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湾最南面
图 谢驭飞
出差狗的乘机定律里有一条“躲得过超售,躲不过延误”。以我的切身体验来说,延误在半小时内叫幸运,一小时内是正常,两小时则是忍忍忍,四小时?延误险的羊毛薅到了。所以每次坐某航京沪早班机,落地后收到“飞常准”那句“您乘坐的航班比原定时间提前13分钟……”我甚至会心生忐忑:这航班是提前了,会不会客户那边变卦了?毕竟能量守恒嘛。
我都差不多忘记在没有飞常准、航旅纵横这一类APP之前,我是怎么知道自己搭乘的航班会延误的,但是,毫无疑问,从飞机延误这事学到的第一个重要词语是“待定”。在登机口看到一块公告板,歪歪扭扭地用油性笔写着“某某航班因某某原因不能按时起飞,起飞时间待定”。中文博大精深,这“待定”二字叫人丧气却又无可奈何。
有一次临时出差去厦门,那天北京下雨,T2航站楼里到处是人,坐着的、蹲着的、站着的,脸上都挂着一模一样的神情:“待定。”我的航班从下午3点待定,而后到晚上7点,最后夜里10点多飞,到达厦门的酒店已是凌晨1点。据说这还算是额头亮的,我的一位同事某次上海飞北京,待定了半天,后来航班被取消,那会儿已是夜里11点,就是想转高铁也已经没有了。
飞机延误最常见的原因是天气。去年夏天我带孩子去哈尔滨避暑,那天北京蓝天白云没有雾霾,哈尔滨负责接机的朋友发微信说:“这边天气特别棒,你们日子选对了。”可是我们从早晨6点出发,下午4点20分才到哈尔滨太平机场,中间经历了飞机推出,又滑回,有乘客要下机,空姐发餐食,滑出,加油,等待,又有乘客要下机等等。据说那天整个东三省都被波及,而这一切是一只叫“航路天气原因”的怪兽造成的。另外一只常见的延误怪兽叫流量控制。碰到天气怪兽,你无可奈何,不能打只有躲;碰到流量控制,据说是可以打的。打得好了,你的航班就可以排队靠前甚至插队。但甲之利器,乙之煞气。我常去的一个论坛有人发过一个哀怨的帖子,他很有先见之明地买好了延误险,也被明确告知預计会延误四个小时,妥妥地坐等延误福利,结果他的邻座是一位要客,叫秘书长打了个电话,于是航班延误一个多小时就飞了。他说一点都不开心!
有时延误其实是为了更安全地飞行,比如机械故障这个原因。现代航空业的技术发展,使得飞机相对其他交通工具而言更安全;但飞机要么不出事,一出事就是触目惊心的惨烈。所以每次看到机械故障,我比较心平气和,因为“安全抵达比永远无法抵达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