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孝金”争议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
据媒体报道,自从“奖孝金”制度推出后,许多子女前来看望老人的频率明显增加,有的子女以前一个星期来一次,现在变为两三天来一次,以前两三天来一次,现在几乎天天过来探视。然而,在一家门户网站所做的调查中,近半数网友认为护理院没有必要设立“奖孝金”制度。
■
正方观点:支持设立奖孝金
1.设立奖孝金可以起到提醒子女孝顺父母的作用,唤醒子女心中的亲情与孝心,进而提醒子女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
2.设立奖孝金可以传播讲孝心的正能量。奖就是一种肯定,一种宣传,正如同很多单位会设立“全勤奖”一般,全勤虽说是每位员工应该做到的,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员工并不能完全做到。设立奖项,就可以“奖优惩差”,就可以起到一种唤醒和传播的作用。
3.长远来看,奖励机制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自觉性。既然完全依靠道德力量推行孝顺父母的效果不佳,奖孝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
反方观点:反对设立奖孝金
1.金钱不可代替孝心。孝悌是“为仁”之本,当发乎内心自觉,倘若看望父母还需他人来奖励,金钱来诱导,这本身就是不孝。
2.设立奖孝金可能导致子女以“钱”代“孝”,减少和父母团聚的时间,降低陪伴父母的质量。这种奖励机制让子女看望父母带上了功利色彩,也会让老人为此寒心。
3.设立奖孝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某些子女不能尽孝的问题,治标不治本。
辩证观点:也可辩证看待护理院此举
一方面,护理院设立“奖孝金”制度,其初衷是好的,目的是呼吁更多子女抽空陪伴父母、与父母共享天伦,但人的感情一旦与“利”挂钩,多半会变质,所以其做法还有待商榷。
■
学会创新:当一个个难题摆在自己面前,一味因循守旧可能找不到出路,创新思维,另辟蹊径,可能会找到更加合适可行的办法。
适用话题
孝顺父母的正确打开方式;企业的社会责任;初衷与做法;金钱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运用示例
“奖孝金”的出现、“微博打赏”的兴起、朋友圈中“给红包看照片”的流行,这些不禁让我们感叹日常生活的“物质化”。诚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化”不可避免,但当我们切身体会到“万事朝‘钱看”的尴尬时,“物质化”的悲哀也扰动了我们日益空虚的心灵。
护理院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让老人多拥有一些亲人的陪伴,这种激励制度在短期内十分有效可行。但从长远角度看,实在是不可取。不知他们是否有想过,那些孤独而敏感的老人得知一切后,会是怎样的伤心?不知他们是否有想过,那些真正关心体贴的儿女被“表扬”后,会陷入怎样一种“道德陷阱”?真正的孝道,如何用金钱来衡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的“孝”文化,难道也要被“物质化”,被当作商品来贩卖吗?
答案显而易见。
“物质化”无过,犯错的是人心的“物质化”。前段时间争议很大的“扶不扶”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大体现。摔倒的老人,扶起来,害怕被敲诈,不扶,心里也过意不去。可这本不过是一次意外,竟让全社会的心都动摇!大家都害怕被索赔,害怕被诬陷,所以有了老人倒地24小时的无人理睬。在生命和赔款间,人们竟做不出正确的选择了,对财物的重视超过了对生命的重视。这样的“物质化”,岂不可悲?
我们无法阻止社会的“物质化”,可我们的心灵不能被“物质化”!
运用点评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的孝文化,难道也要被物质化吗?”本文段由表及里,观照“奖孝金”背后所反映的“物质化”现实,认为“护理院激励制度从长远看,不可取”。后文结合“扶不扶”的事例,论述人心如此“物质化”的悲哀,从而发出“我们无法阻止社会的‘物质化,可我们的心灵不能被‘物质化”的呼吁。
“汉服”风云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基本特点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前段时间,有一所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火了,原因是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成了一道异样风景。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正方观点:为在校女生穿汉服点赞
1.女生穿汉服是一种个性之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可以穿“韩流”服饰,我当然可以穿汉服。
2.女生穿汉服亦是普及中华服饰知识,展现中国传统服饰之美。
3.女生穿漢服更是弘扬传统文化,坚守文化阵地的体现,有益于传扬传统文化。
反方观点:在校女生穿汉服纯属标新立异
1.女生穿汉服是一种逆潮流的盲目复古行为,是对传统文化的浅表化理解。
2.女生穿汉服并非“严格遵循古代礼仪”,因为古代礼仪是一整套文化系统。
3.弘扬传统文化不仅要着眼于外在的礼仪及形式,更要理解其内涵与精神实质。
辩证观点:辩证看待女生穿汉服
1.女生穿汉服的初衷值得肯定,在弘扬传统文化上的努力应该支持,但弘扬的方式值得商榷。
2.穿汉服虽然是在彰显个性之美,是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坚守,但在实际生活中会带来诸多不便。
3.弘扬传统文化要考虑到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要在现代生活中全面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自然风景因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们叹为观止,成为绝佳风景。人若想成为一道风景,不应该只是通过外在的装扮去夺人眼球,而应该更注重自己的内在积淀,内在修养。唯如此,你才不会只是一个花瓶,而是一道最美的人文风景。
适用话题
青少年怎样展现自己的美;国人应该怎样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事情不能只注重形式,更应考虑可行性
运用示例
前段时间,一所高校的几位同寝室的女生因穿起了汉服且衣食住行严格遵循古代礼仪而受到网友的热切关注。或许有人认为汉服是早已被淘汰的服饰,而且仅仅穿汉服,并不能真正使传统文化回归……但我认为,正所谓“形式服务于内容”,所以,我要为这几个女生的大胆穿着和坚守精神点赞。
固然,仅仅换上汉族的传统服饰或许不算什么,但我想说,任何精神文明或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必须寄托在物质载体上。换上古人穿的汉服,你是否觉得自己已多多少少地融入这古典的氛围中了呢?你是否认识到自己已在遵从传统礼仪了呢?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已如古人一般温文尔雅了呢?没错,汉服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套服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穿汉服,穿的也不仅是简单的一条襦裙,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热爱。这群女生,她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召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的确,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更愿意捧着“爱机”看网络小说、疯狂网购,对古典文学尚且不闻不问,更何况“汉服”了!长此以往,这必定使我们的精神需求得不到供给,从而导致人们在物质需求得以充分满足的同时堕入精神空虚的深渊。
目前,传统文化的传承已岌岌可危,复兴传统文化已然成为全社会的责任。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作为祖国的年轻一代,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从“我”做起,让传统文化深入自己的心灵,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穿汉服,内容大于它的形式。因此,我要为穿汉服传承传统文化的行为点赞!
运用点评
本文先破后立,开篇指出在校女生穿汉服或许有“形式大于内容”“为穿而穿”之嫌,但接下来作者一针见血地道出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坚守精神”,因为任何精神文明或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必须寄托在物质载体上。尤为精彩的是作者联系当今现实,强调国人的精神迷雾正需要传统文化来驱散;最后水到渠成地为这些传播传统文化的姑娘们点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