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昕
今年虽未出现去年的千万级别罚单,但总罚款过百万元的公司数量却在增多,显示出行业的规范管理更着眼于细节,相关法规执行的更为严格。即便如此,相关机构对参与第三方支付业务仍旧热情不减
惩处一个、警示一片。近来央行对违规第三方支付机构频开罚单的举动将这一行业推向了台前。在监管的频繁“亮剑”中,如今想要找出一家未被处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然不易。今年虽未出现去年的千万级别罚单,但总罚款过百万元的公司数量却在增多。
《投资者报》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10月初,今年已有逾70家支付机构因违规遭罚,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为近年少见。其中7家机构受罚总额超过了百万元,多次受罚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同时,从公示的央行第四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可见,在已注销的24张支付业务许可证中,有约20张牌照在今年完成注销。
虽然市场对第三方支付背后的乱象和风险更加关注,但罚单并未浇灭投资者参与的热情。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去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近80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00%。一次次“曝光”中,市场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名字越来越熟悉,该行业将何去何从成为市场关注的话题。
7家公司受罚过百万
易票联最多 杉德三次受罚
从去年轰动一时的易宝支付、通联支付、银联商务3家上千万额度的处罚,到今年较大的7家百万级罚单,第三方支付规范监管由极少几家大户为代表慢慢扩散到越来越多的中小户,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今年以来人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处罚范围不断拓宽,力度也在加强。
与去年相比,今年罚额较大的在百万级别,当中有数次受罚的,也有第一次被罚的。罚金最多的易票联支付总额最大,总计近534万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今年2月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易票联支付主要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规定、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被没收违法所得177.95万元,并处违法所得2倍355.9万元罚款。
而总部集中在上海地区的杉德支付、大千商务、便利通、润通实业、盛付通、迅付信息的罚款额从102万元到178.57万元不等。其中,大千商务、便利通、润通实业主要从事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而杉德支付、盛付通、迅付信息的牌照相对多元。盛付通的业务包含全国性线上/线下支付和预付费卡、人民币外汇结算牌照和小贷,杉德支付的业务包含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而迅付信息包含互联网支付(全国)、移动电话支付(全国)、固定电话支付(全国)、银行卡收单(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福建省、天津市)。
公开信息显示,杉德支付今年已三度受罚。除了9月初公布的被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约34.91万元,并处以罚款人民币85万元,共计人民币约119.91万元的最大一笔罚款外,3月15日,央行给杉德的福建分公司也开出了罚单,原因是其“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对其予以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4000元,处罚款59万元。此前1月18日,杉德的大连分公司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未按规定报送可疑身份交易报告”被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给予行政处罚。今年5月17日,据中国支付网报道,杉德支付因违反央行公告,相关支付业务承接工作已逾期3个月。
记者一一采访上述7家被罚公司,杉德支付明确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其他公司或无回复或无法取得联系。
业内猜测,被罚公司的违规行为可能多与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业务有关。华东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管理者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统称第三方支付公司,但由于业务范围不同,个体的实际运营情况差异还是很大,有的愿意公示说明,有的则非常闭塞。”
据悉,央行自2011年5月起,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即支付业务许可证,先后分8批发放270张牌照,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受理、预付卡发行、固定电话支付和数字电视支付等7个类别(图一)。但由于同一个支付业务许可证可能包括几个细分类别,所以把细分类别加总后,许可证数量远远超过270张。
“自去年宣布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后,除了P2P是重点外,第三方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业态之一,也比较受央行重视。由央行牵头的第三方支付专项整治的出发点还是出于对风险的考虑,根据各公司问题的多少和轻重,处罚金额有所不同。”在上述第三方支付管理者看来,行业专项整治主要针对“客户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和“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来开展,目的在于规范支付机构经营模式、清理整治无证机构、遏制市场乱象、优化市场环境。
从严规范
警示意义大过处罚
经历了之前的蛮荒生长时代,非银行支付业势必日益规范。
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已进入存量监管时期,央行一般不再受理新机构的设立申请,重点是做好对已获牌机构的监管引导。从吊销牌照的原因看,不同于以往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蕴藏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今央行出手吊销牌照的理由多与业务操作违规有关。如多次违规转让、存在大量虚假商户、未实质开展支付业务、支付业务不符合标准要求、擅自转让以及违规挪用、占用客户备用金、侵害消费者权益等。
在央行对四批牌照做出续展决定后,有24家机构失去了支付牌照,市场上支付牌照的数量还剩下247张。央行将以续展工作为契机,对机构是否继续具备支付業务经营资质、所从事支付业务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进行审查。
另一方面,从处罚事由看,大多数罚款额度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以小额居多,上述行业管理者表示,这显示出行业的规范管理更着眼于细节。例如北京雅酷时空信息交换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繁星山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于未按规定报送业务数据,于今年6月被罚款1万元。
多数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的罚单金额数都不大,但其警示意义远大于处罚意义,预示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受到的监管日趋严格。”endprint
实际上,很多政策先前已陆续颁布,现在只是执行得更加严格了。例如,2015年央行曾发布过《非金融支付机构支付业务报告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支付机构和银行机构向央行某地中心支行报送与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相关的报告,包括重大事项报告、月报、季报和年报。此外,支付机构发生与客户、商户从事与欺诈、套现、洗钱、恐怖融资或其他犯罪有关的可疑交易或实际交易等重大事项,应于事件发生后两个工作日内向某地中心支行报告。
而回顾近年一系列处罚动作,业内表示,主要缘起去年的互联网专项整治行动。从去年年初拉开大幕,到去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期间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17个部门相继出台多个相关配套政策,以问题为导向明确具体整治重点,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史上最强监管”,各相关行业悉数进入洗牌期。
同一年里,3家公司被罚超千万元。央行先对通联支付、银联商务开展了银行卡收单业务检查,发现其存在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变造银行卡交易信息等严重违规行为,依法没收两家企业违法所得合计超900万元,罚款合计超3700万元。紧接着,易宝支付被没收其违法所得约为1059万元,并处以违法所得4倍的罚款约4237万元,处罚金额之大轰动一时。
银联商务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称,作为业内领先的大型综合性支付机构,银联商务对央行的处罚决定坚决支持,痛定思痛,吸取教训,会带头严格执行监管机构的各项监管要求。在人民银行进场检查结束后,公司针对检查中现场反馈的问题,及时召开了全辖视频会议,成立专项整改小组,根据检查中暴露出的问题,逐条制定具体整改方案,并部署全辖整改落实。
今年8月底,银联商务虽然再次收到监管罚单,但罚款只有1万元。
市场热度不减
中小支付盯着巨头“捡漏”
今年7月底到9月初,继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频罚属地第三方支付企业后,央行长沙中心支行“接棒”发力,接连对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上海德頤(付临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3家支付机构出具了罚单。但《投资者报》记者发现,虽然监管层整肃严厉,但中小第三方支付的管理者对参与市场仍很积极。
今年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8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占据了移动支付市场约93%的份额。这意味着,其他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在分食剩余7%的市场份额。
不论外在包装如何变,盯着巨头“捡漏”成为一种发展思路。某三方支付人士表示:“支付宝做了,但它还未做完的其他人可以做;支付宝还未做的,其他人有能力做的还可以做。这些业务一年即便只有1%的量也足以养活那么多人。”
据了解,目前已有公司在尝试支付宝未涉足的互联网金融支付,以及仍有空间的跨境支付。这位从业人员表示:“第三方支付的商业模式有点像二房东,最原始通道是银行,银行把通道租给我们,我们组合加一点费率再租给商户。”
根据艾瑞咨询研究,在2016年第三方支付高速增长的交易规模中,移动支付占第三方支付总交易规模的74.7%。其中,第三方支付转账规模同比增长235%,同期银行卡的转账增速仅15.3%,第三方支付转账开始成为个人转账首选。而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70亿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95%。
与此同时,被称为“网联平台”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的建设进展超过市场预期。按央行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将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未来进一步得到规范的市场竞争格局有望更加明朗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