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清+张学敏
一、传统历史试题分析技术及其优缺点
先来看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试题分析实例。
(2015年高考江苏卷第6题)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造成太平天国从“喜剧”走向“悲剧”的原因很多,本题考查的是根本原因,A、B、C三选项是原因,但都是由D选项决定和衍生出来的,故正确答案是D选项。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传统历史试题分析的话语方式是这样的:本题考查了XXX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XXX能力,之所以选某答案的原因是XXX,其他答案的问题在于XXX。
传统历史试题分析技术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破除了材料的迷障,鲜明地指出了试题所考查的是书上的哪个知识点,并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了拓展性的解释,有助于深化人的历史理解。
缺点:无论是讲“考了什么知识点,考了何种能力,难度多少,区分度怎么样”,这些都属于从结果层面来对试题展开分析,缺乏对试题生成的研究。
二、材料来源回溯技术
所谓材料来源回溯技术,就是指利用百度、读秀等搜索引擎和数据库,通过对材料中关键词的检索,确定试题材料的出处,进而研究命题者是如何对材料进行加工将其变成试题的。
材料来源回溯技术有何意义呢?
首先,从史源学的角度来说,史源学的要义是追寻史学论著的史料来源,检验立论的依据,考证其中的讹误。通过对试题材料来源的追溯,一方面能满足自己追根究底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过对材料原文的检核,可起到正本起源的作用,消除很多因试题材料文字脱讹而引发的争议。
其次,從备考的角度来说,通过材料来源回溯技术,可以大体知道命题者在出题时比较喜欢关注哪些学术著作。而且通过对从材料到试题这一过程的研究分析,可以揣摩命题者出题时的视角和切入口。
最后,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材料来源回溯技术还可以提示一线教师平常可以关注哪些专业书籍,以便为教学及时地储备积累相应的材料。
三、试题本相识别技术
试题本相识别技术最早是束鹏芳老师提出来的。束老师化用了修订的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中的有关理论框架,将历史学习拆分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理智能力的提高两大部分。试题本相识别技术的要义就在于说清一道试题一开始呈现的是怎样的知识,又是如何借助历史理智能力的腾挪一步步实现知识谱系的展开的。
我们这里用试题本相识别技术对一开始的例子再进行一次分析:题目材料呈现的是对某次农民起义从喜剧到悲剧的简要描述,这属于具体史实的知识。所要考查的是指出这次农民起义为什么会从喜剧到悲剧的论断性知识。这其中首先需要考生依据“涌入金陵”“天京陷落”等关键词运用转化能力将材料所给的具体史实知识转化为“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历史概念,再结合所学运用因果分析的能力,正确选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那么,试题本相识别技术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首先,试题本相识别技术是针对传统试题分析没有有效阐明一道试题到底考查了什么类型的知识、何种层级的能力、能力腾挪的过程痕迹又怎样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它本身是对传统历史试题分析中用历史知识的细语消解试题内在理论分析的一种纠正;是对传统历史试题分析中“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能级描述的一种细化。
其次,在备考指导这个层面上,试题本相识别技术还进一步提示我们在备考时既要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落实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历史理智能力的提升。我们应去研究该如何指导学生将每一种历史理智能力的要求熟稔于心从而对相关试题做到应对自如。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试题本相识别技术化用了经由安德森修订的布鲁姆目标分类体系,因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这一体系在指导思想上是理论性的(比如把目标分为理解、分析、评价等诸层次),但是用以对目标进行描述的语言却是经验性的,这就容易导致理论与实际操作上的脱节,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很难对某道题涉及的能力要求进行精确的归类。因此,试题本相识别技术还有再进一步优化提升的必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