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恩海姆从审美直觉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视觉思维”的概念,揭示了视觉在感知外部事物时的认识功能以及思维活动中视觉意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视觉思维原理辨析中西方感知差异。
关键词:视觉思维原理 老庄 西方哲学
一、视觉思维的概念
“视觉思维”原理是20世纪后期由鲁道夫·阿恩海姆研究和阐明的。他继承和发展了韦特海默关于知觉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探究了视知觉的理性功能。《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这本书,通过翔实的试验、各种案例论点的旁征博引,强调感官、感知与理性、抽象思维的关系。
二、中西方对于感知的认识差异
中西方关于感知的认识和态度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中国的道家老庄,认为感知能把握天地宇宙的“道”,重视感知对于生活的作用,认为感知是发现真理的源泉。中国古代认识论中“格物致知”的观点,也集中反映出了对于感知的重视。“格物致知”,即观察事物,明辨事物的轻重、先后、因果、善恶等诸方面,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思考。
在古代西方哲学史上,如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 ,都从不同角度强调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肯定了感知觉与思维之间的相互影响。亚里士多德主张研究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以整体的宏观结构观来研究分析心理现象。视觉思维始终借助意象来进行思维活动 ,具有非逻辑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思维。麦金把视觉思维定义为观察、想象、构建三种视觉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在视觉思维中观察、想象、构建活动是交替进行、不断变化、相互影响的。因此,麦金认为感知完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视觉思维技术,突出了视知觉与思维的密切关系,丰富并发展了视觉思维理论。
阿恩海姆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推崇者和追随者,他的两本著作从不同的侧重点强调视觉的作用。他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推崇者和追随者。《艺术与视知觉》侧重于探讨艺术形式与视知觉的关系,《视觉思维》则通过揭示视知觉的理性本质,来解释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视觉思维》这本书是对《艺术与视知觉》中观点的进一步完善,使其理论更加成熟。阿恩海姆认为,艺术乃是增加感知能力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而没有这种对外部事物的感受能力,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的创造性思维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在我看来这些结论对于我们的艺术创作尤其重要。我们进行任何艺术创作的前提,必须进行大量的视觉思维认识活动,通过视觉器官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捕捉,利用视觉思维的组织和概括,从而把握事物的性格和本质特征。赋予事物以自我的情感并运用绘画技巧将它们描绘出来。视觉思维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同样重要,一篇文章的完成,需要书写者事先做好大量书籍阅读的准备,在此基础上以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发生碰撞,从而完成写作。艺术作品由此产生于视觉与思维的相互作用之中。张操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我看来与阿恩海姆重视视知觉作用有不谋而合之处。这八个字概括了客观现象—艺术意象—艺术形象的全过程。艺术必须先通过观察感知外部世界,以强调艺术家师法自然为基础,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再结合内心的感悟,从而实现主体与客体、表现与再现的高度统一。这其中是肯定了视觉思维作用的。视觉思维不仅仅对于艺术创作有前提性作用,它对于科学研究、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同样具有重大意义。这是重视视觉思维作用的例子,但是也存在忽视视觉思维作用的事例。例如对于理性思维的崇拜和对于视觉感知的忽略依然普遍存在,而且直接影响到美术课程和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合理开展。在我们的中学教育中,美术方面的课程被“主课”科目所占用的现象屡屡发生,表面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其实是忽略了对我们视觉形象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的美术教育的培养。这是需要我们好好反思的问题。
正如阿恩海姆所說:对于任何一个具有能力的艺术家来说,要依靠自己的观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和周围环境中逐渐汲取感性材料来充实创作,只有与感性世界紧密联系,伟大的作品才终会产生。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汪振城.视觉思维中的意象及其功能——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理论解读[J].学术论坛,2005(02).
(作者简介:尤琳捷,女,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