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链、预案链在高校危机管理中的运用

2017-10-20 06:11黄白玲
知识文库 2017年9期
关键词:预案应急危机

黄白玲

现阶段,高校教育、校园文化环境、氛围等早已不同于传统教育教学环境,逐渐趋于复杂、繁琐化。高校一些危险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与经营运转,以及学校声誉等,起到消极作用。为避免有关事故、事件发生,各高校有必要构建完善的应急预案管理、让危机管理走进教育管理中。学校方面降低危机事故发生率与损失,进而确保高校院校和谐发展、确保正常教学秩序。对此,笔者就危机管理视角下,就高校应急预案建设进行简要分析。

基于危机管理理论分析,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在面对危机或是危机环境下,为达到有效预防、处理、化解危机为转机的目标,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员、预警分辨等方法进行管理。应急预案是关于较大事故,快速、有序、有效的展开应急和救援而预先制定的有效计划。

一、高校应急预案建设与管理不足

首先,通过对校园安全性调查得出:认为校园环境安全,占据1.7%、较为安全的占据49%、一般安全占据36%、不太安全占据10%、非常不安全占据2.9%。从中不难看出,多数人认为学校较为安全,但是总体来说认为一般安全与不太安全、不安全占据一半,同时也暴露出高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其安全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次,对校园安全建设重视程度统计显示:调查对象认为非常重要占据7.5%、比较重要占据47%、一般重要占据38%、不重要占据6%、没有必要占据0.5%。第三,调查对象中在学校发生危机事件次数调查显示,0次占据25%、1--2次占据40%、3--5次占据29%、6--8次占据4%、8次以上占据2.8%。从中得出:遇到危机事件次数尽管较少,但不排除事件的发生。其中对其危险事件类型调查统计显示:偷窃、欺诈等犯罪行为;交通安全事故、消防事故、行凶、抢劫等严重违法事件;其他不安全认识占据调查总比例分别在:54%、17%、11.3%、5.5%、10%、

总之,偷窃与欺诈较多,偷窃分为校内、校外两种,其中包含:自行车、电脑、钱包等。欺诈是犯罪分子抓住学生功利心理诱骗学生上当,形式多种。交通事故多发生在校外,而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学校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应急预案理解不深

一直以来,学校在人们心中有着重要地位,经营发展较为稳定导致学校安全意识缺少。一些学校管理人员甚至乐于实行“事后动员”应对形式;一旦发生危机,这种应对方法将增加应对代价,增加学校消极影响。在日常防范、危机教育、演练较差,使得应急预案建设较为被动,缺少主体性。

(二)紧急预案内容缺少实践性

现阶段,一些高校应急预案主要利用管理人员自身管理主动性与经验展开应急管理,这种管理形式造成紧急预案内容单一、缺少明确、制度不完善。简而言之,部分高校应急预案更多的是“纲要”性内容,缺少具体操作与实践。一旦发生危机事件,这种管理内容将难以起到有效控制作用。

(三)预案执行人员水平较弱

一些高校应急管理执行单位的管理者缺少专业水平与实践经验,人才资源匮乏,造成紧急预案执行缺少协调性与控制性。在编制预案后,缺少有效预演并无法根据危机事件实际状况进行有效补充。

二、高校应急预案建设要求

(一)科学性

一旦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处理应秉承着遵守科学原则,实现科学管理;制定处置问题预案。将科学为导向,实行领导和专业共同商议模式。在全面了解后,对有关数据信息展开客观分析与论证,进而制定科学应急预案内容。

(二)预见性

在制定应急预案过程中,尽管无法预见危机事件时间、位置、损失等,但在预案制定时需尽量体现预见性,尤其是在重大事故与经常性事故中。此外,在编制过程中,秉承着“以人为本”理念,将师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将财产安全为基础。同时,调动师生融入到应急预案建设中,继而生成人人参与应急预案建设模式。

(三)可变更性

应急预案制定中也要在法律制度允许范围内进行,应急预案草案演练的反馈信息等变动状况,进而进行实时检查与评价、不断变更预案。

三、危机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应急预案建设建议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作为一种多层次、多渠道、整体性的结构系统,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动态形式完成,是一种“活”的有机体。这一结构特点要素与要素、整体与要素之间具有互相推动作用。

(一)应急预防机制

事实证明,高校出现突发事件具有一定预防控制性。应急预防是应急管理制度的第一环节,也是最优方法。首先需要从思想理念上进行转变,做好危机教育进而降低突破事件率。

1、管理理念的创新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与氛围是应急管理的根本目标。第一,建立常态管理理念。现代化发展下,突发事件已成为一种常态,并非是一种突发、偶然现象。这也是各校进行应急预案建设的基础。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将人作为应急预案起点与重点,利用有效方法降低损失是其宗旨。在其前提下应将人的本性、感情、性格等为原理进行人性化应急预案建设。第三,构建“大校园”应急预案理念。当下通过自身实力应对危机事件形式是不可行的。应急预案建设需要有政府、上级部门、家庭等多方面配合。第四,重在预防。应急预案建设还应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是防止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提升风险意识,融入风险管理制度,也是今后应急预案建设的必经之路。

2、危机教学制度

构建危机教育制度是提升应急预案管理的有效方法。第一,加强危机意识教育。利用教育途径提升教师与学生危机认识与应对能力。第二,展开不同危机事件应急预案教育。各校需把有效应对方法教给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演练,使其充分掌握应急预案执行内容与处理方法。在遇到突发问题时指导怎样科学应对。第三,心理教育。各校提升教师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与反应力。第四,普及有关法律知识。让教师与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应对危机事件。第五,责任教育。树立师生责任意识,互帮互助,提升责任意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多数人会出现恐惧、慌乱心理。因此,高校可以邀请有关心理专家以讲座形式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做好思想引导,消除消极影响能够积极应对。

(二)确保应急预案建设规范性

应急预案制定包含学校全部工作,大至教育教学,小至后勤管理,其包含对象是全體师生。所以,紧急预案编制是系统的、完善的,其中包含:总则;危险性分析组织部门与责任;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平台;保护方法;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内容,保證应急预案编制的规范性。

(三)完善应急管理制度

组织体制是危机管理视角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校应加快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一旦出现危机事件,其组织第一时间出动。随后,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应急预案,对危机问题具体情况与状态进行综合分析,优化分析,做好突发事故处理,尽量降低事故损失与影响。

(四)协调配合,做好应急预案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各校紧急应对能力与资源是有限的,针对超过学校应对能力的危机事件,则需要做好协调配合,做好应急预案沟通。首先,做好学校各部门沟通,做好内外关系协调。只有在预案中做好有效交流、合作,才能够确保集体力量的凝聚进而应对不同突发危险事件。

(五)得到法律认可支持,实现有法可依

利用法律武器解决危机事件与突发事件的公共紧急事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因此,各高校需学会利用法律制度得到领导的认可与支持。另一方面,对行政部门起到规范管理作用,建设高校紧急预案的制定流程,做到有法可依。

综合分析,21世纪下高校应急预案建设是和谐、平安校园建设的第一环节,也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桥梁,是防止危机事件的有效预防方法。现阶段,各校应急预案建设处于发展阶段,在今后建设中充满着未知,还需要各高校在摸索中不断完善、改进,构建和谐校园。笔者分别从:高校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不足、应急预案建设要求、应急预案建设建议,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高校应急预案建设起到帮助性作用。

(作者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预案应急危机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准备好应急包
停电“危机”
紧急预案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推动应急预案科学好用
应急预案的编制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