《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问卷》。这些量表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特点进行设计,都有本土特色,并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3)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和相关因素。在教育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作用,很多研究者开始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以及与时间管理倾向有关的因素进行研究。

这些领域包括:它与各种效能感、成就动机、学业满意度、文化取向、A型人格、心理控制源、自信、拖延、自主学习、自我价值感、内心和谐、心理健康等一個或者其中几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在研究中研究者们讨论时间管理倾向和其中的某个或者某几个之间的相关,还有些研究者们分析时间管理倾向在两个变量之间的中介作用。他们的研究对象范围包括:这些对象中有城市和老边穷地区的中学生,有成绩优良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有军校大学和普通高校大学生,也有职业技术学生和普通中学生。

(4)近来时间管理的研究由理论研究向应用领域研究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了教育,关注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①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

国外研究者Weinstein, Stone 和Hanson 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在时间管理量表上的得分高低与其学业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31]。张志杰(2001)研究发现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是通过时间监控观来影响学业成绩[12]。张志杰(2004年)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并且与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7]。

石沙泉等(2006年)研究表明, 时间管理倾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正相关, 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3], 它可以有效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也许正是时间管理倾向会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内在原因。

邓淩(2004)研究结果显示在高中生中,时间管理倾向得分高的学生组学习效果,要明显优于得分低的学生组 [17], 这说明良好的时间管理能提高学习成绩, 增强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任。

②时间管理倾向能够预测学习满意度

张志杰等(2004年)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力和解释力[7]。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递增效度。

李雪平等(2009年)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发现时间管理倾向对成就动机和学习满意度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8]; 通过路径分析发现了这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模式, 即时间效能感直接预测学习满意度, 但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必须通过时间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才能对学习满意度产生预测效应。

③时间管理倾向具有年级差异

邓淩(2005)通过研究发现,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随着年纪变大,其时间管理水平却不断下降[17]。苏峻对高中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倾向性研究发现,高一到高二时间管理水平逐渐上升的,而高二到高三管理水平却逐渐下降 [32]。

以重庆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张锋(2007年),研究发现,自我监控上高一在初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高二下降,高三又得到提高[16]。

(三)关于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

时间管理从理论到实践最早的时间管理课程是明尼苏达的Weinstein 等建立了的时间训练课程。他们的结果证明,训练很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并使他们在成绩上有改善[33]。

在国内近些年有很多的时干预研究,他们从实证的视角来看训练效果。发现训练内容和效果不大一致。

宋芬芬[31]的设计方案是针对高中生的,可是在活动方案设计方面很笼统。金军伟针对初中生的时间管理训练,倾向于训练,内容很具体,但是操作上,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形式,没有发挥出团体的作用。

阮昆良提出,在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训练时,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安排时间等具体的行为策略,还要注重学生对时间的自我监控观的培养,由此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以此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特征[11]。

团体辅导具有独特的优势,从受益面上讲,个体辅导在特定的时间只能针对一个个体进行辅导,而团体辅导却可以将有一样需求个体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体,团体辅导受益面更大,可以做到节约资源。

在动力方面,他也有着特有的优势。团体动力学和人际沟通理论的研究表明,民主式的团体气氛及多向沟通模式能使成员间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团体内成员可以从不同角度洞察自己,对事物形成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通过分享交流获得收获并得到提升[35]。团体被一些学着称为“微型社会”,成员可以将团体中学到的经验和积极策略迁移到工作和生活中并付诸实际行动,达到提升原有水平的效果。

李甜(2012年) [34] 设计了针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团体辅导,从时间管理倾向三个维度进行了设计,通过七次活动干预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重点探讨时间管理技能策略,实验前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她认为之所以团体辅导没有产生效果是因为方案针对性不强,各单元间缺乏一定的连续性。

侯智慧(2014年)[36] 通过8次团体辅导,对初中生进行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的干预,发现通过干预,时间管理倾向三个维度都有所提高,但是她的三个维度的设计面面俱到,内容也很笼统。

当然还有很多类似的干预研究,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有向实践、干预研究发展的趋势,而团体辅导无疑是时间管理倾向干预的最有效的方法。

四、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黄希庭在构建时间管理倾向的三维度模型时,从理论角度做过三维度之间的相关,三者显著相关,其中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之间相关较高达到0.68[5]。他也考虑过将这两个有较高相关的维度合并成一个维度,但是通过两个模型的卡方差异发现,两个模型之间拟合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从总体效果上看,含有三个因子的模型似乎更合理。后来的实证研究者们,虽然很多都用了其三维模型设计干预方案,但并没有从实证角度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近几年对通过团体辅导提高高中生时间管理水平的探讨也开始成为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又一领域。但现在的干预研究没有探讨它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怎样。笔者认为时间管理倾向干预到底有没有效果,重点在分析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并由此设计出有效的团体辅导方案,才能有效果的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高效率的学习,获得好的学业成就。

第二,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但是每个人对时间的认识、重视程度和如何运用时间是不同的。所以,有的人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做出很大的贡献,而有的人一生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在国内近些年有很多的時干预研究,他们从实证的视角来看训练效果。发现训练内容和效果不大一致。如何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水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从生涯发展的角度,过有意义,有目标的生活,体验到幸福和成就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何东涛.学习问道——中学生高效学习的心理学视角[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3-4

[2] 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时间心理学[M],万卷出版公司. 2010,48-55

[3] 石沙泉,曹守莲.军校学员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6,2(21),223-225

[4] 黄希庭.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2

[5] 黄希庭.探究心理时间[M],商务印书馆. 2014,363

[6] 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 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

[7] 张志杰,黄希庭,崔丽弦.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满意度:递增效度的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4);42-45

[8] 阿兰.拉金.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M], 金城出版社. 2005,22-23

[9] Francis-Smythe.J.A, Robertson.I.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management and time estim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9,90(3);333-347

[10] 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

[11] 阮昆良.中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147-150

[12] 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邓麟.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1,24(6);649-653

[13] 尧国靖,黄希庭,罗春明,龚艺华.高中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5);337

[14] 黎兵,杨嘉乐.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4(24);67-71

[15]唐海波,徐慧.时间管理倾向研究回顾与展望[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10,18(2);262-263

[16]张锋,黄希庭.重庆市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特点[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3(2);14-19

[17]邓淩.中学优生与后进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比较研究[J],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5,Vol.13 No.2

[18] 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自尊、自我效能、学习满意度:中介作用分析[J],心理科学.2005,28(3);566-568

[19]聂玉玲,郭金花,李建伟.高三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16(2);195-196

[20] 若溪,张琴.中学生时间管理宝典[J],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9,35-38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团体维度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