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2017-10-20 10:11周广涛牛玥
丝路视野 2017年14期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老龄化

周广涛 牛玥

【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如何提高老人生活的满意度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社会变革,中国独居老人越来越多。阐述了中国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从肌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三個方面分析了影响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

【关键词】老龄化;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

一、前言

当前,中国的老龄化正在加速发展,老龄人群在社会人群结构中占的比例愈来愈大,因此,老龄人群的生活状态也已经成为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尊老敬老的国家,自古代起就有对年长者尊敬的传统,无论在哪种场合,礼让老年人都是一种美德。“儿孙满堂”、“三世同堂”一直是中国老年人向往的晚年生活景象,但是随着上个世纪严格的计划生育制度的推行,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依靠子女养老已经变得不现实。城市人口老龄化要比农村大得多,因为城市户口的夫妇基本上都生一胎,而农村的超生现象却比较普遍,所以城市的人口老龄化比农村要高得多。由于子女工作忙碌,很多城市老人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呆在家里,只有节假日才有可能和孩子享受美好的亲情时光。中国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更为严重,虽然老龄化增速没有城市的人口老龄化率高,但是当前农村中的绝大部分青壮年人群都到城市里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尽管老年人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可是却还要照顾年幼的孙辈,承担着农田里春耕秋收的重体力劳动,生活比过去更加辛苦。客观地说,虽然中国农村的人均收入比过去了翻了数倍,但是农村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实质上是下降的。因此,当前中国的老龄人群的生活状况并不乐观,研究和探讨如何提高中国老龄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

二、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

造成中国老龄人群独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主动独居和被动独居两个大的领域。根据学者陈思)的调查,主动独居又分为三种情况,当前由于一部分老年人收入足够高,其经济实力明显增加,所以他们选择独居,不依靠子女养老,这是第一种主动独居的情况;有些老年人看到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子女的工作压力很大,如果要在事业上做出更好的成绩,则没有太多的精力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因此,这些老人不愿意再给孩子添加负担所以主动选择独自生活,这是第二种原因;最后一种原因占的比重较小,但也不可忽视,因为有些老人想追求独立的生活空间所以选择独居。被动独居的情况更加复杂一些,比如说住房条件比较紧张,而且现代人更加注重隐私,所以老人被迫自己独立生活以减少对子女的生活造成干扰;还有些老人不愿意面对代际冲突,无法接受现代年轻人对于传统价值观的颠覆,所以不得已选择独居。总之,中国老人独居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个人原因,包括老伴离异或早逝、无子女等;二是家庭原因,住房条件的限制、与子女辈的生活价值观念不一致等;三是社会原因,比如子女婚后离开老人或者子女去国外求学、工作等。

(一)独居老人易受意外伤害

根据席淑化和谢少飞对上海高龄老人的研究发现,独居的老人在生活中经常会触电、跌倒,甚至被烧伤、烫伤,与非独居的老龄人群相比,他们更易于被硬物伤害;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低的独居老人更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因为他们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正日益变差。伤害大多发生在白天,而且超过一半的老人对发生的伤害选择了自己处理,并没有向社会求助的想法。

(二)独居老人的身心健康较差

根据学者的调查,约80%的独居老人都患有至少一种以上的慢性病,其中在这些人身上最常见的病是关节炎、冠心病和高血压。由于多数老年人不会上网,无法应用现代的信息工具,他们对病情的不了解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更大的压力,所以大部分独居老人是渴望医疗保健的咨询服务的。在心理健康方面,独居老人的状况也让人堪忧,他们多数患有高楼综合症、空巢综合症、脑衰弱综合症,甚至是抑郁症。总之,独居老人的健康情况明显较非独居老人差,在精神方面他们也没有非独居老人乐观。

(三)独居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较低

当前研究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的资料较少,但是已经有学者对该领域开始探索。其中学者蔡天骥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和经济因素对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非常大,社会因素也会对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生理因素和人口因素则是通过经济因素对独居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有间接影响。另外一个学者张学川的研究结果显示,“对子女职业发展及疏忽照顾的忧虑、对体弱多病的无奈和对子女依赖的自责”会显著降低独居老人的自信和生活满意度。

三、影响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

影响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肌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等几个方面。

(一)肌体健康对满意度的影响

健康的身体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因此健康无论对哪一个年龄阶段中的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此我們只分析肌体健康对独居老人的影响,包括患慢性病的数量和自理能力两个方面。

第一,患慢性病的数量。当老人身上的慢性病数量较少时,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会提升,但是如果老人患慢性病的数量较多,则老人很难有好心情,对生活只是充满了悲观和绝望,更不用说满意了。因此,患慢性病数量与生活满意度成反比。

第二,自理能力。身体健康的老人生活可以自理,他们就能有更多的机会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因此完全自理的老人的生活满意度非常高,但是当自理能力逐步下降时,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也会逐渐减弱。因此,自理能力和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之间是正相关的。

(二)心理健康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心理健康包括孤独感和目的感两个方面。心理健康并不是一个非常容易量化的指标,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心理被定义为“健康”,每个专家的答案并不一致。人是感性的动物,心理的感受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非常深刻。

第一,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通过对老人的访谈发现,孤独感越强的老人其生活满意度越低。人并不是一座意识的孤岛,社会性是人类属性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人们天生喜欢群居。因此,当人们感觉孤独时,说明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正在离他们远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度当然会下降。

第二,目的感与生活满意度。人与普通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有明确目的,这体现了人的复杂性。通过与独居老人的访谈得知,当孤独老人无目的行为的频率越高时,他们对生活满意度就会很低。其实,如果老人经济觉得没有目的、无事可做,说明他们的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单调,生活圈子越来越窄,当生活不再丰富多彩,他们的心里肯定是不满意的。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建议老人独居家中的一个原因。

(三)精神生活对满意度的影响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精神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对人们的内心满足感、幸福感都会有很大影响。精神生活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闲暇时的活动数量,另一个是参与活动的频次,这两者都与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正相关。与年轻相比,老年人喜欢的活动不是很多,比较流行的如广场舞、扭秧歌、老年人歌唱比赛等,参加这些活动主要是增加老人内心的快乐,这是一种沉浸式行为。当这些活动较多时,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就比较高。但是,如果老人没有机会参与这些活动,平时即使不愁温饱,但是精神生活比较苦闷,那么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也不会高。因此,对于独居老人较多的社区,街道办事处应当多组织一些老年人能够参加的活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当中来。

参考文献

[1] 廖芮,张开宁,王华平,刘湘源,邓睿.我国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的医养结合:基本理念、服务模式与实践难题[J].中国全科医学,2017(03):270~277.

[2] 向运华,姚虹.中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02):116~121.

[3] 温海红,王怡欢.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以西安市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7(01):14~22.

[4] 潘园园.从“老有所养”迈向“老有颐养”[N].福建日报,2017-01-08(001).

[5] 孙瑜.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市场化运作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生活满意度老龄化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全国深度老龄化省(市)增至7个
健康月历
关于大学生体育活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的相关分析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城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大同市第一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韩国将成为第二大老龄化国家
居住区绿地环境与居民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