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辰
清明微雨,回乡。
本是不愿去的,怎料父母一起来劝:“这毕竟是咱的传统习俗!趁此机会回乡看望老人,岂不两全其美?”“有啥重要的事让你清明节也不过了?抓紧收拾一下,赶紧下楼!”
一路抱臂,望向窗外。
眼中忽见大块明媚的金黄——是油菜花,后面是疯长的深绿的麦田,生机勃勃的景象,冲淡了天空的灰暗。忽然记起一句话,轻轻吟诵着:“……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前后,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怪不得会有“踏青”这一习俗,许是为了“接接地气”,感受大自然的青春气息吧?妈妈也来了好兴致,下了车,挽着我的臂,笑说“也算是踏青了”,与我细细欣赏起沿途风景来。油菜花丝毫不显俗气,涌动着浓郁的蜜香,耳畔可听得蜜蜂热闹的“嗡嗡”声,花开四野,在微风中招摇,路边青柳依依,已有村人去割采。
进了村,遇到小时就已熟悉的邻舍,操起有些生硬的乡音,甜甜地打了招呼,就听村人们喜滋滋地应声:“伢儿真乖!走,给你奶奶送青柳去,別让她和你爷爷再跑一趟。”想要帮忙,却被坚决地赶到一边,“哪能叫你个小娃娃来,快得很。”熟练地手起刀落,两节青柳枝重重地落到地上。惊喜地想要道谢,她们却憨憨一笑:“客气啥,快去吧!”回家拿给奶奶,奶奶细问是哪家婶子后,便插上了门楣。我好奇地问:“咱为啥要插柳条呢?”一旁读过不少书的爷爷听见了,笑眯眯答:“都说啊,这柳树有灵气,生命力强,插柳条辟邪镇鬼。”话语间,灶上的鸡蛋也煮熟了。奶奶揭开锅盖,挑了两枚淡青的鸡蛋,小巧玲珑,塞到我手里:“清明吃鸡蛋,讨个‘圆圆满满的吉利。你是小孩,长身体,多吃几个没事。”我轻笑,就知道奶奶会这样,即使不是清明节,她也能想出办法让我吃的。然而,吃鸡蛋这一习俗,又怎不暗含了对生活的敬意与祈盼呢?
小住一宿,第二天乘车回家。
原本打算跟家人一起去祭扫先人的我惊讶不已,问爸爸,他沉默一会儿,叹道:“这次本来就来晚了,走得又急,不能去了……不过啊,你爷爷奶奶昨天上过坟了,我又买了一大包纸钱,让他俩帮忙烧……”我也有些怅然,静静低下头,不再说话。
清明文化,本就既包含了祭扫祖先寄托哀思的辛酸,又蕴含了踏青插柳品尝春风的朝气,这二者,相互融合,缺一不可。
回程路上,我依旧一路抱臂,望向窗外,心中却暗下决心:明年这个节日,我一定早点回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