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飞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三个区分开来”清楚地划分了容错机制的适用范围,明确了哪些错误和失误是可以纳入容错机制的,哪些错误和失误是要接受处罚的。因此,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容错纠错理论发展的新阶段,是党建理论的新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创新。
【关键词】容错纠错 “三个区分开来” 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但是,容错并非宽容一切错误和失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三个区分开来”。这“三个区分开来”,具有重大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是容错纠错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防错纠错一直都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直都保持正确,不犯错误。但是犯错之后能不能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是党和国家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对此,毛泽东、邓小平都有相关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是容错纠错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毛泽东同志对“错误”有辩证的认识。一方面,关于如何认识错误,毛泽东曾经指出:“共产党人不要怕犯错误。错误有两重性。错误一方面损害了党,损害了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①换句话说,错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错误,不能只看到错误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注意到错误的性质与真正价值,看到错误是一个政党乃至国家前进中的教训,能避免我们重蹈覆辙。因此,对待错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分析错误、利用错误。另一方面,关于如何改正错误,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工作中的是和非的问题,正确和错误的问题,这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能用咒骂,也不能用拳头,更不能用刀枪,只能用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一句话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②综观党建立新中国前后的历史,成就固然是主流,失误在所难免,但并没有打垮中国共产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吸取错误的教训,不断改正错误,不断完善党的政策,一步步地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邓小平同志关于“错误”的认识有着深刻的论述。关于怕出错误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有的人怕字当头,不敢办事,不敢讲话,怕讲错了挨批。共产党员为什么怕?为什么不敢讲话?为什么不敢负责任?这样,难道自己就没有责任?……要敢于负责,不要怕。错误难免,有错误应该批评,改了就好。”③这句话直接指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要敢于承担责任,改正错误。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由于改革过程中毫无经验可借鉴,困难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能因为怕犯错就停滞不前。无论任何时候,只有秉持“敢”字当头的精神,放下因错得咎的心理负担,方不负事业、不负人民。对于如何正确处理犯错之人,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对于这些犯错误的人,每个人错误的性质如何,程度如何,如何认识,如何处理,都要有所区别,恰如其分。批评的方法要讲究,分寸要适当,不要搞围攻、搞运动。”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有區别的处理。邓小平同志一直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纠正错误思想,发现真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
相对于毛泽东、邓小平对于“错误”的相关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其加以进一步论述,使容错纠错理论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全国人民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和失误,毛泽东同志主要集中于如何正确看待错误、改正错误做了一系列论述。在改革开放时期,需要我们大胆地进行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主要是鼓励共产党员要敢于投身改革之中,不要怕犯错误,犯错误之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正确的处理方法,从实践中不断改正错误,找到正确之路。在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区分开来”,对于如何处理干部在改革过程中的错误和失误有了一个相对标准和区分,从纠错容错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是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是党建理论发展的新突破
现实的需要倒逼我们要加快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在新形势下,无疑给改革创新者心中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也是我们党建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理论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特点。
当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步入攻坚区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遇到了多方面的阻力、障碍以及其他难以预料的难题和挫折。可以说,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新问题。一方面,一些干部消极应对改革的现象,“不干不出错、越干错越多”“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心态日益凸显,“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等现象已经成为推进改革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也让群众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大胆改革、进行创新,在改革实践中的新思想、新做法,会冲击旧的发展模式、旧的思维方式,触动某些人的利益,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甚至引起一些人的恐慌、质疑、愤恨。特别是一旦改革者在实践中出现失误,犯一些错误,就可能招致别有用心的人大做文章。因此,如何从制度机制上调动各级领导干部抓改革、促改革的积极性,争做改革的促进派,成为推动全面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endprint
在这种情况下,2016年2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各级党委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容错机制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审时度势而做出的努力,从理论上来说,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改革者放心大胆搞建设,全身投入攻坚克难的改革浪潮中,是一种政治理念上的重大突破。这种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可贵精神,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党员干部的改革热情和创新精神,更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
“三个区分开来”是党建理论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对于我国千千万万党员干部来说,勇于探索和创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在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如果党员干部能自觉防错、认错、纠错,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提升,那么定能永葆自身的政治生命力。因此,当前给党员干部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这样一种伟大的尝试,对于真正敢想敢干的人来说是一种公平,对于党和国家来说也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在探索创新中做事万无一失,毫无失误和错误的干部必然优秀,但是,那些勇于探索和创新,却犯了一点小错误的干部未必就是不优秀的,只要他们不是明知故犯、谋取私利、明令禁止违纪违法,他们依然可以得到宽容、改正错误,依然可以做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三个区分开来”体现的是一种理论气度,是对优秀干部观念的一种新突破,是党建理论科学发展的新思维。
宽容错误在很多时候甚至比鼓励创新还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区分开来”,标志着全党在宽容干部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方面形成共识。“三个区分开来”的提出有利于那些敢于作为、勇于创新的党员干部卸下“包袱”,克服党员干部害怕犯错“不作为”的倾向,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反思错误、不断创新的热情。要做到科学发展,就必须勇于正视我们曾经在实践中所犯的错误,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并使之上升为理论,最后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唯有如此,我们的理论建设才能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才能继续指导实践,也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创新
第一,加强容错机制建构,正确把握习近平“三个区分开来”对当前我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原则是容错纠错的一个基本标准。当前,很多地市都建立了容错机制,也划定了一些免责范围。如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意见(试行)》,提出四川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绍兴市在《关于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中提到,为进一步大力营造鼓励和支持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更好地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要积极落实此机制的实施运行;江西省出台的《关于支持、保护和激励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担当有为的意见》,镇江市出台的《关于激励干部干事担当的意见》中提出,要对“为官不为”行为进行问责追究。
建立健全干部改革创新工作中的容错纠错机制,一方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当前,要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调动改革创新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改革的热情和干劲,就必须有一个允许创新的环境和机制,形成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政治氛围。容错机制可以為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者保驾护航,只有允许试错、宽容失败、鼓励重来,才能在这个不确定的过程中把握确定、争取主动,在这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干出成绩、赢得未来。另一方面构建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能为推进改革创新树起一个航向。通过容错纠错可以化解制度障碍、机制缺陷和利益藩篱等突出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可以很好地解决实践中发生的问题,让干事创业者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得到培养和锤炼,推进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社会风尚。
第二,有利于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落实。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也是治理“为官不为”的有效机制。在当前形势下,“为官不为”的消极心理在干部队伍中大有滋生蔓延之势,一些领导干部的“怕而不为”,从而消极懈怠,把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抛在脑后,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组织建设来说也是极度不利。因此,为领导干部提供容错纠错的保障,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让其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摒弃“不敢为、不想为、不能为”的错误心理,必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干部出现的错误进行有效区分。
一方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有助于培育各级领导干部的良好思想作风和责任意识。这一机制的有效落实可以为敢想敢干的人提供机会,而且还可以从根本上保护和关爱干部,为推进改革创新锻造一支不断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干部队伍。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负责的思想作风,有效保护认真履职的干部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励和保护他们干事创业、拼搏进取的热情,使之为官有为、敢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消除为官不为行为。
另一方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完善党内容错纠错机制,增加了从严治党的具体手段,实现了从严治党的制度化。纠错机制提出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廉政预警、动态监督机制、保护挽救机制、责任整改机制等制度手段,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监督的范围,有助于教育、保护和挽救党员干部,使党内教育、管理、监督的每一个环节更加具体,也是实现制度治党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对于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5ZDA004)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7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1页。
③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页。
责编/孙娜 美编/杨玲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