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贫困县”到“扶贫成效第一”的嬗变

2017-10-19 21:01谭海清
小康 2017年29期
关键词:琼中海南省贫困户

谭海清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曾经是海南省最贫困的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经过过去五年的努力奋斗,到2016年底,脱贫攻坚工作得到国务院督导组、海南省省际交叉考核组的充分肯定,扶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全海南省第一。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的中部,全县面积2704平方公里,人口21万多人。琼中县是海南省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83%,有“海南绿肺”之称,是我国现存热带雨林的重点林区之一。琼中县也是海南省排名前三名的河流(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发源地或流经地,全年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使这里雨水充沛,气候温和。

《小康》记者在海南省进行“精准扶贫”新闻采访时,询问当地干部全省最贫困的县是哪几个,有干部脱口而出“一琼(琼中)二白(白沙)”,可见琼中县的贫困状况已是“名声在外”,面对“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的自然环境,地方党委政府的扶贫压力可想而知。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琼中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脱贫攻坚工作得到国务院督导组、海南省省际交叉考核组的充分肯定,2016年度扶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全海南省第一。

近日,《小康》杂志就琼中县“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对县委书记孙喆进行了专访。以下是专访的主要内容:

2016年扶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全省第一

《小康》:我们了解到,琼中县贫困人口多,扶贫责任重压力大。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请介绍一下目前琼中的扶贫工作现状。

孙喆:琼中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整合资金为手段,以基层党建为保障,推行“扶贫+”模式,进行“精准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6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3242户13395人,从2012年4.32万人减少到0.9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8.5%下降到8.7%;建档立卡贫困村评议退出9个,从2012年44个减少到13个,“五网”设施(路网、光网、电网、气网、水网)得到极大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13元,同比增长10.6%,比全省平均高出1.5个百分点;脱贫攻坚工作得到国务院督导组、省际交叉考核组的充分肯定,年度扶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全省第一。

书记与县长都是扶贫攻坚的“组长”

《小康》:琼中县的扶贫成效考核能取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有不少成功经验和做法。组织领导工作,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工作,琼中县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孙喆:琼中县实行脱贫攻坚党政同责,由我和县长挂帅“双组长”,县委专职副书记直接分管、分管农口副县长协助配合,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落实,推行“一把手”带头研究重大问题、带头协调难点事项、带头狠抓任务落实、带头开展检查督办的“四带头”机制,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专题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等80余次,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县委农办与县扶贫办合署办公,设立10个乡镇扶贫工作站和100个村级扶贫工作室,县镇村逐级签订责任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扶贫”格局。二是着力推进建章立制。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了“1+13+36”脱贫攻坚制度体系(“1”即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纲要,“13”即年度实施方案及农业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业等“十二个一批”子方案,“36”即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扶贫物资(种苗)采购、贫困退出机制等配套政策)。

通过严抓组织领导工作,夯实脱贫攻坚制度根基。

严把三关扣好“第一粒扣子”

《小康》: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同志前不久在琼中等县调研扶贫工作时指出,要把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扣好脱贫攻坚的“第一粒扣子”。琼中县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与做法?

孙喆:在扣好“第一粒扣子”方面,我们主要是“把好三个关”:

一是严把核查关。在2014年建档立卡和2015年省入户调查的基础上,2016年初成立由县四套班子领导担任组长的10个抽查小组,开展进村入户“回头看”行动;今年初又成立了5个县委督导组和2个产业核查组,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进行全面核查,并开展问题集中办理月活动,对遗漏的贫困户和返贫户178户647人按程序纳入;严格对照“四看十一剔除”原则,对关系户、人情户等“假贫困户”坚决剔除,在2016年剔除600户2385人的基础上,今年再剔除1002户4099人,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

二是严把管理关。逐级建立贫困户基础信息、“十二个一批”脱贫工程实施计划“两本台账”,以村委会为单位装订成册,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乡)有簿、县有档。实行“村申报、乡镇初审、扶贫部门复核”三级联审机制,采取“周记录、月更新”方式,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户、返贫户基础信息进行采集更新、逐项细化、统一录入,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数据清洗工作,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建档立卡工作得到国务院督导组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全海南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现场会在琼中召开。

三是严把退出关。严格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统一退出标准和程序,组织县镇村三级调查队,进村核算贫困户家庭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净收入等情况,统筹考虑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2%)、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因素,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贫困村,实行有序退出、动態管理。2016年来,已脱贫退出3300户13622人,目前剩余未脱贫2415户9501人。

特色农业扶贫经验向全国推介

《小康》:琼中县是我国少有的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域,雨水充沛,气候温和,过去一直是热带农业大县。琼中在农业特色产业脱贫方面有哪些做法?

孙喆:琼中县在实施农业特色产业脱贫方面,深入开展“百村百社、千人万户”创业致富计划,重点围绕桑蚕、养山鸡、养蜂、稻鱼共生等9类特色产业,按人均3000元标准,将扶贫资金或种苗折算入股,建设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推行“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种养大户)+基地+贫困户”等四种产业扶贫模式,全覆盖贫困户和自然村,率先在全海南省实行农村“三变”改革、农业特色产业保险和带动奖补政策,深化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2016年来,整合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农业特色产业项目186个,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基地234个、专业示范村90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63家、农业特色产业脱贫工程技术服务队5个,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100名,带动5212户贫困户实现抱团发展,琼中作为海南市县唯一代表在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上作经验发言。

省委书记要求全省推广什寒村模式

《小康》:“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在全国不少贫困县都有实施,我们了解到,琼中县在易地搬迁、旅游扶贫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

孙喆: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工作方面,琼中县对地处生态敏感区的营根镇百花村、红毛镇合老村,采取集中安置模式整体搬迁,纳入富美乡村建设范围,做好产业、基础设施等扶持配套,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前,红毛镇合老村44户165人已完成整体搬迁,营根镇百花村新安置点已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底搬迁入住。

在实施生态旅游业脱贫工作方面,琼中县全面推行“什寒旅游扶贫”模式,将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纳入富美乡村、“奔格内”旅游村寨统筹规划建设,整合资金3亿多元,升级打造云湖、红岭等10条“奔格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5大旅游片区,成功举办黎苗“三月三”、绿橙旅游季等活动,争取到6家旅游企业对口帮扶6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打造了什寒、新寨、堑对、便文、合老等一批特色旅游村寨,带动贫困群众6600多人参与农家乐、民宿、旅游商品开发等业态。什寒村被列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省委书记刘赐贵同志指示要在全省推广什寒村模式,每年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旅游乡村,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产业支撑。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成全国试点

《小康》: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同志在今年五月份召开的五县市贫困县座谈会上,提出要“创新帮扶模式”,多培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琼中县在这方面有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绩?

孙喆:在创新扶贫模式方面,琼中县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在金融服务、医疗脱贫等方面成效显著,甚至走到了全省、全国扶贫工作的前列。

在实施金融服务脱贫工程方面,琼中率先在全海南省推行农民房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创新“整村推进+农房抵押贷款”模式,建立农房抵押贷款试点政银保合作机制,设立500万元风险保障专项资金池,给予贫困户10万元以下5年至8年全额贴息贷款,累计发放贷款4797户2.02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例达45%。“整村推进+农房抵押贷款”模式全省推广,被列为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全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

在实施健康医疗脱贫工程方面,琼中县创新实行“一站式”结算、“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绿色通道”就诊、分类救治等机制,率先在全省推行医疗补充商业保险和贫困人口专项资金救助,投入2121.12万元,筑牢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补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贫困人口专项资金救助等健康扶贫“六道防线”,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报销费用比例平均达95%,高于国家规定比例(90%)约5个百分点,经验在部分省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建设研讨会上交流发言。

青少年女足多次获国内国际比赛冠军

《小康》:琼中县虽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历来重视教育,少年女足的发展成就更是走在全国前列。请介绍一下,琼中县在教育发展脱贫工作的情况。

孙喆:琼中县在实施教育发展脱贫工程方面,率先在全省开展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和建档立卡贫困生义务教育阶段“四免四补”、高中教育阶段“四免二补”、非义务教育阶段全程特惠性资助,分类发放生活补贴和国家助学金2743.2万元,解决5343名贫困学子上学难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生100%资助。创新教育扶贫“一对一”关爱体系,在中小学开设“小手牵大手”脱贫生涯规划课程,以培养孩子志气志向和现代观念,带动家庭整体脱贫。琼中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单位在全国教育扶贫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

琼中县率先在全省实施校园足球发展计划,琼中女足连续两年荣获“哥德堡杯”世青赛冠军,勇夺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群众笼式五人制女子足球赛冠军。刘赐贵书记2017年第一次到基层考察调研,就包括看望琼中县的女足队员和教练员。

主要村官工资提高了两倍多

《小康》: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同志指出,要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一定要引导贫困户树立脱贫光荣的观念,努力把扶贫公示牌变成脱贫光荣牌,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增加收入。”琼中县在抓党建扶贫方面有哪些做法?

孙喆:琼中县一直严抓党建扶贫,确保因村派人精准。具体有三方面的措施:

一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调整不适宜担任贫困村两委干部52人,111个村级组织换届实现100%“一肩挑”。丰富拓展“党员驿站”党建服务品牌和“5+X”服务进村模式,投入125万元建设“党员驿站”服务热线,开通微信服务平台,助推“奔格内”乡村旅游发展。

二是实行“党建+扶贫”模式。推行“县领导驻点、乡镇包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四级联动帮扶,先后选派3019名干部开展“联心富民”“四联三问”“联村帮扶”“第一书记”等工作,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为贫困村引入项目100个,协调资金1.07亿元,落实民生实事4542件。启动“领头雁”培养工程,每年安排500万元开展村集体经济创业致富项目竞赛,累计投入993万元,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41个,其中涉及贫困村16个、“空壳村”13个,打造“创业致富示范基地”10个、“領头雁”50名,村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党建+扶贫”经验在2016年全省第三季度党建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三是强化基层经费保障。2016年投入基层党组织经常性工作经费8807万元,同比增长63%,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设立困难党员关爱资金等;连续两次提高村干部待遇,村两委正职领导干部月工资由600元提到最高1400元;按年缴费全省最高标准为2400名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实现村级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11名干部扶贫不力被问责

《小康》:确保脱贫成效,落实督查问责方面,琼中县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孙喆:一是加强督查严肃问责。琼中县制定脱贫攻坚督查问责和年度报告制度,成立由县领导任组长的5个县委督查组、2个产业核查组和2个巡察暗访组,实行“月督查通报排名、季分析研究、半年总结、年考核”机制,以资金投入和项目进度为量化标准,每个月开展一次集中督查,不定期进行常态化明察暗访,对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工作进度滞后的,全县通报批评;对连续两个月工作进度排名后两位的,进行约谈;对未完成年度任务的乡镇和职能部门,严肃问责。

二是建立工作考核制度。琼中县出台乡镇、县直部门、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三大考核办法,将扶贫实绩与干部年度考核挂钩,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基层干部、第一书记等优先提拔使用,对完不成年度任务干部考核评为不称职,对扶贫工作措施不力、成效不佳的干部及时调整,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肃问责;对无视党纪党规、触碰法律底线,特别是对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的,依法依纪坚决处理,绝不姑息包庇。截至目前,共梳理解决难题300多项,处理扶贫领域不作为乱作为典型案例9起,问责干部11名。

猜你喜欢
琼中海南省贫困户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海南琼中查扣假劣绿橙370斤
海南省肿瘤医院
“琼中绿橙”+“奔格内”——品牌战略为农民增收致富增添新动力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海南省计划10年内对万名农民实行中专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