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论源于实践,即理论是实践的产物,同样的美术理论是美术创作的一种科学性总结,对创作起着指导性的作用。美术理论可以使美术创作者的思路更加清晰,同样美术创作者的创作也受到美术理论的制约。因此,在美术创作中,理论与实践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明确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才能使我们的美术创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创作 理论 实践 关系
一、前言
对于美术家而言,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一般会将情感融入到美术创作中,用一种特殊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对于美术创作而言,有些人认为美术创作是件难事,初入门者都需要先练好基本功,之后才可以进行美术创作;而另外一些人认为,美术创作并不难,只要有基本功,顺其自然你就可以开始创作了。我认为两种观点都不太全面。
美术创作是需要美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作为指导,并需要一定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步骤来完成的。首先美术创作者需要对美术理论进行认识,掌握进行美术创作所需要的规律,对创作的艺术规律进行探讨,引起创作者的兴趣。然后实践,它不仅指美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选择,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美术创作素材,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临摹、写生等,通过实践来证明美术理论的客观存在,显示理论的指导意义。
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一)理论是实践的前提
美术家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一般先是以绘画为基础。绘画一般包括技术性和表现性两个阶段,前期最基础的便是进行技术训练。所谓技术训练无非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以及三大面五调子、补色理论等一系列理论。美术创作者只有明確了解这些理论才能进行完美的创作。例如在进行素描绘画时,对于点、线、面的合理分布以及垂直线、水平线、透视线、倾斜线、延长线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调整,画出具有双重意义的造型因素;在色调上,大的黑、白、灰关系的比例都需要以理论作为依据,只有满足理论规则,才能绘制出符合设计规则的作品。[1]因此,理论是实践的前提,缺乏理论的实践是不成型的。
(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理论对创作具有指导作用,理论可以清晰创作者的绘画思路,为创作者提供灵感。在美术创作中,初步的设想、题材的确定、初步计划美术创作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一系列完整的构思,都来源于理论给予的指导。在开始创作时,并不意味着构思就结束了,这时在构图、定稿等几个阶段,构思活动仍在不断进行。美术创作者创作前要从大量的书籍中、生活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灵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于实践中,使创作者在创作中始终保持清晰的思路。
(三)理论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论证
将理论拿到实践中去检验,在美术创作中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书画鉴定。对于书画鉴定,就是由书画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实践对美术创作作品给予一定的评价。徐建融先生曾将中国的书画鉴定家分为两大派别——经验派和实践派。具体来讲,经验派的鉴定是建立在大量实物接触的经验积累之上的,他们尽可能地全面比较研究同一地区或同一时代不同画家的风格以及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一个“标准器”;而实践派的鉴定则主要建立在对“书画本身的认识”之上,不仅仅局限于对于实物接触的经验。[2]这是在理论上进行划分的,但实际上,真正杰出的书画鉴定家谁也不会完全脱离书画实践,无论是经验还是实践鉴定,都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论证。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另一方面,理论只有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变为物质力量。再好的理论如果不和实践相结合,也是毫无意义的。美术创作中也是一样,再好的创作也需要理论作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美术创作是没有灵魂的,缺乏灵感的。美术创作如果没有经过实践,不符合客观规律,那只是异想天开的一幅涂鸦之作,也经受不住实践的检验。对于美术创作,我们既要有创作理论的支撑,又不能缺乏实践生活的检验,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结语
理论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事物所拥有的共性,而实践即客观事物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事物存在着个性,所以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和实践作为一体进行创作才可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任何单方面的否定都是不现实的。回顾历史,任何人都明白,理论和实践不可分离,如同血肉不可分离,人与文化不可分离。
参考文献:
[1]丁学涛,杨子勋.谈美术创作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04).
[2]王南湜.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思考[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赵德娟,女,大专,榆树市文化馆,助理美术师,研究方向:美术创作)(责任编辑 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