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恩?
摘 要: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媒体的革命,也是新闻教育所面临的革命。媒体融合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发生变化,需要新闻教育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增强新闻专业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需求是教育的导向、实践是能力的源泉。新闻教育必须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平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夯实应用型人才基础,提高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力。
关键词:新闻教育;实践体系;媒体融合;科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9-0007-03
近年来,传播工具的日新月异、传播渠道的更新和拓展,尤其是媒体融合使新闻传媒产业遭遇亘古未见的变化。这场变化是新闻传媒产业的一场革命,给传统新闻传媒产业带来机遇和挑战,给其从业者带来诸多的无助和焦虑。“新闻院系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素质。[1]”这场新闻传媒行业的“核聚变”也深深地影响着高校的新闻教育与人才培养,新闻教育工作者们面对由此引发的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面对一些人对我国新闻教育的质疑,显得彷徨慌张、望媒兴叹。显然,新闻传媒产业的这场革命也是新闻传媒教育所面临的一场革命,面对这场革命,新闻传媒教育应该向何处去?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是今天的新闻传媒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媒体融合倒逼教育改革
“坚持改进创新,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和水平”是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也是对新闻教育工作的希望[1]。有人说,媒体融合是传统主流媒体“自我进化”的过程,本质上是一场自我革命。确实,传统的主流媒体的对手并非是新媒体,而恰恰是自身[2]。
高校新闻传媒教育服务新闻传媒业发展是定律,必然也身陷这场媒体革命之中。这场媒体革命对于新闻传媒教育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顽强的意志投身于这场革命的洪流之中,才可能抓住机遇、化危为机,让这场革命成为新闻教育的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的新闻教育快速发展、科学发展。
笔者认为,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教育应当锐意改革、做到坚守与创新并存。所谓坚守,就是要做到发展不能忘记根与魂。新闻教育的根,是新闻知识的传授和新闻意识、新闻能力的培养。新闻教育的魂,是新闻观的培养和树立。所谓创新就是探索新时期新闻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经过近年来新闻教育工作者、新闻媒体专家的积极探索,新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形成了共识,即培养复合性、应用型的新闻传媒人才。新闻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对新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就新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粗浅的探讨,就教于同行。
二、新闻教育必须夯基础强能力
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新闻教育必须牢记,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媒体如何发展,我们决不能仅仅是一个文凭的发放者,更应该是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观念的引导者、思维的培育者,既要传授知识给学生、培养他们的新闻思维和新闻能力,还要成为他们成长的引路人。
知识与能力犹如鸟之两翼,是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新闻教育中应当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重点。在新闻传媒瞬息万变、媒体融合纵深推进的今天,新闻教育应当把握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这个重点,抓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个关键、解决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这个难题,才能培养出既能上手快又能走得远的优秀新闻传媒人才。
在中国教育在线网站上,新闻学专业被列入“2016年十大就业最差专业”,被认为是国内有名的非实用性专业。这个消息打破了新闻教育的平静,卷起了汹涌波涛,引起了新闻教育人的惊慌。惊慌不能失措,只有找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媒体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什么出现一方面媒体疾呼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呢?技术是霸道、内容是王道。在媒体高度融合,竞争日益惨烈的时代,媒体只有“把内容做到鱼子酱般高级,才能赢得受众。”只有具有优秀的新闻传媒技能的人才有可能把内容做到鱼子酱般高级。
笔者曾多次深入报社、广播电视台、网站等媒体进行调查,同时利用新闻传媒专家进校举办讲座、上课、参加毕业生“双选会”等机会与各级各类媒体领导、专家探讨新闻教育的问题。答案几乎一致,那就是新闻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良好,但实际操作能力差、新闻意识不足、吃苦能力不强。由此可见,新闻传媒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的、足够的能力训练。因此,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新闻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构建科学的新闻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能力产生的唯一源泉。要提高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相应的实践教学平台。
(一)新闻教育实践教学的科学性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具有理论的符合性、行业的符合性、逻辑的符合性。所谓理论的符合性,就是实践教学要与理论教学相符合。实践教学要拓展为实践教育,必须融入到人才培养系统的整体规划之中,在课内与课外、专业内与专业外、校内与校外等方面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融合、促进[3]。所谓行业的符合性,就是实践教学要与行业发展需求相符合。“媒体融合对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需求发生变化[4]。这就要求新闻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体系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所谓逻辑的符合性,就是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应该具有逻辑性。大学实践教学是一个以学科专业为平台,以课程实践教学为主体、专业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为两翼构成的逻辑体系[5]。
(二)新闻教育实践教学的三级体系
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应该是从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复合的一个过程。在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我们构建了课堂(含二课堂)、校内媒体、社会媒体三级实践体系,搭建了相应的实践平台。endprint
1.课堂实践教学体系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掌握新闻知识、培养新闻意识、锻炼新闻能力的主渠道。
首先,要加强改革教学方法,由单一的理论灌输变为理论传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案说理,让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讨论中掌握相关知识;其次,要改革作业布置与评阅的办法,由让学生抄书抄报变为采编一个作品,通过学生讨论、老师点评来检测学生对理论掌握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改革考试办法,由单一的卷面考试变为卷面考试与作品考核相结合;四是实行课程汇报和专业汇报制度。
课程汇报要求凡是实践类课程在教学结束时进行汇报,具体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完成一个相应的作品进行展演,学院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现场点评,其作品成绩成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主要部分。专业汇报是学生完成专业所有课程学习,即将进行专业实习前以班为单位进行一次每个学生专业实践作品展示的活动。五是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闻教育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专业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彰显个性。
绵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根据学院的三个专业特性成立了“微电影俱乐部”“猎影协会”“主持人俱乐部”等6个学生社团,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每个社团学期必须开展一次活动,实现了学生在娱乐中锻炼专业能力。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课堂实践教学是新闻传媒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最低级锻炼形式,是让学生把“丑”丢在教室里,把“光”闪在社会上的保证。课堂实践教学是基础性的,它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课堂实践实现由单一向复合发展,由低级向高级迈进的科学训练,形成“理论支撑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教学模式”[6]。
2.校内媒体实践教学体系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拥有自己的媒体,教师、学生就是这些媒体的记者、编辑,学生从一年级开设就根据需要进入媒体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同类别、不同阶段的练习。一般来说,高校都有自己的宣传阵地与平台,应当把这些平台变为新闻传媒专业师生的专业教学实践平台。
绵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与学校党委宣传部签订共建新闻与传媒学院协议。党委宣传部的新闻传媒专业技术人才均被聘为学院的专业老师,新闻学院专业教师定期在相应媒体或者管理岗位挂职锻炼,实现了学校内人才资源的融合。新闻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分别进入学校党委宣传部的《绵阳师范学院报》编辑部担任小记者,进入电视站、广播站担任记者和主持人,进入新媒体中心工作,首次在“师傅”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新闻专业能力的锻炼。学生从二、三年级开始进行多岗位能力锻炼,为成为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3.社会媒体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媒体实践主要包括见习、顶岗实习、专业实习等环节,是新闻专业学生在师傅的带领下产生新闻意识、培养新闻能力和形成新闻观的重要环节。搞好社会媒体实践教学,需要搭建数量足够的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加强校媒合作、协同育人,为新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绵阳师范学院与绵阳市委宣传部签约共建科技城新闻学院。传媒学院与绵阳日报社、绵阳广播电视台等十余家地方媒体签订大学生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协议,为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媒人才培养搭建能力锻炼平台。社会媒体实践也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一年级我们组织学生到新闻单位、新媒体企业参观考察,了解行业的生产、经营与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为专业学习增加感性认识。
同时,要求学生在一、二、三年级利用寒暑假到媒体见习,在“师傅”的指导下每个假期至少完成一个专业作品。三年级开始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拜师学艺,形成“双导师”教育机制,在岗位上检验新闻知识掌握的情况、培养学生“捉活鱼”“下马看花”的新闻习惯,锻炼学生新闻的能力,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四年级进行专业生产实习,进入本科期间社会实践高级锻炼,即进行“一专”的训练。
媒体融合时代需要全面手,更需要专家。高校新闻教育要坚持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多能”可以增强社会适应性,“一专”才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也才能走的长远。新闻传媒专业学生四年级的生产实习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结合社会媒体的需要进行专门性的岗位训练,为就业做好准备。
需求是教育的导向,实践是能力的源泉。大学本科阶段新闻、传媒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应该形成新闻教育的共识。新闻教育应该紧跟媒体融合的步伐,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提高针对性。同时,新闻教育又必须遵守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新闻传媒人才的素质要求,形成科学的实践教育体系,实施科学的训练,形成“老师教、师傅带、岗位练”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学生新闻意识、新闻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習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38+427.
[2] 陈凌.融合发展,激发媒体生产力[N].人民日报,2017-08-18.
[3] 潘海涵,汤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再设计[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2(2).
[4] 戴蔚.媒体融合视阈下高校传媒实践平台建设新思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5] 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
[6] 白贵,刘念念.应用发挥型传媒人才的内涵及培养体系建设[J].采写编,2017(1).
[责任编辑:思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