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2017-10-20 11:37燕乃敏
中国经济周刊 2017年40期
关键词:东营市一带一带一路

燕乃敏

“一带一路”是我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重要倡议,是助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抓手,对探寻新的区域经济增长之道,全面提升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地域新型合作,实现共同繁荣、跨越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带给黄河三角洲的重大战略机遇,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从国内发展来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前提条件,加强了东中西互动合作,使区域经济在发展体制、产业特色、政策职能等方面获得了更多新动能、新活力。国际视野下陆海地理重组和经济版图重构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从区域发展战略来看,海陆统筹、联动发展是山东发展新格局的基本特征,不言而喻,全面融入、有效对接、共享共建是黄河三角洲顺势增创经济效益的新优势、新机遇、新使命。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这里有丰厚的石油、天然气、盐卤、地热等资源;精心打造而成的陆海空三位一体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这里入海,河海交汇生态活跃;这里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流域经济带的结合部,又是连接东北和中原经济区的海陆联运枢纽地带,战略区位优越。虽然不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定位清晰的节点城市,但东营市东营区依然可以主动打破制约社会活力迸发的思想僵化和利益固化藩篱,充分利用独特的优势,找准定位,形成特色,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高标准规划和设计,全方位融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布局。中蒙俄经济走廊,是起自环渤海经济圈,分别由呼和浩特经蒙古和东北的中东铁路进入俄罗斯远东铁路网与欧洲经济圈链接的亚欧北方通道,在这个通道上已经有“中俄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山东一直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成员和领头雁,东营市东营区将循着这条通道凭借自身的产能优势北上并一路向西,建立与“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的合作机制,加强合作开发,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开花,打造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高地。

新亚欧大陸桥经济走廊,是环太平洋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的链接。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之一,以喀什为节点,向西进入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南进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形成中巴经济走廊。东营市东营区自2005年执行援疆任务以来,在喀什的疏勒县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资源和合作发展经验,是东营区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极好跳板。完全可以通过山东已在喀什和疏勒县建立的多个产业园区,进一步扩大投资合作,与新疆同胞共同寻求走出国门的最佳路径,积蓄能量,创造条件,选择最佳时机,逐步向西向南走出国门,形成面向西亚、南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如果成为现实,东营的若干产品自然可以更多地走出国门,占领“一带一路”的广阔市场。

基础设施短缺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极大降低各国间的运输和交易成本。因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优先领域,这对东营区的沥青、成品油、有色金属、塑料等产品,无疑都是巨大的商机。同时,俄罗斯、蒙古及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巨大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不仅可以帮助东营区从国际市场解决长期吃不饱的问题,还可以吸引企业积极走出去,实行供需高度对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扩大生产。目前为止,32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成为东营区骨干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

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新常态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重要理念。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强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这充分表明了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绝不会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牺牲宝贵的资源环境和生态价值,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追求也将成为各国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强大纽带。以资源承载力为依据,推进“一带一路”融合项目实施中,东营市东营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延伸“高效、高端”和“循环、低碳、绿色”的产业链,积极参与京津冀经济圈建设和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大量引入代表国际先进水平、对产业升级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着力引进新型业态、先进经营模式,打造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互联互通、海陆合作、资源开发等领域建设项目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决策中优先考虑环境影响和生态效益,对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事项,实行环保“一票否决”,避免出现决策失误。完善环境信息发布和重大项目公示、听证制度,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对造成生态环境重大决策失误的,实行问题和责任追究制。

东营区是全国文明城市,生态基础良好,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合理实施,多方面有机融合,现已呈现出“蓝天白云,碧水环城,绿荫满城,夜色炫丽”的动人景象,每一条道路、每一个小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城市独具特色的风貌和宜业宜居的环境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不断前来投资兴业。加强与各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教育医疗、扶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

与传统产业的掠夺式、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同,高效生态产业的发展具有合作共赢及正和博弈性。东营市胜利工业园、石油大学科技园、东营市东营区商贸园等产业园区,政策叠加和机制创新多重优势明显。这些园区全面打造园区、景区、城区“三位一体”的生态格局,重点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产业。充分发挥园区生态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东营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同经济对接,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东营区通过商品贸易、国际技术合作、工农业项目技术创新等方式,凝聚起雄厚的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发展要素,极大提升了资源型产业水平,推动产业向特色优势型、循环利用型、创新驱动型转变。立足生态独特优势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畜牧、水产养殖业,打造基于黄河口湿地稀缺资源的生态经济形态,提升高效生态业响亮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endprint

积极促进金融创新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建设目标是各国家和地区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建设内容是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设施联通、民心相通,把我国巨大的资金、产能、技术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链接在一起,使“一带一路”成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与我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的真正契合。显而易见,资金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发起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组织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这四大机构作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发展银行的补充,将为周边新兴市场的基建、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提供融资支持,标志着我国支持性金融体系的兴起。支持性金融体系对各类资本投入“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为各地金融机构创造了大量业务节点。

“一带一路”涉及的经济规模总量达21万亿美元,金融业作为“一带一路”的引擎,起着引导资源配置、优化投资效果的重要作用。同全国各地一样,东营市东营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融合,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撑。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以客户需要为导向,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在机构网络、金融产品、科技平台、人才服务等方面,东营区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发挥资金的关键作用,着力推进内涵效益投资增长,引导资金重点投向农林水利、能源交通、生态环保、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努力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拓宽开展跨境结算、交易、信息咨询等服务新业务,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一流服务。通过提供股权融资、质押贷款、进出口信息、融资租赁等多样化业务,优化产品结构,支持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并购和产能合作。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发展股权交易中心和股权投资基金,大力发展多元股本投资,鼓励各类机构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推进民间融资机构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普惠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在加强项目融资、境外投资等传统金融产品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境外资产、股权等为抵押提供项目贷款和并购贷款的服务方式,利用境内外市场盈利模式差异,培育更多跨市场、跨领域的金融服务产品,并加强在汇兑、结算等领域的合作,创新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工具和方式,全面提高金融服务质效。

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力量,在适当政策的引导下,东营市东营区从实际出发,引导民间资本运用到项目建设中来,从而使民间资本按照比较效益的原则,从效益低的企业流向效益高的企业,加强了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监督,进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一带一路”旨在国际互联互通,促进共同繁荣发展,这其中自然包括金融业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东营区金融机构要抢抓机遇,勇于创新,密切與国内外金融机构互动交往,广泛开展深层次合作,增进业务联系,搭建跨境服务网络,以多种形式为产业机构调整筹集资金,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经济跨越发展。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委书记)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营市一带一带一路
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小刺猬遇到了小麻烦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尚小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