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农产品是国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的环境下,其安全性备受关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业生产中,为追求产量种植户往往会加大农药及化肥的投入量,或使用劇毒高毒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是农药残留成分超标的主要原因。人们在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轻则影响身体健康,重则出现中毒现象。所以,对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本文笔者对实际工作的技术操作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为提高农产品安全,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1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原因
在农药生产过程中部分农药的生产厂家,为提高农药药效,加入高毒高残留的成分,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在农业生产中,由于种植户对减少农药投入量保证农产品安全的意识薄弱,一味追求产量,忽视了农药使用时的标准计量,造成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还有一些种植户为减少农产品仓储时发生虫蛀现象,向进入储藏期的农产品喷施农药,使农药直接附着在作物表面。
2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危害
农产品农药残留是指使用农药后,农药内含有的具有毒性的物质或反应物及转化物残留在农产品上的现象。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已经从传统的种植模式转变成现代化、集约化的种植模式。由于种植模式的改变,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农药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源被广泛使用。合理科学的使用农药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然而操作规程使用不当或过量喷施都会使农药残留在农作物表面或内部。当然人们食用了农药超标的农产品后,轻度会表现出头晕、乏力、恶心的亚健康状态。重则会出现中毒现象,主要表现出全身抽搐、昏厥、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另外,在极少量摄入时,人们往往没有明显的体征反应出现。但久而久之,有毒物质在身体内日渐积存,就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据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农药在人体内积存也是癌症发生的因素之一。
3现代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要点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农产品安全方面的监管力度,《食品安全法》对农药使用也有了更严格的规定,对农药残留的限量制定了新的标准,在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也加大了扶持力度,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方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使我国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使用成效显著。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技术及气质联用检测仪都可以高精度的测出农药残留量,这些方法对样品前期处理的要求较高,而且耗资大,检测周期相对较长,不能及时提供检测结果。比较经济实用、快速的检测技术有酶抑制法和免疫分析法。以上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对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
3.1气相色谱法
色谱技术是根据分析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将分析物质的浓度转换成易被测量的电信号,并用记录仪进行记录。气相色谱是一种新型仪器方法,是采用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主要的流动相是惰性气体,主要是通过提取——纯化——浓缩有机磷农药后,将其注入气相色谱柱,等温度升高气化后,不同有机磷农药在固定相中分离,在经由各个检测器来扫绘出气相色谱图,通过保留时间和标准曲线的不同来定量,不但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等优点,而且可以一次性测定多种成分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3.2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种方法具有分离效能好、检测速度快及重现性好等特点,与GC相比,适用于高沸点化合物、热分解化合物和水溶性化合物的分析检测。HPLC分析农药一般采用C18或C8的填充柱,以甲醇、乙腈等水溶性有机溶剂作流动相的反相色谱,选择紫外吸收(UVD)或二极管矩阵检测器
3.3酶抑制法
在运用酶抑制法时,可以不用对样本进行处理,检测时间较短。而且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农产品样品中的多种农药残留。酶抑制法的检测原理是根据被测样品中酶的活性的变化,提取样品中的酶,加入待测溶液中,根据酶的不同活性,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值大小,计算农药残留的高低。所以此法是一种简便、灵敏、经济、快速的检测方法。
3.4 免疫分析法
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为基础。农药免疫分析法不但具有与常规分析法相当或更高的灵敏度,而且无需使用昂贵仪器设备,方法简便快速,在农药残留的快速筛选和定量检测以及现场和快速检测方面已显示独特的优点。
4农药残留检测分析技术的展望
近年来,随着农药新产品的不断研发,其成分、化学结构、毒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药市场上,剧毒、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已经被淘汰,替代其的是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农药品种的更新和优化很大程度减少了农产品上农药的残留量,这无疑给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加大了难度。上文中提到的检测方法,虽然都已经成熟,但仍各自存在缺点。所以在研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和检测器械时,要遵循快速、简便、检测精度高的原则。以便使检测工作可以迎合社会的进步过程中对食品安全品质的更高要求。
(作者单位:017000内蒙古东胜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