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
把一块裁剪好的布料平铺在设备上,按下按钮,随着机器的运转,一侧的锁边自动完成了,几个部件协同动作,布料转移到下一个工位,另一侧的锁边又自动完成……这是上工申贝的自动锁边机在第四届中国服装科技发展会议的现场进行演示。此外,自动锁眼机、自动钉扣机、自动上袋机、自动门襟拉链机……十几台先进的自动缝纫设备吸引了不少与会者的目光。
在展厅的一角,由圣泉集团开发含有石墨烯的纤维纱线展位前也是人头攒动。美棉公司则展示了运用高技术开发的功能性棉纤维材料,让人们感受未来纤维的魅力。
7月6~7日,由中国服装协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主办,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9)、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服装科技发展会议在宁波举行。
新材料、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两天时间里,这些是人们口中念叨最多的词汇,可见当今社会最前沿的技术已经悄然进入服装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服装产业正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突出标志。会议发布了现阶段服装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既有高屋建瓴的顶层架构研究,也有具体的装备技术和柔性制造落地方案,既有行业发展观的寻求共识,也有智能制造的技术路径,诠释了“融合创新,智造未来”这一大会主题。
参加会议的行业领导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中纺联副会长、中服协常务副会长陈大鹏,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叶志民,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冯德虎;国家部委和宁波当地的领导有:工信部消费品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宁波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知名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东华大学教授闻力生等。来自院校、科研单位、服装企业的代表300余人出席,陈大鹏主持会议。
服装业将率先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局面
孙瑞哲在演讲中结合行业发展的背景和大会主题,对服装业科技进步、智能制造做了深入分析。他说,服装行业科技创新重在融合与协同,一方面应加强服装自身基础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跨界融合、协同发展、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体系,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各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他指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主攻方向,是服装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小企业居多的服装行业,在智能制造的具体实践中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特别关注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对有问题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共性技术,要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以问题为导向,把握现实可行的发展节奏,积极务实地推进服装智能制造,真正为行业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
宁波是我国现代服装产业的发源地之一,如今成为国家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陳炳荣在致辞中表示,宁波是中国服装重要生产基地,有一批优秀的服装企业和品牌,在新常态下,宁波服装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任,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升级。服装产业是宁波市政府重点打造的5个产业之一,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力争实现3年内规上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大改造全覆盖。他透露,今年宁波服装节的主题也将与智能化有关。
叶志民在介绍了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历史后说,基金会作为主办方支持服装科技发展大会有两点考虑,一是大会从微观和宏观方面传递了科技重要信息,契合了纺织之光的宗旨;二是这表明行业公益力量正融入以服装为代表的时尚产业。他希望通过此次大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能得到更多企业的认知,同时基金会将加强与服装产业的深入合作。他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建立服装产业发展基金。
曹庭瑞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服装产业的极大信心,他说,目前纺织服装高端制造正在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向周边国家分流,这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带来了挑战。智能制造是服装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服装业是我国制造业实现智能化的优势产业,将率先改变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服装定制化新模式成为各行业中的亮点,改变了人们对服装行业缺少科技含量的认知,服装已经成为科技和时尚融合的典型产业,正在向高端迈进,重塑新优势指日可待。
十年后即可实现服装智能工厂
作为我国知名制造业信息化专家,李培根对智能制造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以汽车、手机、服装定制等案例介绍了智能制造的理念和应用。他把智能制造定义为:制造相关的各环节、活动、资源等形成的系统中,其主要部分具有自主感知、学习、分析、决策、协调控制能力,能动态地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以达到相应的目标。他认为,现阶段讲企业智能制造还不十分严谨,中国多数企业主要任务还是数字化和网络化,有些企业甚至还需要自动化补课。智能制造是未来发展方向,目前也仅可能是局部应用智能技术,正在推进的智能制造实际上是“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制造”的简称。
他举例说,2018年夏季,日本旭化成工业公司将涉足只需穿在身上就能获得人体信息的“智能服装”,计划把美国子公司的医疗器械与自身的通电纤维产品结合,应用于急救等用途。旭化成的子公司美国佐尔(ZOLL)目前正研发将可伸缩性导电纤维“Roboden”用于救生衣,或根据心电图等人体信息实施自动体外除颤等,这将可以用于急救和病情管理。
对于服装行业来说,他认为,服装行业的元素是时尚、小批量和定制,大数据可以提取时尚元素,激发设计灵感,自动设计时尚产品,小批量和定制则需要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他预计,随着智能设计越来越深入,未来服装设计师的数量会减少。他同时提醒大家。智能制造还是发展方向,目前更多是一个过程,不能盲目追求。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围绕企业的目标,自动化、数字化才是现实追求。有条件做智能化的企业,也要从数据、传感、产品等基础做起,而且决不能忽视人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作用。
闻力生是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组的副组长,他详细描述了中国服装智能制造的发展阶段,以及具体技术手段。他说,实践服装企业智能制造之路要抓示范分阶段,第一阶段:用1~3年时间实现服装过程自动化制造;第二阶段:用2~3年时间实现部分智能功能自动化制造;第三阶段:用3~5年时间实现服装智能制造工厂。
目前在第一阶段已经部分实现缝前集成3D CAT+CAD+CAM、不落地生产、智能裁剪、个性批量定制;以RFID技术为核心技术的全自动立体仓储物流配送系统及其管理系统WMS;部分实现了缝后各大类服装专用自动系列整烫机、立体整烫机,隧道整烫机、以RFID技术为核心的自动柔性整烫线、自动整烫折叠包装机;在缝制阶段实现了缝制流程自动化生产,“智能吊挂+智能平/包缝机+自动缝制单元系统+自动模板缝制系统+专用自动缝纫机”组成的缝制流程自动化生产。第二、三阶段,则需要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云计算、3D打印、模式识别、AR/VR等技术支持。他预计,只要人工智能机器人能替代西服定制大师的某些手工经验作业,在VR/AR技术推动下,智造的超柔性将远远大于现在的设计端定制,智能设备能够自主学习,用十年左右时间,即可实现服装智能工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