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滨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措施,并且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但是以往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采用的多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教学评价的作用。为此,我认为思想品德教学应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一、遵循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特点
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越发地重视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中的作用,并且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时,必须要着力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而言,一是遵守人本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认为这是发展教学的先决条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二是注意全面综合性的特点,就是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征以及认识水平和心理素质,从而使培养目标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三是落实情境关注性,所谓情境关注就是在评价的过程要关注特定的情境。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不同的性格取向、知识经验,同时要立足于教育情境的基础,不能忽略问题解答的具体情境和具体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才能更有时效性与实效性,可以真正地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二、建立多元而有序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许多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评价中始终以教师为主,单一死板,影响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因学生的复杂性、多元性,进行评价时,自然也就能反映各个方面、各种情况,可以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更好地以评价促进学习。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多元化的系统评价方式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能够量体裁衣、定性定量地评价学生,关注学生全面性、过程化发展的同时,又注重学生的特长发展,并且在评价主体方面因为融入学生主体,而在评价内容方面将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并注重学生的创新评价。其次是改变以往考试考查学生知识理论技能的方式,通过更多的形式,如观察、访谈、调查等,将以往的技能考查转变为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价值观念、学习技能方法的评价,注重实践环节、适应能力。
例如,在教学《感受社会变化》一课时,社会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感受如何等,这些都应该也可以完全由学生去发现去言说。教师课前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走访调查十几年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或者通过老电影、纪录片等了解过去,然后今昔对比,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社会的变化。全过程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只听取或补充;学生先充分地评价,老师在学生评价之后再予以评价,类似先民主后集中的方式,这样的教学评价,能够顺利展开教学,快速帮助學生掌握相关知识。
三、学生主体性评价要重视学生自评、互评
思想品德教学不能忽略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需要教师“总结陈词”,但在之前,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足够的自评、互评空间。如果学生没有充分地评价,暴露的问题就不彻底,教师的终评也就失去基础,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主体性评价教学体系作用的发挥。学生明白常规评价的目的和内容、方式,然后在自评、互评时,始终围绕问题,以知识的建构为核心,不游离,这样才能将评价转化为学生的内化动力,实现主体性评价的高效作用。
例如,在《勤奋学习 善于学习》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先就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进行自评,然后互相交流,同桌之间互评,互评中不仅要发现和提出他人身上的不足,同时还要提出相应的措施。自评与互评始终围绕学习方法、勤奋的表现、巧学的途径等来进行,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勤于学习,尽快改善自身的不足,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重视学生主体性的评价就是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程直指学生的内心,更需要发挥学生主体性评价的作用。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成长过程评价记录在案,为学生建立相关的评价、成长记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评、互评的积极性,更真切地感受到主体性评价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评价的作用,需要教师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将“以知识为本”转变为现下的“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从而真正在评价体系的带动下,推动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