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低碳理念日渐成为人们行为生活的重要指标,其不仅对于生态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还对于人类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同样需要融入重要的低碳理念,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基于此,本文就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建筑领域的长久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低碳理念 建筑设计 分析研究
一、低碳建筑的设计理念
(一)节约能源
在当今强烈呼吁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大形势下,低碳建筑设计理念逐渐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所谓的低碳建筑设计理念指的是在现代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利用先进的技术和领先的设备来实现对能源消耗的有效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体现建筑物节约能源的特点,实现将低碳技术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在低碳建筑的设计理念中,首先注重的就是对能源的节约作用,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多角度、多方面地实现对有限资源的节约利用过程。在实际的理念设计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实现低碳设计,降低能源消耗与浪费,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及建筑设计布局等因素综合考量,并采取节约能源的有效措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低碳建筑设计能有效减少煤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从而有效地缓解大气污染状况。
(二)节约资源
低碳设计理念应尽可能地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利用过程,通常建筑设计师会利用一些岩棉保温板和生土材料等对建筑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意在实现对建筑材料利用率的有效提高过程。为了有效节约资源,应尽可能地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合理处理和使用当前有限的资源,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循环使用。不仅如此,在节约资源方面,应采用高效的方法来实现利用率和循环利用效果,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在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采用绿色建筑材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同时这类材料还对人体没有危害,如平时常见的石灰、木材等,经过科学的处理方式,实现美观又安全的建筑工程效果。
二、完善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应用节能环保材料
为有效实现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过程,要充分实现应用节能环保材料。建筑设计师在对建筑结构和材料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本着尽量实现建筑室内室外设计一体化为原则,尽可能降低资源浪费现象,减少建材的消耗。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建筑本身特点,在保证建筑美观、质量过关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资源的浪费,同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此外,应用节能环保材料,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合格率,还可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材料所产生的污染状态,降低能源消耗,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对可循环材料的使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二)做好建筑环境考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如何开展和实现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以保证对污染废料排放的严格控制,成为当前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設计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实现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过程,就应结合建筑环境与建筑本身特点,努力开发和设计出集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低碳建筑,注重建筑功能对环境的保护和调节作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作用。
(三)充分利用自然光
自然光属于自然资源,对环境没有侵害作用,并且自然光在人们的生活中可以起到代替灯光的作用。当前较为流行的太阳能的利用实例——太阳能热水器,不仅降低了电能消耗,也促进了对自然光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完全符合低碳概念的设计理念。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光,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等,还可以增加人们日常生活中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益处。
(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充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低碳建筑设计理念是低碳概念建筑设计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建筑工程中的资源浪费问题,需要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浪费现象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分配,重视有限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优化过程,促进整个生活环境的提高和稳定发展,实现对能源消耗的有效控制,最大程度上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三、结语
如今,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同样需要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运用先进的设计技术,结合建筑行业本身的发展实际进行低碳设计推进,让建筑领域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实现完美融合,让建筑行业在新时代发展中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吴超颖.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23).
[2]王晋宇.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分析[J].建设科技,2016(13).
[3]顾屹.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建设科技,2017(07).
[4]马野.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7(05).
(作者简介:张程,女,硕士研究生,通化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设计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