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吴镇诗画思想初探

2017-10-20 22:39张冬
今传媒 2017年9期

张冬?

摘 要:题画诗到元代发展到了一个繁盛的时期,在艺术表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吴镇就是其中的代表。吴镇是“元四家”之一,在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吴镇的诗画思想是其艺术发展的精神支柱,本文从诗情画意、道儒随性、文学意蕴几方面论述具体分析吴镇的诗画思想。

关键词:题画诗;吴镇;诗画思想;精神支柱;文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9-0168-02

诗歌艺术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滋生着文化的土壤。中国诗歌到屈原有了质的变化,而唐代李白、杜甫把诗歌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时代。时代的进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碰撞,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再生长。文人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把诗与画的艺术提升到了新的层面,文人士大夫们促进了诗画艺术的融合和发展。到元代,文人画占据着社会发展的主流,使得题画诗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繁盛。根据《御定历代题画诗类》中的记载,在宋代三百多年的历史中,题画诗只有1085首,明代题画诗有3752首,据统计,明代文学家是元代文学家的5倍。元代九十多年的历史却有题画诗3798首[1],超过了中国艺术最为繁盛的宋代,更超越了有着悠久历史的明代,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思考……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他师出名门,学问渊博,中年后游走于南北,与许多诗学者相互交流探讨。这期间,他吸收百家所长,借鉴了“性灵说”和“格调说”中的精华。提出独特的论诗主张。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画家的眼光谈论的主要是吴镇的绘画成就;书法家看到的是他的草书的潇洒和无束;文学家看到的是对文学事业的促进。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吴镇的艺术成就,吴镇被称为有“三绝”,但遗憾的是,却忽略他艺术中的美学思想。这就是文学家,书法家无法真正地进入到“画里”只是注重了“画理”的原因。诗学理论是绘画的积淀,审美意趣是境界的高度,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其本质的物质。

一、诗情画意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提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2]”概述了王维在融通诗画艺术方面的贡献。元代人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实践中更加出神入化,吴镇就是其中的代表。中国画讲求“诗、书、画、印”的绝妙生发,吴镇通过自己的作品把诗、书、画之间关系呈现给了世人。提起吴镇大家会用“抗简孤洁”“清贫守志”以及号“梅花道人”这些来表现他的品格和对世俗的态度,豁达的世俗态度是他艺术成就的先天基石。他在摒绝名利、恪守本真中的态度,正如钱芬在《梅花道人遗墨》题记中写到 :“古高隐之士,若传记所载,投渊洗耳,疵俗激情,类皆不得志之时,或胸有所感,奋然后托而逃焉,以放于无何有之乡,…..若乃不讳曲俗,不治名高,谵然无闷,而声光所溢,千载犹馨,此非得道者不能,而吴仲圭先生真其人也。”

吴镇的绘画在选题上多以“渔父”来反复地描绘创作了许多的作品,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画家想表达“隐喻”。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画家所处的生活地域和生活环境。吴镇本身是浙江人,对当地生活习惯、地理风貌都非常的熟悉,从日常的生活环境来体悟绘画,既是对家乡美景的真实描绘,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写照。“他的作品不是概念的图解,而是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山水烟云融合为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3]”通过诗与画的对比和解读让人耳目一新,被其中的“逸”“雅”所感染。其中,文化、经济中心的南移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也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吴镇的画以“笔墨沉郁,气格古朴”著称。他重视笔墨,但又不唯求笔墨。吴镇擅长草书艺术,但是在作品中却不求逸笔草草,而是一种行笔沉静,迹划严谨的绘画态度。不随意而为之,加以反复斟酌,可以看出他在创作上的严谨和“惜墨如金”的绘画理念。他的题画诗以及题款都用行、草书,这在元代以前很少出现,院体画的形式限制了许多画家的思想以及一系列的其他因素,而文人画却是抒情的艺术,前人大多都是以正书落款,但是吴镇却不受任何的“法度”所束缚,正所谓“夫画者,从于心”。作者的主观思想会在题款的字体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有时候我们看到他的作品,首先吸引眼球应该是他的题跋(题跋的字体),有时候感觉与画面不是很和谐,但是当你细细体味取更加的引人入胜。在书法中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4],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书法艺术的魅力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丰富了我们的审美,给世人营造了审美感受。完美地阐释了苏东坡的“诗画本一律”的美学原理,通过了吴镇书法和绘画已经渐渐地出现了“书画同源”的萌芽。也讓“书画同源”的美学理念生根发芽。吴镇曰“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这样独特的美学指导思想,是南宋主流(无论南宋或北宋)所没有的,这也正是吴镇诗画艺术的魅力之处。

二、道儒随性

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的时代,吴镇深受庄子“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者为友”的深刻影响。超脱而归于自然,逍遥于云水之间,在一种超然物外的自由精神世界。所以他的作品中都是一种超然脱俗,气格古朴的气息,正是道教中“道法自然”的“大美”追求。吴镇一生不仕,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为了生计常常为人卜卦算命。他把阴阳、八卦的道教理念贯穿于自己的生活和艺术中,对他后期艺术的创新打下了基础。道教的“隐逸”思想体现在吴镇的生活和艺术当中,所以他的作品中都有点题的“渔夫”。他不是着重表现人物,而是有人活动于其中的特有的意境。也可以说是一种理想中“天人合一”的情感境界的释放。正如他在一副《渔夫图》中题:“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道出了他淡薄名利,超脱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文人气节。

秦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了我国的正统思想,虽然元代是外族统治者,但是儒学的观念影响很大,并没有完全遏制儒学的发展,所以这些文人接受的思想上还有许多的儒家思想。通过书籍、著作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吴镇自号梅花和尚,又称为梅花道人,实质上他仍是以儒立身的“老书生”。佛、道不过是清净身心的一种辅助而已,内心的抗简孤洁的精神力量依然是儒家的道德理念。他的诗画创作是一种“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是在物我两融中获得的解脱与和谐。endprint

在吴镇的书法作品中,那种不惟形体所束缚,把自己情感真实的表现在画面中,凸显其烂漫天真的性情。而绘画却藏而不漏,画的合情合理,不追求逸笔草草。如何在这两者之间转化,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学习,正是那种与世无争的境界与饱读诗书的文化涵养促进了吴镇绘画艺术的长青。一介儒生为了生存只好卖卜,有自题墨竹诗云:“倚云傍石太纵横,霜节浑无用世情。若有时人问谁笔,橡林一个老书生。”但是对于这样的生活却安然处之,确实是“得道”深矣。

清代方薰写道:“梅花和尚名儒行者,居吾乡之武塘,……..饮梅花泉,一切富贵利达,屏而去之,与山水鱼鸟相狎,宜其书若画无一点烟火气。”所以称吴镇是“得道”之人,性情之人。儒家的道德操守以及仁爱精神也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艺术,不一定隐居就是完全的出世。儒学的精神力量也是他们艺术的助推器,正因为社会环境的压迫性使得道教的这种思想适应了文人画家的情感世界。由此也生发出了“逸气说”以及吴镇“墨戏说”,他在论诗中主张“性灵说”,既是对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也是时代环境影响的产物。超脱了外界的物与我的框架,从而滋生了一个豪放的“得道”之人。

三、文学意蕴

题画诗的文学审美性主要表现在画面上,而文字书写的形式是最直观的体现。书法作为一种线条艺术,与图画这种艺术出现在同一个画面,实在是伟大的创新。在被称为“诗书画三绝”的吴镇手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三者之间本来就是不同的文学范畴,也有着不同的审美感受。吴镇合理地处理了绘画与书法之间的“短”,从而使两者之间的“长”更加的放大化,通过朴实的笔墨生发出两种不同风格的线条艺术。正所谓“三绝”,即是处理了诗与画之间的融合,相得益彰;又解决了书与画的审美差别,相辅相成;诗与书之间的情感抒发,紧密相连。题画诗让画增添了文人气息,更具有文学趣味,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情感。吴镇的许多题画诗如:

其一:“砚池漠漠吐墨汁,苍髯呼风山鬼泣。涛声破梦铁骨冷,露影濡空翠毛湿。且来千树老云烟,湖山九里甘萧瑟。何当阅此明月下,长对诗人弄寒碧。”(松石图)

其二:“依村构草亭,端方意匠宏。林深禽鸟乐,尘远竹松清。泉石供延赏,琴书悦性情。何当谢凡近,任适慰平生。”(草亭诗意)

其三:“轻阴护绿苔,清风吹紫箨。”(题竹其四)

其四:“长松生风吹不歇,古涧山泉鸣自幽。玉屑飰移自日,紫芝歌动振高秋。”(古涧长松图)

文人画发展到元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吴镇把文学的审美性加入到绘画的创造性中,通过诗文的“气息”来衬托绘画“高傲”。用诗文来解释笔墨意境,用绘画来阐释人文情感。诗画的融合来提升作品的内在意蕴,在诗、书、画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创新之处,把三者之间相互融合,收与放之间的自由把控,正是太极中的刚与柔的表现。

绘画给人展现的是空间感,是一种静态的审美。用诗歌与绘画共同构成了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活”的画面。画的颜色、声音,山水的风景和渔人的生活都全部在眼里。渔人的悠闲、潇洒、孤独都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把文学中的美学思想通过诗文的形式引入到绘画作品中,然后再用书法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呈现,与文学趣味相一致,并且体现这种趣味,所构成吴镇绘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和强调。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与进步,他的绘画作品也因此获得了独有的美学成就,获得了世人的赞美。

四、结 语

题画诗是对绘画主体的升华,使得诗与画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诗是无声画,画是有形诗。”两者本是一物,发于声就成了诗,会其形就成了画。吴镇题画诗的艺术风格,既不同于陶渊明偶尔展现的“金刚怒目”式,也不同于貫云石的气势磅礴,风云变色。而是淡雅中有雄阔,清新中有奇崛,但以恬淡为主调[5]。从吴镇的诗、书、画中可以看出他明锐的艺术领悟能力,从而呈现了极富感染的艺术魅力。元代绘画中主要强调的是“法心源”“趣”“兴”和“写意”。从“画者当以意写之”(汤垕《画鉴》)我们就可以发现[6]。这正是“有我之境”的美学思想的最好的阐释,吴镇正是用自己的“三绝”做了最为完美的阐述。元代以后题画诗在实际的意义上没有实质性的发展,直至今天题画诗的“发展”举步维艰,是当代文学家、艺术家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继才.中国题画诗发展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2] 苏轼.苏东坡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 杜哲森.元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5] 刘继才.中国题画诗发展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6]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9.

. [责任编辑:艾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