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汤东
(浙江慈溪市农业局)
中蜂活力框养殖法之一:活力巢框篇
金汤东
(浙江慈溪市农业局)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宝贵资源,饲养历史悠久。由于各地气候、文化差异,中蜂养殖方法五花八门,各有优缺点,但在发展中存在一个共性瓶颈,即如何优化中蜂造脾延展性,解决繁殖与生产的矛盾,提高蜂蜜产量与质量。本文将介绍浙江丽水养蜂玩家周建慧先生多年探索与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实用新型养蜂法——中蜂活力框养殖法。全文分活力巢框篇、活力蜂箱篇和配套饲养管理技术篇等三部分。
活力框也称活力巢框,是指上下梁偏离巢脾中心线或上下梁横切面最大尺寸小于工蜂胸围最大尺寸,以不阻挡蜂群巢脾纵向自由延展的巢框。活力框不同于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活框,其最大区别在于上下梁安装的位置与上下梁横切面最大尺寸小的要求,从而在蜂群中,尤其是中蜂蜂群,带来巢脾纵向自由延展的效应,满足人们养蜂生产的需要。
蜜蜂活力框养殖法就是以活力框技术为中心的一种蜜蜂养殖方法,内容涵盖巢框及蜂箱的制作、中蜂生活习性特点、蜂群的饲养管理等,与传统的饲养方法相比,有些明显的不同和亮点。
众所周知,1851年美国杰出的养蜂家朗格斯托罗斯发明了活框巢箱,标志着现代养蜂业的开始,“活框”成了养蜂技术革新的关键词。迄今为止,可以说正是“活框+”的理念推动世界养蜂业的极大发展,包括蜂箱、蜂机具、巢础、养殖技术等等。然而,活框技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中蜂养殖中遇到了发展瓶颈,最明显的是因中蜂天然习性使然,在活框的造脾过程中,中蜂巢脾自由延展性很差,上下梁极大地限制了蜂群依外界蜜粉源和内部群势变化而变化,更影响蜂群的管理、产量和质量,干扰了群势的正常发展,易引发了各种疾病的发生。
为此,浙江丽水养蜂玩家周建慧先生通过多年潜心的观察与研究,发现中蜂具有喜爱保持巢脾中心线偏离上下梁或上下梁横切面最大尺寸小于工蜂胸围最大尺寸,以不阻挡蜂群巢脾纵向自由延展的造脾习性。基于此新发现,我们提出了活力框的概念,最终目的想籍此引领中蜂蜂箱的改良,促进中蜂养殖技术的进步,推动我国中蜂产业的发展。
1.设计原则:做到“四个有利,两个迎合”,即有利于蜂巢的纵向整体性和连贯性,有利于中蜂护子调控温湿度,有利于根据蜂群群势强弱变化对空间的拓展,有利于蜂群子脾的有氧呼吸;迎合中蜂蜂群上蜜下子的分布习性,迎合中蜂对子脾部分巢脾咬毁新筑的基本习性。
2.活力巢框制定要求:一、上下梁不能阻挡巢脾蜂巢中间,根据中蜂单巢脾的对称要求,上下梁偏离中心线,或小于工蜂胸围也即小于单个蜂巢房孔直径,使得无阻挡上下造脾;二、宜采用小巢脾单元格式,每个单元可上下层叠或移动;三、在蜂巢内摆布后可预留适当的蜂路,满足上下空气流通;四、活力巢框成巢脾后下部为繁殖区和上部为储蜜区。五、小巢框单元规格统一,满足淘汰、互换、移动的需要。
由1个~若干个活力单元框组成。每个活力单元框由侧边梁、上下梁和固脾梁组成,如下图1所示。
图1 .活力单元框
活力巢框可以采用单元框式样直接进行小箱饲养(图2左图),也可采用单元框组合形式进行加深大框饲养(图2右图),可满足养蜂者的不同喜好。经过春夏秋冬各个季节在蜂群中的使用,无论造脾,还是繁殖、产蜜、防病,均可达到理想的要求,效果十分明显。
图2 活力巢框
附:周建慧:养蜂玩家,祖籍浙江丽水,1982年入伍参军云南时开始接触中蜂而一发不可收拾,捉蜂、养蜂、取蜜、读蜂业书籍、与战友分享甜蜜成果伴随他的军旅生涯。1996年退伍至今日,仍一直初心不改,视养蜂为唯一业余爱好,钻研成果颇丰,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近年来声名远扬,受邀赴各地开展养蜂,特别是中蜂讲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