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雷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点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但是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追求表面上的师生间互动,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对课堂中的其他动态生成性资源视而不见或者没有及时处理,那么不仅教学效果没有很好地实现,而且很多宝贵的课堂资源也会被白白地浪费,学生更会错失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思维的良机,因为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的资源包含了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质疑、想法。我们应如何捕捉和利用这种教学资源呢?
一、活用“情景”資源,激发求知欲望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小学生由于认知发展、心理年龄、思维方式等原因,的确需要从生活实际中选取一些合适学生的实例或模拟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或是在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年龄阶段、所处的环境、心理的发展等特点,创设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能激发他们求知欲的情景,只有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境才是行之有效的情境。
如教学《面积》时,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两只小兔种萝卜的故事!
生:太好了,我最喜歡听故事了。
出示图片:
师:两只小兔比赛种萝卜,看谁种得多。他们种上图中两个不同的形状的地,最后两人收货的萝卜重量一样。可是两只小兔都认为虽然种出来的萝卜一样多,可自己的地要大一些,都说自己赢了,于是他们就争吵了起来。同学们,你能帮帮两只小兔,告诉他们谁赢了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能!”
又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小熊和小马的故事。
生1:怎么还是讲这些故事?二、三年级的时候都听腻了!(小声地说)
师:小熊和小马要举行造房子比赛,并且请了大象来当评委。小熊造了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房子,而小马造了一个正方体形状的房子。看上去都差不多大小,这下可难为大象了,他一下子也看不出来是谁的房子大,就索性给了他们一样大的结论。这下小熊和小马不干了,都争着吵着说自己造的房子大,大象没办法,就跟他们说:“我回去想想办法,迟点再来告诉你们结果。”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老师讲得有声有色,可学生却并不是太感兴趣,课堂效果也不是很好。为什么同样类型的课取得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呢?
我想是学生的年龄差异导致他们的兴趣指向性不同吧!《面积》是三年级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种萝卜的情景,富有童趣,比较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属于五年级教材的内容,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童话故事之类的情境,高年段的学生更喜欢直观性、探究性的情境。可这个情境创设没有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认识到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
课堂中的生成既没有固定的、现成的目标,也没有刻板的模式。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挖掘与运用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机智。科学的情景预设与有效的教学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素养,才能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进行及时捕捉、恰当的判断、合理的选择与有效的运用。
二、妙用“想法”资源,激发创新感想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在课堂互动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新信息,并能在亮点处引领,在迷茫处引领,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使这些资源更有意义。
面对学生的一些想法,教师若能充分地给予重视,用心去倾听他们的想法,不但能使学生的心理上得到尊重,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进行大胆的思考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巧用“错误”资源,激发思维火花
面对学生犯的错误,教师如果没有处理好,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可能让学生慢慢地对这门学科产生抗拒和排斥。反之,如果处理得当,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判断这样一道题:“下面哪个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单位:cm)。”就在全班学生都说第一个图是圆柱的展开图,另外两幅不是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第二幅也是圆柱的展开图。”我没有急于去否定他,而是去了解他内心的想法,便问:“你是如何想的?”随即,这位学生指着这幅图形说:“这幅图可以组成一个圆柱,只不过它的侧面的长多了一点出来,那我们就绕一圈多一点就可以,它还是一个圆柱。”原来,他把侧面多出来的长也给绕进去,组成一个“圆柱”!我依然没有进行解答,继续问:
“这样子可不可以?究竟什么是圆柱?”问完这句话,学生一下子活了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圆柱是有三个面围成的,围成表示的是刚刚好,不可以少掉一部分或多出来一部分,而且圆柱展开后它侧面长方形的长要等于底面周长,第二幅图明显不满足这个条件。我接着说:“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对圆柱有了更深的认识。同学们,是谁帮助了我们复习了圆柱的知识?”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个学生身上。这个学生脸上尴尬的表情一扫而光,取代的是自信,接下来的一整节课他听得非常投入,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
学生的许多错误举动,老师如果引导得好就会成为鲜活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纠锚的主体不一定是老师,可以是出错学生本人,也可以是其他学生。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放飞,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的机智和智慧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和积累,对知识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有效激发了学生思维火花。
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如同乱花想要迷乱我们的双眼,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妙手采撷繁华下的灵感,尽心领悟课堂的真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课堂上火花四溅,亮点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