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害臊的铁拳

2017-10-20 11:20嘿姆嘿姆
新民周刊 2017年40期
关键词:老套铁拳无脑

嘿姆嘿姆

看起来成本很低,票房却连连井喷,以小博大,这是观众嫌弃无脑喜剧片的原罪吗?

2015年,“开心麻花”如同一匹黑马,从话剧舞台横冲直撞一路闯进了电影圈,夺下了14.39亿票房。次年,开心麻花第二部大电影《驴得水》公映,总票房1.73亿——为什么差距如此悬殊?不是《驴得水》不好,而是《驴得水》从根本上说,就不是一部开心麻花的电影。

什么是真正的开心麻花大电影?第一,爆笑喜剧;第二,改编自原有同名话剧;第三,开心麻花出品。这三个条件,《驴得水》看似都符合,真正符合的却只有第三条。它的话剧出身并不在开心麻花舞台,电影只是开心麻花主投资,这才枉担了一个“开心麻花大电影”的虚名。最终,这部“说个笑话,你可别哭”的“伪喜剧”,票房未如其他麻花般井喷,恰恰证明了:麻花的受众,眼睛特别雪亮,他们想看到的,就是一个笑话故事,一点都不想哭。

这不,“开心麻花第三部大电影”《羞羞的铁拳》在这个国庆热热闹闹地来了,这才是真正的开心麻花系列电影,银幕上是密不透风的笑点,银幕下是笑得喘不过气的观众,就算你觉得不好笑,也绝对不会像看《驴得水》那样哭出来。

公映才一周,《羞羞的铁拳》票房已经超越了《夏洛特烦恼》的总票房,目标直奔20亿而去。看起来成本很低,票房却连连井喷,以小博大,这是观众嫌弃无脑喜剧片的原罪吗?我看并不是。《夏洛特烦恼》虽然三观歪上天,但我宁可再重温三遍《夏洛特烦恼》,也不愿再看一次《羞羞的铁拳》,为啥?就因为,后者真的不够好笑啊——这才是喜剧片的原罪。

高級的喜剧,笑点多在前后结构,彼此回环照应;次一级的喜剧,笑点又在语言,编剧神来妙笔;再次一级的喜剧,不断朝观众扔笑话抖包袱,手势做得好,观众一样笑。也是重温《夏洛特烦恼》,我才发现,这部当年被封印“无脑三观歪”的“低级喜剧”,细节做得相当扎实——马冬梅家里收藏的那块砖,看起来是她早年为救夏洛拍“那姐”的板砖,其实也是夏洛更早年为救她拍流氓的板砖;马冬梅家的金鱼缸是一个破微波炉的外壳,也就是她嘴里那个曾经“一用就跳闸”的微波炉。

相比之下,《羞羞的铁拳》主线在于马丽和艾伦被电击后的身体互换,男变女,女变男,专业拳击手跷起了兰花指,潇洒的女记者被逼上了拳台。打不过对手,就去山中“卷帘门”修炼,练“红鲤鱼绿鲤鱼与鱼”……除了这个极其老套的设定,就只剩下满屏幕弹幕一般刷过的笑话和包袱——而且也很老套。

老套不是错,错在于已经那么老套了,还不下功夫好好打磨。同样是走红登报,《羞羞》中的艾伦因为拳击比赛反败为胜上了报纸头条,《夏洛》中的沈腾因为唱作俱佳驰名中外上了《时代周刊》。细心的观众发现,艾伦的报纸头条就只有标题是他,下面的具体新闻报道都对不上号;而沈腾上的《时代周刊》呢,不但PS了封面标题画面,连下面的小字都故意用拼音拼出了“导演是不是这个意思,沈腾生日快乐,我想睡觉”——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电影后期制作人员的调皮对不对?

看多了演员为了演拳击手练出浑身肌肉(张家辉),为了演运动员学遍了田径项目(彭于晏),为了演武术家打到全国第一(张震),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所有演员都会为了角色拼命,10亿级票房得来哪有那么容易——可是再看一眼《羞羞的铁拳》中演拳击手的艾伦的腹肌(并没有),方明白这种错觉才是一种错觉。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套铁拳无脑
“无脑”机器人可逃脱复杂迷宫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湖南:铁拳治污,环境执法行走三湘四水
平度市环保局铁拳治污 严守“8小时”之外执法
爱胸大无脑女的代价
机器换人,并非用“无脑”换“有脑”
《铁拳》:为你,我不能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