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给世界惊喜

2017-10-20 09:24蓝雅歌青木李晓骁柳玉鹏
环球时报 2017-10-20
关键词:经济

●本报驻日本、德国特约记者 蓝雅歌 青木 ●本报记者 李晓骁 ●柳玉鹏

当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独立风波搅得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惶恐之时,中国稳健增长的GDP数据再次给了国际市场一剂安慰——国家统计局网站19日公布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8%,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9%,“达到市场之前的预期”。《纽约时报》说,“中国经济的表现令全球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惊喜”;彭博新闻社称,中国经济“以其持续十年的最佳表现,助推世界经济”。“商业内幕”网站称,中国三季报中“零售额和工业总产值令人印象深刻”;美国CNBC网站说,“减少了对杠杆和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中国经济看起来比以往更为健康”;瑞士《新苏黎世报》认为,这显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展顺利”。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世界也似乎听到了中国经济踏上新征程的脚步声。

“许多人预计的经济放缓至今尚未出现”

19日发布的国家统计局报告称,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93288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一、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稳定增长;二、工业生产加快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三、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商务活动指数继续提高;四、固定资产投资稳中略缓,投资结构调整优化;五、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六、市场销售继续较快增长,网上零售增势强劲;七、进出口快速增长,外贸结构继续改善;八、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波动上升;九、居民收入增幅加快,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耀眼的增长数据给正在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会议增添光彩”,《华尔街日报》称,第三季度经济增速虽低于第二季度的6.9%,但却使全年6.5%左右的官方增长目标变得触手可及。工业活动增加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第三季度经济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全球需求复苏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喘息空间,让许多人预计的经济放缓至今尚未出现。报道特别指出,2017年1-9月,由中央政府控制的大型国有企业利润大幅反弹,同比上升18.4%,“传统引擎助力中国增长”。

CNBC网站19日报道称,周四发布的数据并不令人惊讶,一方面由于中国仍然是较为依赖出口的国家,眼下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帮助中国的经济增长达到预期,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不仅持续稳定,而且减少了对杠杆和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看起来比以往更为健康。

“虽然经济学家们预计第三季度扩张将会放缓,但预计增长仍将在北京的舒适区内”。路透社19日称,中国政策制定者正在采取措施,力争在不阻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缓解房地产泡沫,并遏制债务增长的风险。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发展稳健”,《纽约时报》19日引用东京瑞穗研究所一名经济学家的话称,三季报数据显示,去杠杆化的努力正在持续,政府的改革正在发挥作用,同时经济增长“仍然以合理的速度得到支持”。

PNC金融服务集团经济学家亚当斯19日对彭博社称,中国三季报的亮眼数据将推动全球各个角落的经济形成良性互动,“从中国到加拿大到澳大利亚”。

“从量到质转变”

“中国经济保持北京的航向”,德国《商报》19日指出,中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增长了6.8%。好消息是中国正在继续扩大其作为全球增长引擎的作用。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第一次成功”。中国经济正在发生大的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强于工业部门,比上年高出8.3%。新的增长数字符合北京制订的经济改革计划,中国增长模式的重建走上正确轨道。

澳大利亚“财经评论”网站19日刊文称,投资策略师罗斯曼说:“中国消费者继续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上个月网络零售额上涨了28%。”他说,从投资主导转为消费驱动型增长,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在持续。从数字上看,2017年前9个月消费占GDP增长的64.5%,这远高于五年前同期的55%。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展顺利”,瑞士《新苏黎世报》19日表示,中国的经济新数字表明,从经济角度看,国家正在变得越来越正常。中国经济稳定的保证是:国内消费继续蓬勃发展,劳动力市场稳定,私人住房需求旺盛,社会保障制度也在扩大。同时,“一带一路”建设成功推进中,外贸形势好转,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增大。中国经济旧模式逐渐消退。

“从量到质转变”,瑞士《财经报》19日称,专家指出,目前不需要担心中国的增长,未来几个季度也一样。中国将刺激私人消费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打击行业高负债和产能过剩也会继续下去。经济学家认为,从中期来看,中国增长速度会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不好。重要的不是增长的量,而是质。

悉尼圣·乔治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德达19日对《纽约时报》记者表示:“鉴于经济增长结果高于政府目标,中国拥有了更多改革的余地,可能在十九大后继续出台新的经济改革措施。”

承认挑战,凸显自信

在关注中国经济数字的同时,外电也持续关注周三公布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国绘出的经济发展蓝图。

日本《每日新闻》称,中共的十九大报告,鲜明表达了中国试图成为“牵引世界的经济强国”姿态。今后中国的政策导向也可能给世界各国造成影响。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中国政府为了调整过去高增长造成的经济结构扭曲,决定进行中等程度的发展,把今年的增长目标定为6.5%。习近平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决定改变过去偏重投资的经济运营方式,转为通过技术革新培养下一代产业,同时推进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改革。

《华盛顿邮报》18日称,十九大报告罕见地承认了中国面临的严峻经济挑战,还提到其他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教育、医疗等。报道称,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面临的经济挑战“不同寻常”,凸显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与长远战略。

澳“财经评论”网站19日称,十九大报告推出了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到2050年中国要成为“现代化强国”,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在未来35年内,中国的人均收入至少要以每年4.9%的速度增长。习近平还提到更加重视社会福利、收入不平等和医疗保健等问题,这些都可以长期促进消费。

德国《新奥斯纳布吕克报》19日则表示,习近平在十九大上承诺开放经济,这对欧洲企业是一个机遇。中国将继续成为欧洲出口经济的重要市场。

“让中国更伟大”

路透社称,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依然在向好的轨道上平稳运行。“让中国更伟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过去的五年,中国在经济领域开放了一部分,但仍有一些方面政府在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10月将中国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列入包括美元和英镑在内的精英俱乐部。去年,中国企业海外交易创下历史新高,增加了中国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大量资金有望投入宏伟的“一带一路”沿线的基建工程。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19日称,俄罗斯专家在俄电视台节目中评论中共十九大时,对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积极评价。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中国有多种所有制形式,包括纯外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国有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相互竞争能够确保经济的高速发展。”欧亚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利索沃利克认为:“中国开始在教育和吸引全世界高水平人才方面投入巨额资金,中国现在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开销其实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谁才是世界第一的经济体?”彭博新闻社19日以此为题发表文章称,也许答案不是美国,而是中国。报道称,很多人可能会反对这个意见,因为按照汇率计算,美国显然还是世界第一的GDP大国。但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说,中国的GDP现在就已经超越了美国。文章认为,说中国经济“世界第一”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富的人——根本不是。但没有人会认为人均收入最高的卡塔尔或卢森堡的经济是世界第一,因为世界第一至少要拥有巨量人口。而中国较低的人均收入从另一个角度看,意味着这个国家还有丰富的增长空间。

澳新银行(ANZ)本月向媒体提供了一份专门展望十九大后中国经济走势的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改革可能涵盖:金融监管改革、国企改革、土地和房地产市场改革。报告称,应对收入不平衡将是中国不可回避的话题。“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有望帮助中国在2020年之前进入小康社会,而习近平可能会采取更多平衡政策让广大群众分享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数读中国经济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Out of time
经济
经济年度人物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