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反抄袭演变成派系斗争

2017-10-20 16:31余飞
电视指南 2017年10期
关键词:调色盘文风原创

余飞

一般来讲,涉嫌抄袭的文本如果是大段大段的文字,这个很容易判断,因为肉眼就能看出来了。普通人都能看出两者的大量连续的句子是完全一样的,那是抄袭。除这种明显的情况之外,其他情况都必须有专业的人来判断。因为抄袭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很多律师和创作者对抄袭的标准都有错误的看法,更不用说普通人了。我接触过一些法律界人士和搞创作的同仁,他们中间大多数还认为只有完全的文字相同才叫抄袭,别的情况都不算,这是很可怕的误区。普及常识任重道远,关于抄袭的判定問题,应该本着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的原则。

其实,就算是有一模一样的句子,也不一定就能判定全文抄袭。某一个句子完全相同,只能算这一句话或这一段话是抄袭的,不应该因此判定全文抄袭。

如果有一模一样的句子或段落存在,但这样的情况有多少,才能认定整本书都涉嫌抄袭?不能一百万字的小说里面,有一百字相同就完全否定掉这部作品吧?

有一种观点是:“抄了一句也是抄。”话可以这么说,但真正落实的时候又很难了。比如说,100万字如果只有100个字相同,你能把人家其他999900个字全都当作抄袭么?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应该将全文定性为抄袭。但是如果是核心元素就另当别论,比如“不抛弃不放弃”,这种经典的、具有小说核心意义的话语,你如果照搬就构成抄袭。但这个抄袭的量也太少,只能认定抄袭了局部,很难认定全文抄袭。

我们对创作还是要有一定的宽容度的,如果因为一句话就把人家整本书毙了,那也太苛刻了。这样子的话,原创的人就没法去创作了。因为任何创作者都不可能在数十万、数百万字的创作里,没有一句话是与他人相同的。你可以说“你吃过饭了吗”这样的句子是公共素材,但反抄袭者拿调色盘去比对你的作品时,可不会管你这句话是不是公共素材。另外,公共素材的判定标准,到时候又会成为一个重大的歧义,将会引发更大的争议。

如果不是全盘抄袭,那抄了多少才算真的抄?这个度实在太难把握了。法律的判定与公众的期待之间会有一个巨大的落差,因此才有了“舆论反抄袭”这个说法——明知道法律判不了,但心里又觉得对方行为不端,一口巨大的冤气憋在胸中,只能通过舆论爆发出来。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每一个创作者或多或少都会模仿、借鉴前人或他人的作品,这也是初学者的必由之路。如果听凭舆论来控制抄袭与否,这个标准真没法说,而且会弄得原创者全都不敢写了——理论上来讲,你写的任何故事,都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表达。如果非理性到一定程度,原创将完全消失。

舆论反抄袭,让公众在法律之外找到一个渲泄之地,这没问题。问题是,它的度在哪里?什么程度才应该启动舆论,舆论达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目的?目前这些都没有标准答案,只能随大流起哄。有时候这起哄是对的,起到了扼制抄袭的作用;有时候这起哄是错的,起到了反抄袭扩大化的作用。更可怕的是,有时候这样的起哄会演变成派系斗争,完全与反抄袭无关了。

舆论反抄袭的依据,一般就是网友自制调色盘的方法。调色盘只能鉴定最明显、最好鉴定的文本,一到灰色地带就不行了,很容易涉嫌抄袭扩大化。比如,一大段文字中,500个字断断续续地相似,这个可以构成抄袭嫌疑,但也只能说明这一段有抄袭嫌疑。但如果要进一步判断他是否抄袭的话,调色盘就无能为力了。如果以我提出的“抄袭评估三原理”来判定,结果就会相对客观一些。概括地说也不难,就是把实际的逻辑链找出来,看他是否构成逻辑链的相似。如果逻辑链相似,某些字词句连续或相对连续相似的现象就可以构成一个佐证。但如果人家一大段文字中有500个相对分散的字词跟你相似,没有完整的、相对独创的句子相似,并且人家讲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事儿,这就很难构成抄袭——逻辑链不同,个别相似的字词是不构成抄袭的。

还有一些与抄袭鉴定无关的说法,比如说“后者确实受到了前者的影响”,这个其实不能成为一个鉴定的标准。这种“受到影响”的情况,除了恶意抄袭以外,一般是初学者向前辈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技术不成熟导致的问题。这种现象,我个人认为应该抱着宽容的心态去处理。谁没有年轻过,谁没有借鉴过别人的东西呢?当然,还是度的问题,借鉴与抄袭之间是有红线的——这也是我一直试图找到抄袭鉴定标准的原因。

这种“受到影响”的情况,往往会变成一种所谓的“文风高仿”。但即使真正存在“文风高仿”,不同的“高仿”也是有区别的。

有一种真的是只仿文风,就是用文字营造的氛围、气质与他人作品相似,但其他要素全无关系。

另一种“文风高仿”实际上是吃瓜群众不知道如何形容那种现象,那是一种很有技巧的借鉴手法,会很巧妙地将你的重要元素拿出来,与他自己的或第三方的各种元素混合之后再重构,这样就变成了一种你看着似曾相识,但想说抄袭又觉得不对、不说又不甘心的一种现象。这可能就是有人说的所谓“高级抄袭”吧。

说实话,所有的创作人员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这种方法,没有人是一生下来不去学任何人就会写作的。只不过真正聪明的人,会把这些借鉴来的元素完全化入自己的元素之中,毫无痕迹可寻,即使原作者亲自来看,也看不出任何痕迹——这就不是抄袭和“高级抄袭”了,而是作者消化了前人的智慧,在那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的原创。

但有些人因能力所限,或因别的什么原因,比如赶稿之类的,没有将这个消化过程完成,将半生不熟的他人元素直接用到了自己作品里,那就成了“高级抄袭”或所谓的“文风高仿”,这种情况,用我的逻辑链原理可以轻易鉴定出来。

另外,我非常反感把两部作品抄袭与否和当事人的人品、言行结合在一起进行判断,哪怕当事人自己承认抄袭了,如果鉴定两部作品不存在抄袭的嫌疑,那就是没抄袭。因为当事人也不一定懂得原创、借鉴、抄袭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他自认为的抄袭,很可能只是常规的借鉴而已。我们要做的,是想在原创和抄袭之间划出一道相对准确的红线。目前,公众心里的这道线是非常模糊、随时变化的,这非常可怕。到时候会草木皆兵,人心惶惶,所有创作者都无所适从,唯一的办法是培养出一群自己的脑残粉以在舆论场上生存。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色盘文风原创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调色盘
大自然的灵动色彩
不良文风要害在“假”
关于通过改进文风促进作风转变的探究
夏日调色盘
刘奇葆: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时尚调色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