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变迁下的家风建设

2017-10-20 04:42乐欢陈怡文张思雨尹德志
数码设计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家风建设继承与发展

乐欢 陈怡文 张思雨 尹德志

摘要:“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观念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品格。家风建设是家庭文明建设和实现家庭幸福、家族兴旺的关键,是整个社会风气建设的基础。随着家庭结构的变迁,如今大多是以核心家庭为主,四世同堂变成了三口之家,家风建设逐年式微,不为人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风建设的继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战胜这些挑战,可以通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扬弃家风传承方式、加强家风意识建设来实现。

关键词:家庭结构变迁;家风建设;继承与发展

1家庭结构变迁与家风建设概述

1.1家庭结构变迁。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组成的类型及各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结构(即人口结构)和内在结构两部分。家庭的外部结构又称家庭人口结构或家庭的类型,美国社会家默多克于提出家庭类型可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还有其他家庭,由一起生活的失去双亲的未婚子女、跨时代或缺代以及由实体婚姻产生的其他多人共同组合形式组成。

1.2家风的概念。家风,是农耕文化的直接产物,源于古代乡土亲缘社会。家风反映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特有的精神环境和生活状态。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风气的根基。欲知其国,先齐其家。自古以来家国密切相连,这决定了家庭永远是个人社会发展的重要场所。家风创造了家庭教育的环境,对每个家庭而言意义重大。历史证明,重视家庭、注重家风才能使社会稳定、国家繁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家庭结构变迁下家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家风的优良传统遭忽视。家风是以家族或家庭的共有意识、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等理念为主要内容。家风的主要作用是在家族的传承中能将其中的优良内容得以传承,让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变迁,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例如:在经济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的家庭观念还较强烈,家庭结构也相对完整,他们会将勤俭、节约、低调等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准则,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小康生活,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以前的勤俭、节约、自强等优良家风在现在被许多小家庭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浪费、啃老、拜金等不健康的风气。

2.2家风传承方式遭摒弃。优良的家风传统之所以能够世世代代、广为流传主要由于其本身所孕育的优秀文化以及它以家庭和家族来传承的方式。这种以家庭或家族来传承的方式不仅可以体现出这个家族的文化内涵、精神信仰,还可以通过传承永久地保留家族的核心精神。家风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长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二是家规、家训、家书等书面形式。然而目前这两种家风的传承方式却逐渐被人们所摒弃。

2.3家风传承意识逐渐淡化。当下的社会人们对代表着家庭核心精神、核心文化的优良家风建设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论是家风的保留、继承还是对家风的推陈出新方面都逐渐地走向衰落,家庭中长辈忽视子女的德育便是家风传承意识逐渐淡化的主要体现。“目前大多数家长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是普遍关注子女的知识获取和学习成绩,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关注较少,家庭德育意识不够强。”当然部分家庭中的长辈对于优良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由于自身能力和素质的缺乏使得对优良家风的传承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家风的主要传承方式为承上启下,也就是对于把优良的家风传统“承过来”和“传下去”,要实现家风的有效传承,这两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3

家庭結构变迁下的家风建设应对措施

3.1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时代的不断演进中形成和发展了许多优良的家风传统,这其中包含着家风长期以来形成的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的重要因素。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历来对家风、家训尤为重视,家风教育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中的成员,主要通过长辈制定的严格、执行力强的家规家训,使家庭成员继承家庭中的优良道德规范。优良的家风内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的繁荣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需要我们去学习和继承,更需要我们去发扬和传承。

仁爱、孝悌、谦让、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风的培育中应尤为注重对这些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贯穿始终的精髓,仁者爱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用宽广博大的胸襟对待他人,不计较他人的过错,做到善良真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仁爱思想能够使人们以对待家人的方式推己及人地去对待社会中的人,学会换位思考,关心体谅别人。孝道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伦理道德,在社会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谦让指的是谦恭礼让,虽然如今的家庭结构急剧变迁,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没有其他兄弟姊妹需要谦让,但是父母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分享与谦让的道德品行,教导子女先人后己、以礼相待。勤劳和节俭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勤劳的双手不仅能够创造价值创造财富,而且可以带领家庭繁荣发展,奔向小康生活。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勤劳都发挥了它巨大的作用,农耕时代人们没有别的致富道路,只能通过辛勤劳作养家糊口,现代社会中虽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会招聘好吃懒做的人。节俭是相比于勤劳来说更为重要的一条治家之道,倘若一个家庭不注重节约,积累的再多的财富也会被消耗殆尽,如果只注重节约而不劳作,那就像是没有源头的水,迟早也会枯竭。家庭是培育人们的行为品行、道德规范、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内容、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是进行家风建设的主要场所。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它们融入优良的家风内容。

3.2扬弃家风传承方式。当前,“父母在对待子女方面,一般都可做到关爱子女,但更侧重于才的教育,而忽视德的培养”。这体现了家风建设中德育层面的弱化,解决家风传承方式的创新发展问题迫在眉睫。具体来说,家庭中的长辈是进行家风教育的关键人物,家长的自身素质以及教育方法将直接决定着家风教育的成效。因此,家长不仅要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运用言传身教等多种途径对子女进行教育,而且要批判地继承家规、家训等家风内容。

对于传统家风内容,家庭中的长辈应采取扬弃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家规、家训中的优良内容和顺应时代发展的方面。在以往的传统家庭中,家庭中所创立的家规、家训是为了减少坏法乱纪等现象和防止家业衰落的规范准则,有具体的参照对象和惩罚制度能够很大程度地对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和规范,帮助家庭成员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家规和家训体现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奖惩体系,对所有家庭成员有警示告诫的作用以及对触犯家规的家庭成员有惩罚作用。以往的传统家庭中所继承和保留下来的家风内容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在家庭结构变迁和改革开放的影响下,当下的现代家庭不论是成员结构还是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现代家庭的家风建设必须大胆地进行创新,家长可以创立许多顺应时代发展,与现代社会价值取向相符的新的优良家风内容,同时保留和继承家族中多年流传下来的核心精神,有选择地进行扬弃。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创立新的家风内容时,不能搞“一言堂”,当下是民主的社会,要与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进行沟通商量,制定出获得家人广泛认可、有执行力的信家风内容。另外,修家谱和祭祖扫墓等家风内容可以在形式上有所扩展,使它们不再只是长辈们的职责,可以通过这些形式达到弘扬家风的目的。例如修家谱可以让子女了解家族的发展历史,祖先们为了家族的繁荣做出的杰出贡献,有哪些优秀事迹值得学习,以此培育子女的感恩精神;祭祖仪式可以通过对先辈的悼念使子女懂孝道,懂得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

3.3加强家风意识建设。家风不仅指的是一个家庭的文化传统、环境氛围,也指的是一个家庭对子女進行德育和才育的方式。家风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能够使子女在特定的家庭氛围中受到感染,无意识地就会学习家长的处事方式、行为习惯,良好的家风教育能帮助子女德智全面发展、成长成才。近年来,家风传承意识出现了逐渐淡化的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由于如今家庭结构多为核心家庭为主,家长重才育,轻德育,忽视家庭道德教育。例如有的家长由于曾经缺乏良好的教育,生活条件艰苦,导致整体素质偏低,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思想迂腐,非打即骂,无法与子女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自身水平缺乏还不知自省,这在无形中就给子女树立了坏榜样,这样的家风环境无疑是阻碍了子女的发展。因此,家长不仅要担负教育子女的责任,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我素养,与子女共同进步,营造温馨和睦、平等民主的良好家庭氛围。

家风具有传承性,这是优良的家风内容不论经历多少个朝代、多少代人依然能焕发出它独特的光彩,展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依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子女成才的关键因素。家风的传承性主要是通过血缘关系和家庭中长辈的言传身教这两种方式得以实现的,马克思曾说“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这是人与生俱来的社会关系,也是家风传承性的的主要依托,只有家族中的血缘关系还存在,家风内容就始终有继承人来进行传承。另外,家庭中长辈的言传身教也是家风传承的主要形式,但是受改革开放和家庭结构变迁的影响,家风传承意识逐渐薄弱,很多家庭中的长辈忽视了家风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只需要学校负责。由此我们必须加强家风意识建设,提高家长对家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从每个家庭人手进而在全社会弘扬重视家风家教的优良风尚。

家庭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细胞,而家庭中的家风代表的是整个家庭的核心精神,能直接影响后代的成才与否,决定着家庭的兴衰。家风建设的侧重点在于要充分体现家庭的统领作用,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场所,家庭中的长辈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教导他从牙牙学语到知书达理。父母的言行举止、处事方式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不论是举止还是谈吐都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如果家长孝敬自己的父母,对人亲和真诚、言而有信、勤俭节约、积极上进,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那么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的子女自然会效仿父母的行为,这些良好的品行将会使他们受益一生。

猜你喜欢
家风建设继承与发展
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红色家风建设研究
对民歌《龙船调》及两首《新龙船调》的音乐对比分析
中国传统服装服饰的舞台表达形式
论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
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与党内政治生态净化
湖北民间织绣工艺的现代产业化可能性初探
瑶族舞蹈的道具运用与形象塑造
解构主义思潮下的当代戏曲艺术研究
陈云的家风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探析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