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建 李君 郁昱
【摘要】在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成就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便是水源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是目前水污染引发的常见问题,水污染的直接后果便是造成水产品质量的下降,因此做好水质监测有助于提高水产品质量评估。
【关键词】水质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我国有一千二百多条河流,经过统计其中有八百五十条左右的河流水质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虽然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但是水产品所生长的水产养殖环境对水产品质量起到了根本性的影响,为了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就要认真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关于水质监测的对象主要是指污染物的种类,这些污染物主要出于养殖水体中,在具体的养殖生产过程中各种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和浓度是评价水质状况的主要标准。
一、水质监测工作的分类
目前我国的水质监测项目主要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水质监测是以反应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其具体的反应要素包括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悬浮物、PH、浊度、色度和温度等等;第二类水质监测是以有毒物质为对象的水质监测,例如有机农药、汞、镉、铬、铅、砷、氰、酚、硫化物、亚硝酸盐和氨氮等都属于有毒成分。
二、水质监测的概况以及加强水质监测的重要性
(一)水产养殖用水监测概况
从总体上看离开水的水产养殖项目是不存在的,因此水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取决于养殖用水的质量好坏。实际上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中,养殖用水的监测一直得不到养殖户的重视,由于养殖经验是养殖户主要凭借的养殖依据,结果很多养殖户遇到“泛塘”现象。另外重金属如果对养殖用水造成了污染,引起养殖用水重金属含量超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监测污染了水产品,由于养殖户在有限经验的情况下会因为判断误差带来很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二)加强水质监测重要性
1、加强水质监测有利于帮助养殖企业或者用户增强掌握关于基础信息的水环境情况
养殖业有句行话叫做好水养好鱼,养鱼先养水。水生物的生存依赖于养殖水体提供的水下环境,因此养殖水体的变化动态、物质循环和理化性质都是影响回升动物能否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例如水体的pH问题在目前的水体环境监测中比较常见,水生生物比较容易受PH产生的全面影响,这种影响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在水体环境中进行人工繁殖鱼类时要求pH最好大于等于6.5,也就是说PH应当处于中性或者偏酸性繁殖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与人工繁殖不同的是在培育鱼苗的水域里水体最适合鱼苗生长的条件pH为8.0,经过实践表明鱼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pH整体处于6.5至8.5区间比较适宜,在过于酸性的水体中鱼类的生长能力明显不足。以上情况只是针对大众化鱼类养殖情况的总结,如遇特定水生生物则会对养殖水体提出相应特殊的pH要求,因此重要的养殖基础信息应该被重视和关注。
2、加强水体质量监测能够及时化解、发现问题并将相关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我国的水产养殖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封闭的养殖系统和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引起了养殖水体日益严重的自身内源性污染。目前在养殖水体中的养精吃糖内部,氨氮含量的超标问题最为常见。氨氮成本本质上是氮成分,只不过这种氮是铵离子和游离氨的形式而存在,氢氧根和一水合铵离子两种物质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一种动态平衡。因此在养精水体的蓄水池内,为了调节水质可以泼洒生石灰这样可以增多氢氧根含量,最终增大一水合氨在养殖环境中的比例。氨分子对于大多水生生物来说是一种毒素,因此如果鱼类生长受到抑制或者出现大量鱼类的死亡的现象,则可能是因为分子氨浓度过高造成的。所以加强水体氨氮监测十分重要。
3、加强水质监测可以提高水产品安全和质量
我国的水质环境在工农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因不断遭到污染而恶化,因此养殖水源质量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养殖水体受到外源性和内源性双重污染和威胁,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水生生物受到威海的同时,也频频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所以加强控制硫化物、亞硝酸盐和氨氮等内源性污染成分监测外,也要加强重金属外源性污染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做出处理。
三、做好养殖水体监测提高水产品质量工作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监测项目的选择要做到合理全面的规划
目前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化学等能够反映环境表征的手段都是已经采用过的监测水环境的手段,具体监测过程中可针对废水影响水域、废水区、养殖水体和水源等水体进行监测。只有综合分析这些水体,水环境质量才能够被准确的描述和掌握,可以采取优先监测重点污染物原则,运用经济且使用的监测手段提高检测效率。
(二)要做到连续监测水环境
养殖水体的情况变化多端,因此长期监测才能掌握其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根据已经出现的各项数据加强对养殖水体环境变化的预测,因此长期测定得来的数据越多就会获得越高的准确性。所以,坚持长期、科学的点位监测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三)要做到追踪监测水环境
样品的保存、运送、采样、制定监测计划和确定监测目的构成了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在实验室建立监测水环境质量的保证系统,才能完整、准确、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样品数据,在追踪每一个监测环节的基础上,最终才能获得准确地监测结果。
(四)监测水质的技术方法选择要恰当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等不同的标准对养殖业的相关管理和生产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相关的水质监测指标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根据养殖业所在地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执行的行业标准为基础,选择恰当的监测水质的方法。
结语:
养殖水体的安全质量水平是对养殖水产品的安全质量和产生的经济效益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只有做好水质监测才能养出高品质、无病害、无污染的安全水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获得良好的口碑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传涛,姚国成.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新思考[J].河北渔业,2010(9).
[2]陈俊玉,何建顺.加强水产品药残控制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J].江西水产科技,2005(1).
[3]孙昳,马建颜.浅析水质监测在水产品养殖中的重要性[J].云南农业,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