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彦博 杨寅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展较快,做好水利工程建后管护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基础服务性功能。目前我国大多地区都存在工程性缺水现象,所以当前加强水利工程管护至关重要。此外大力建设发展水利工程在防护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社会生产效益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工程作为基础性工程,对我国社会发展建设起到重要影响。当前大多水利工程尚未建立明确的管理机制,在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中没有进行全面养护,只注重建设忽视了养护,使得大多水利工程自身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不能获取更多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后管护;问题;策略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就目前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大多水利工程在建后管护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尚未建立明确的管理机制,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有效的管理思路等。所以当前需要做好水利工程建后养护工作,这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忽视了排涝防洪工程的日常养护,使得水利工程中各项问题日益显现,所以当前需要加强重视,注重水利工程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出工程的实际效益。
一、当前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各项问题表现突出
因为水利工程自身管理制度的局限性导致當前工程在实际建设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尚未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有大多数水利工程建设完工投入使用后,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管护措施,过度重视建设生产环节操作,使得工程各项功能得不到全面发挥,也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
(二)管护经费缺乏,监督力度不足
通过对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进行预算,实际费用较大,所以当前要想提高养护工作的实效性,需要通过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并且需要制定有效的监督制度进行更新。但是当前大多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资金投入不足使得管护工作无法有效进行,导致水利工程的实效性难以提升。如果工程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各类问题,则会缺导致相关工程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三)管理技术薄弱,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水利工程建后管护人员队伍综合素质较差,专业技能薄弱,工作思路较为落后,缺乏创新性,这将很难全面适应现代化水利工程养护工作的需要。对于专业技术不能全面掌握,加上缺乏有效的管护措施,将会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对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发挥造成了一定限制。
(四)水利工程监督难度大,破坏严重
现阶段水利工程实际涉及的领域较多,这使得违法监管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加上工程管理各项措施不明确,水利工程在投入使用后会出现各类违法现象,比如在河道中开设砂场,在堤防围栏上防治设施,导致水利工程相关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对于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也为现阶段管护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五)尚未建立完善的管护制度
目前大多地区未针对水利工程防护制定相关的管护制度,比如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针对性条款。大多国有水利工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工程建设实际效益不能长期处于稳定发展状态。
二、现阶段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工作措施
(一)坚持监督和管理并行,充分显现工程效益
针对当前水利工程中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现象,需要对原有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进一步强化建设管理责任,建立多样化的工程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出长期性建设效益。在工程建设阶段,需要对各项管理责任进行明确部署划分。对工程实际使用管理需要拟定明确的制度,使得各项管护工作权责分明。工程竣工之后,在交付阶段需要签署责任书,明确各项管理责任。
(二)强化水利工程建后养护
现阶段需要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在明确水利工程所有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专业化管理,通过多样化的运行机制不断扩大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促进水利工程效益可持续发展,当前需要实行统一化管理,最大程度发挥出工程建设效益。政府相关财政部门需要进行资金补助,切实做好管理工作,使得资源和专业人员能够补充配置到位,以此来提高水利工程养护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当前各个地方需要完善专业管护人员的配置,以人员组成来构建长效化的管护机制。管护权责能够进行明确划分,建立完善的管护机构,根据不同地区实际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管理办法,使各个单位能够明确自身职责要求。将水利工程实际管护情况纳入到工程年度考核体系中,相关责任部门需要定期检查,通过多样化的检查方式提高工作实效性,以此来提升管护监督的实效性。
加强执法,建立管理巡查制度。根据养护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执法,对于违法水利工程建后养护办法等规定等行为需要通过法律进行处置,以此来保护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加强法律执行力度,让社会群众能够提高自身保护性意识。
(三)从制度角度加大资金投入,为建后养护提供保障
现阶段相关部门需要从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养护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资金的实际投入,对水利工程基础设备定期进行更新,选取最佳的养护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科技含量,从而更好的适应当前管理养护工作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需要。
(四)明确责任,各司其职
水利工程自身建设较为复杂,实际养护工作也较为复杂,所以当前管护人员需要在确保工作人员之间有效合作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对养护工作进行分工,确保每项工作都有直接责任人,严格执行责任制度,这样发生问题故障后能够直接找到负责人,便于制定各项问题解决措施。将相关管理规定全面纳入到水利工程养护的各个环节中,使得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能够提高自身法制观念,从而为管护工作创造有效的外部环境,便于管理活动的有效执行。
(五)引导社会群众参与到养护工作中
要加强水利工程养护的社会宣传工作,使得更多社会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自身价值,对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动社会群众力量来完善养护环节工作的开展,群众对水利工程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根据问题提出自身建议,相关部门听取社会群众的意见和心声,对于提高养护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解决目前水利工程建后养护工作还需要从更多实践活动中进行总结,分析问题后探究解决措施,依次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
推行“三化”保障性措施
“三化”保障性措施主要是经费多元化、制度完整化、队伍专业化。经费多元化就是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要想实现长期性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来作为发展的基础。目前,企业可以通过政府作为资金主导,通过社会筹措资金,完善各项保障性措施,使得工程建后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
制度完整化就是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使得水利工程管护有法可依,有制度可以遵循。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在建后对管理主体进行验收考核,将水利工程使用权通过法律形式进行規范。队伍专业化就是当前需要建立完善化的维修养护队伍,这也是提高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工作的关键。当前水利工程对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大多工程管理以及养护阶段的技术处理都需要通过专业人员来解决,做好技术指导工作。目前各个水利工程需要以地方为基础,组织建立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对自身管辖区域内的建后工程展开养护技术指导与定期维护。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完善的工作档案,对于养护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予以记录,这能够进一步提高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养护实效性,扩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水利工程建后养护工作格外重视,水利工程管护中的问题日益显现,当前需要提高对养护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运行机制,并且加强深化改革,加强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努力创造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新局面。在实际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项目建设实际特点,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养护观念,促进建设与养护的均衡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水利工程建后养护质量,以此发挥出工程的社会效益,拓展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小青.探讨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机制[J].新材料新装饰,2014(12):322-322.
[2]田维明.浅议如何加强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发挥工程效率[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5):337-337,341.
[3]简士洋.论毕节市水利工程建后管护[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261-263.
[4]刘诗雄.泉州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机制探讨[J].中国水利,2015(6):38-39.
[5]刘廷峦,蒋蒙.达州市五小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机制探索[J].江西建材,2015(7):115-116.
[6]裴圣佳.新形势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问题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6(48):400.
[7]王静,张春雷.浅析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问题原因与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9):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