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如约而至。该展览不仅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学术品牌展,也是通过“一年之鉴”这一时段性学术方法,系统性地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在2016年的整体状况及趋势。
回首2016年度,共有当代艺术展览超过3783个,这相当于除中国之外其他当代艺术展览的总和。这一数字还仅仅是指“当代艺术”展览,不包括其他各种艺术活动。
从创作体量来看,中国确实是一个有着极强的创作能力的国度,在这里存在着一股潜在的、巨大的洪流,既是一种心态,又是一种新潮,其涌动着、翻飞着,并且蕴含着突破的力量。
年鉴所谓的当代艺术不是对风格的定义,但也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当代艺术和经典艺术的区别。正如年鉴展导言中所写:经典艺术是依据清晰标准进行的创作,以作品的完成度和精彩、概括、熟练程度以及特殊技艺的高下来评价作品的优劣,业界称这样的作品为传统、经典。当代艺术恰恰是对这种传统的、经典的标准的实验和突破。但是,当代艺术并不是反对任何技术,而是认为技术问题不是主要问题,技术问题可以作为一种美术的活动和生产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意识形态和经济交易中间,人们仍旧能通过博物馆和各种艺术的审美活动获得修养、满足和陶冶。
对于2016年度的中國当代艺术市场,最值得关注的是自媒体及众媒体正在形成分散视点的状况,而新技术也正在改变着艺术的整体样貌。二者相互关联,产生了不同的新观念和新感觉,致使当代艺术面貌随之发生变化。因此,2016年的当代艺术在面对新技术时继续不间断地呈现出两种趋向:第一是对新技术形成的新图像、新形式加以吸纳;第二是对各种事物有了新的寄托、表达和呈现的新技术。
技术赋予的创新之外,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已经略微超越了思想和知识的范畴,对至今尚无法意识到并思考的部分进行着实验和突破,这是当代艺術活动解放和开放的意义之所在,也是展览必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