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
[摘 要] 教研室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基层组织,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科研、专业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给教研室建设带来很大机遇。分析当前教研室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以“订单式”培养为契机,为教研室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 教研室建设;订单班;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055-01
教研室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单位,是承担教学活动、科学研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工作的基层组织,也是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改革、践行人才培养的具体执行者。因此,教研室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教风学风建设,甚至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一、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流于形式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研室的重要职责之一,教研室应有计划地让教师进行知识更新和实训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大都来源于高校应届毕业生,这些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高,但是岗位实践经验少,鲜有在企业和公司兼职的机会。教师自发去公司实践也经常遇到难以找到合适的公司和岗位、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实践等困难。
(二)教学改革推进缺乏动力
科技发展加快,而教师教授理论知识时,方法大都比较传统,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信息化时代下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手段也面临挑战,由于去同类优秀院校调研、学习的机会不多,一些教师对新兴的教学方法一无所知,再加上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由于去企业和公司调研和学习的机会较少,教材更新的速度跟不上实务变化的速度,教学内容也容易和实务脱节。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也容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实践内容完整展现、案例不够真实等情况。当课程改革的动力不足时,也使教师缺少改革和研究的动力,教研室建设缺乏活力。
(三)科学研究缺乏氛围
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重视教学,缺乏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教师做科研的目的就是为评职称,迷失了方向,以致研究内容宽泛,缺乏解决问题的实效性。由于教师工作时间和性质的特殊性,大部分教师做科研都是单兵作战,或以课题组的形式,与教研室的关联并不紧密。若同一教研室的教师之间缺乏沟通,科研活动过于分散,就不能更好地优化配置教研室科研资源,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不利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二、以订单班为抓手深化教研室职能的建议
“订单班”是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是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产物。在“订单培养”的整体框架下,企业与全程参与招生与学生选拔、志愿填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等办学环节。教研室往往是制订“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重要的参与者,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借助订单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教研室建设。
(一)以订单企业为平台,外引内培,加强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
过硬的师资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专业技能的训练者,应具有“双师”素质。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在发生日新月異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利用订单班的先天优势,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校内教师到订单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培训或挂职锻炼,让教师真正深入企业进行岗位体验,收集一手资料,了解行业发展变化以及企业文化和人才需求,从根本上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教研室可以依据学院整体师资建设规划结合教师讲授的课程制订本教研室的师资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师资技能提升方向和岗位,提升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训教学能力。
(二)校企共同设计课程领域,完善教研室课程建设
“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通常是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协商制定,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及岗位需求建立符合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课程体系。学院应与企业进行深度交流,对学生就业岗位技能进行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规划,让课程碎片化,不同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应该明确。组建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学院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以项目形式开展课程建设。由学院教师根据课程要掌握的知识技能,重新构建课程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求增加企业提供的内部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资源。
(三)汇集整体力量,融入企业实际,提升教研室科研能力
教学和科研活动是相辅相成的,是教研室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同一教研室的教师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比较接近,容易形成科研上的合力,能够展开深度研究。订单培养模式为学院和企业搭建了桥梁,使专业教师有机会深入实际,发现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从而组织承担科研项目,或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大力走产、教、研一体化之路,使科研成果更有实效性。这既可以提升教师队伍科研能力,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也容易打造研究领域的品牌,使教研室教师更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易景然.学徒制联合教研室功能与机制建设[J].科教导刊,2016(6).
[2]陈毓,李锋涛,陈巍.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研究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