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节奏感

2017-10-21 18:20黄千杏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长期从事小班幼儿音乐教育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认为幼儿节奏感的培养,需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可以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获取节奏感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才展开节拍训练,中间穿插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十六宫格进行训练。从目前教学效果来看,较为理想。

关键词:生活体验;配对乐器;十六宫格

笔者为了提高小班的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节奏感,通过在音乐活动中贯穿节奏感的训练,从而寻求一种教学突破,即能够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勇于运用节拍来表现自我。

一、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节奏的兴趣

在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中,笔者原先打算通过让幼儿通过听不同节奏类型的曲子来直接感受节拍。但是考虑到小班幼儿,都是入园不久,很多方面需要适应,于是笔者采取了把节拍的讲解融入到他们每日的生活中,采取常规训练方式,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最简单的入手,让他们顺利完成节拍的入门。

比如说,笔者在让幼儿搬板凳以及排好队所发出的指令中,加入了节拍,“请/你/慢慢/搬板凳”或者“请/你/快快/排好队”。对于小班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这样带节奏感的指令,感觉兴奋的同时也纷纷无意识地效仿。

笔者趁热打铁,为了检验幼儿是否确切得到对节奏感的认知,尝试着让他们用节奏感的语言进行自我介绍,比如,“我叫XXX,请问/你叫/什么啊?”笔者欣喜地发现部分名字是双字的幼儿,竟然能够将节奏准确无误地从八分,自己就能改为四分。

通过以上自我介绍小游戏,小班的幼儿们对节奏,从感受力到表现力都得到提高。听部分家长反映,幼儿在家里也和家人玩这种带节奏感的自我介绍小游戏呢。

二、丰富幼儿对各种节奏特征的经验积累

1. 通过音乐欣赏来丰富幼儿对各种节奏特征的经验积累

小班幼儿年龄都在3岁上下,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形象丰富的东西,对音乐也是。于是笔者特意选取了音乐形象丰富的作品《动物狂欢节》。首先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笔者用以音乐作品为背景的童话故事作为引子,向幼儿展示了作品里面出现的动物的形象,调动起幼儿对动物认知的经验,然后通过欣赏各个分曲,开展分辨式的感知体验。

比如,欣赏狮子出场的曲目。由于幼儿之前有对狮子的认识,知道其为万兽之王,出场必然阵势威武。笔者无需进一步讲解,幼儿自己会调动自己的感官和经验去感受那雄壮威严的节拍。

2. 在生活中发现并积累各种节奏表现特征

小班幼儿普遍对周遭发出声音的事物会好奇。笔者因此启发幼儿,观察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走路声音:老爷爷是怎么走的,大人怎么走的,小朋友跑起來是什么声音。幼儿争先恐后地说,老爷爷走得慢,发出的节奏是“哒—| 哒—|”,大人呢,走的快,发出的节奏是“哒哒|哒哒|”,小朋友就不一样了,活蹦乱跳的,跑起来的节奏就是“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笔者通过幼儿这样的反馈,知道他们已经能够区分节奏的快与慢了。

为了让幼儿对于节奏的强弱有感性的认识,笔者利用实物来引导幼儿。例如:一次活动课中,笔者给幼儿出示四个一个比一个大的红色积木,请幼儿观察后,启发他们用拍手的方法表现出一个比一个大的玩具,一些能力强的幼儿马上就准确地拍出了四个渐强音。

三、通过声势节奏训练,提高幼儿对节奏的表现能力

小班幼儿对打击乐十分感兴趣,对各种打击乐器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感到十分新奇也愿意去尝试。但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按照固定的节奏去拍打,只会造成混乱,因为幼儿感兴趣的是乐器本身,根本无暇听节拍。

因此笔者决定让幼儿自主去感知探索打击乐器。他们积极探索,惊奇地发现,普普通通一个小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咚咚咚”是他们打鼓面的声音,“哒哒哒”是敲鼓边的声音,“叩叩叩”是鼓侧发出的声音。在幼儿的探索体验得到充分的满足的基础上,笔者才开始从易到难展开节奏训练。

1. 引导幼儿寻找肢体的声响,并与四大类打击乐配对

一开始,笔者就告诉幼儿,“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身体也能发出各种你们想象不到的好听的声音哦,比比看,谁的身体发出的声音更好听?”于是调动起幼儿的兴奋和好奇,他们纷纷绞尽脑汁尝试了各种连笔者也想不到的声音。其中笔者挑选了较有代表性的,与打击乐器一一“对号入座”,比如,幼儿的跺脚声,大鼓就能发出来;比如,幼儿的拍手声,铃鼓也能发出来;拍腿的声音近似于三角铁发出的声音。

2. 引导幼儿根据乐器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训练幼儿一拍一下的拍打节奏

在完成了上一步的身体声音与打击乐器的“对号入座”后,笔者交替着敲打以上选取的乐器,并以不同的速度去敲打,从而对幼儿展开节奏训练,让他们通过一拍一打的节奏,培养节奏感。

完成了对幼儿的节奏感的训练后,笔者开始以表演的形式给幼儿演示,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以及同一种乐器不同速度的表演效果,进一步刺激幼儿的听觉,让他们沉浸在节奏的海洋中。

3. 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十六宫格进行声势训练

在幼儿完成节奏感的基本训练,基本完成对节奏感的认知之后,笔者引导幼儿认识十六宫格的图谱。笔者的教育目标是让幼儿看到一个图片,就知道拍一拍,明白这就是节拍;然后看到几个图片就知道拍几下,理解这就是节奏。确认幼儿认识了十六宫格后,笔者就以十六宫格为乐谱,进行演奏,让幼儿配乐合奏。经过反复训练,幼儿已经能够基本顺利完成带有节拍的表演了。

四、创设音乐角,给予幼儿创造节奏表现节奏的空间

笔者特别在幼儿活动的区域划分出了一个“音乐角”,在这个空间里,笔者把十六宫格的图谱放置其中,供幼儿自动自发地根据十六宫格的节奏开始自己的编曲,并且鼓励他们勇敢地把自己的编曲展现给大家。幼儿在完全自由发挥的编曲创作中,调动起所有日常生活观摩到的有关节奏的体验,并运用自己掌握的关于节奏快和慢的理解,极大地激发起幼儿对于音乐节奏的兴趣。

综上所述,对于小班幼儿音乐活动中节奏感的培养方式,一定要立足于幼儿兴趣本身,融入日常生活的体验作为辅助理解,这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被幼儿接受。

参考文献:

[1]李向杰.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J].学周刊.2011(33)

作者简介:黄千杏,1977年7月生,女,大专,担任小班班主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
生活
探讨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作文教学探究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