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美
摘要:在共产主义理论体系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是两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的内容都具有密切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研究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剖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提出背景以及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存在的关系有利于为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本文就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关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小康社會
前言: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的一生都在追求全面发展这一伟大目标。在时代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全球趋于一体的趋势以及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了更好的机会。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从深入的角度挖掘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容不仅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能对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因此,研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全面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
1.1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为其提供推动力。在马克思的思想观念中,人以社会为生活环境,社会是每个人进行交流以及进行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人不仅仅需要依赖自然环境来生活,更重要的是需要依靠社会环境来生活。人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更是实现这个建设目标的核心。所以,人的全面发展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只有通过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的发展全面程度是决定社会建设力量的关键性的因素。
1.2人实现全面发展需要走上建设小康社会这条道路。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不同方面的文明发挥不同的作用,物质文明能为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政治文明能保证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精神文明能为社会建设提供推动力,生态文明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只有这四种文明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才能为构建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所以,要想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走好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
2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1通过构建物质文明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基础。要想更好的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将经济作为建设核心,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这样的前提下,促进物质文明的建设,从而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提高生产工具以及方式的先进性,从理论的角度上能使劳动者获得新的力量、思想以及需求,从而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消费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提供动力。所以,以物质文明作为基础能有效促进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2.2通过构建政治文明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政治保障。政治文明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人类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收获的整体成果,也是人们在政治领域的智慧成果以及政治发展的重要衡量依据。促进政治文明发展也就是坚持民主政治,如果无法使民主意识根植在人心,就无法真正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所以,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政治文明,不仅是政治文明的中心,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目标,同时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2.3通过构建精神文明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人在社会中生活并不仅仅对物质具有一定的需求,还对精神层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追求和需要。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构建社会精神文明的关键指导原则,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构建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真正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就应该对精神文明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每个人应该真正理解三观的内涵,并将其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然后,从教育、文化以及科技等方面实施改革,从整体的角度提高人民的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每个人都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提高思想素质以及文化素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2.4通过构建生态文明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在以往的社会发展历程中,人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一味从自然中索取资源,长此以往,使生态环境出现失衡、资源衰竭等问题。因此,不仅要重视经济水平提高,还应该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应该通过牺牲生态环境的方式来换取经济发展,应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构建生态文明,努力协调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从发展的角度协调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的主要目标,因此,应该正确看待人的全面发展与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这几个方面进行构建,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通过本文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关内容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