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习作教学从“微”开始

2017-10-20 18:10郑周秀
数码设计 2017年13期
关键词:习作兴趣

郑周秀

摘要:目前,大多数孩子存在惧怕习作的心理。为了克服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孩子们的习作兴趣,让孩子敢于习作,有话可说,有感而发,甚至喜欢上习作。笔者认为可以从“微”字入手,培养孩子先学会写微日记。即不固定日记形式,字数可多可少,主题自定,学生自由写作。可以是对诗句或成语的理解,可以写读后感,也可以写心情日记。如果无内容可写,还可写成“九宫格”日记。同时控制写微日记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还可分组轮流写日记,让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从而培养了学生乐于动笔的习惯。

关键词:微日记;兴趣;习作

1不固定微日记主题与字数。让学生自由写作

激活学生写作兴趣,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小学生好奇心强,具有极强的观察力,体验独特,如果能让学生自主确定写作主题,又不限制字数,随意性强,想到什么写什么,学生没有了压力,何谈惧怕呢?要是孩子们心里有什么委屈,那真是想一吐为快了。

微日记内容包含众多方面,小学阶段,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将自己的经历、感悟、体会写下来,作为文章写作素材。可写写自己对诗句或成语的理解,可以写读后感,也可以写心情日记。如果实在无内容可写,还可写成“九宫格”日记。

我的学生有喜欢仿写诗的,还把微日记“变”成了诗。学生便会仿照名诗名句,改头换面,一首新诗就出炉了。如皮宇迪同学去浏览了百里杜鹃,写出了“一连数山开杜鹃,姹紫嫣红景色鲜。八方来客齐称赞,暮色蒙蒙不归还。”但唐耀游览乌江后,一首清新的数字诗也脱口而出:“一划二三里,渔人四五家,石桥六七座,八九十只鸭。”吴晓楠则感恩母爱,吟出了“慈母桌上餐,色香味俱全。餐后严叮嘱,勤学平安还。”

我还让学生围绕话题进行仿句练习,写进自己的微日记本。如“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见南山的闲适。”围绕“幸福”这个话题,引用古诗词,仿照例句的形式写话。学生积累得多了,仿写也容易了:“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幸福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纯真;幸福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悔;幸福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豁达。”这样的小日记,洋溢着灵性的火花,让学生平时积累的名诗名句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不正是大作文的点睛之笔吗。

不拘一格的形式,让孩子们徜徉于自由表达的快乐;循序渐进的创作,让孩子们步人良性发展的轨道,获得精神与文化的共生。

2控制微日记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虽然一般意义的“日记”是需要每天一记的,但是“微日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记录的时间和频率,以避免加大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影响记录的热情。学生课余时间想写就写,回家看完电视有感而发两句,今天吃完晚饭不开心也同样可以写,哪怕是一句话,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而真实的感受,也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每次日记,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分钟左右。这样对课业负担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学生也能愉快接受。而日记的长期坚持,就能有效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积极的影响。

3轮流写日记,相互取长补短

为了达到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还采用轮流日记法,即将班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并取出小组名,如“智慧樹”“蒲公英”等。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第一页写上小组组名及小组成员名字、小组的学习口号等。每周每天由一人写日记,第二天轮流到写日记的同学,先阅读前一个人的日记,并写上简短的评语,才开始写日记,记下当天发生的事情,再由教师评改学生的日记与评语。一个轮回结束后,进行“最佳日记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评语”的评选活动。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语言是否通顺流畅。学生是日记的主人,鼓励学生互评互改,在评改与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写日记的激情。这样轮流写日记,教师每天评改八个日记本,大大减轻了老师评改负担,评改也更有效果了。

虽然写日记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劳动,但只要教师能够把握得当,日记将会为孩子们带来莫大的愉悦感,也会让老师成为孩子们的贴心人。一旦孩子们对日记产生了兴趣,它必将成为启迪、挖掘习作才能的一种启动力,也必将成为能够为孩子们富有的精神家园。日记将是孩子自己的人生“史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微日记,学生用“我手写我心”,不正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吗?从“微”开始,将为儿童习作教学另辟蹊径。

猜你喜欢
习作兴趣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习作展示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