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固戍小学校长 杨树军
校长角色论:校园里读书最多的人
□文/深圳市固戍小学校长 杨树军
我们对历史的热爱很多时候是来自现实生活的挫败感,除此之外,历史爱好者多少还有一些不切实际和偏执的倾向。
我一直以来都对宋朝情有独钟,一度曾幻想生活在东京汴梁的某条街巷里应该是十分自在的。宋是中国人最温婉的时期,也是中国人践行儒学价值最踏实的时期,同时又是儒学研究的一个高峰。从宋明理学入手,你本能地会去搜寻它的源头,然后你一定会追溯到孔子那里,想从这位儒家祖宗身上找到某种慰藉。你终将发现孔子就是全体中国人的“留守老人”,两千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心灵家园。《论语》里有我们的全部乡愁,那里还有走入华夏汉民族心灵的秘密通道。
《论语》是古书,历代注疏者不可胜数。朱熹的“章句集注”是一定要看的,它是明清两代科考的指定用书,就算是错的也成了真理。
除此之外,早期的如郑玄、何晏名气最大,应有所涉猎。近人中,钱穆、杨伯峻、孙钦善、李泽厚都值得反复研读,尽管从今天的标准看,那些书也未必都是精品。近人中不少大家都有关于《论语》的讲读,有些并无太多价值,如辜鸿铭等。类似的还有当今台湾的一众学者,如傅佩荣他们,或热衷于炮制庸俗化的心灵鸡汤,或堆砌他人言论,离经典太远,有自己的见解者更少;其中的南怀瑾是个另类,他在学术界可能毫无地位,但他那些大杂烩式的讲述至少还是蛮好看的。
今人解读《论语》者似乎更多,我大致读过的也有数十上百家。那真是林子大,鸟也多,国学热还真不是吹的。至少在我的视野中北大中文系李零教授的书最值得推荐。有自己的理解,而且与经典之间的距离拿捏有度,关键是他有考古及古文字研究的底子。
了解孔子应先从他所处的社会入手,有关的历史是一定要读的。先秦历史、中国哲学史,能见到的我都翻看了。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遇见《史记》。司马迁是从精神上继承孔子最多的文人,他希望自己就是五百年后的汉代孔子。另外《史记》的文字实在太棒了,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
从孔子和《论语》再到儒家就像迈完左脚一定会迈右脚一样,中国历史上研究儒家的著述可谓多如牛毛。在这个过程中,《孟子》一定要读——“孔孟”嘛!孟子比孔子走得远,他的气韵也更生动。从董仲舒开始,两宋、明清乃至民国时期大儒众多,著述也不少。
儒家是中国人的粮店,中国读书人至少要把《论语》放在心里。有了这个压舱石,做人、作文才踏实。
儒家读到一定程度,你一定会意识到他对面还一直站着道家呢。
《老子》的体量比《论语》小,但研究者一点也不少。其中的任继愈和陈鼓应算是大陆和台湾现代研究者中两位教科书式的代表人物。但孔子是一只狗,我们总是能够解读他的脸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即便在他“丧家”之后,我们也大体知道他在想什么。老子是一只猫,他的形象一直都是晦涩难懂的。孔子的每句话似乎都有确切的指向,老子说过的每一个字都让人不可思议。
从某种意义上讲,解读《老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你经常可以看到关于《老子》中同样的章节,不同的研究者竟然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与讲读,而且都能自圆其说。无论江湖地位如何,我都觉得台湾那几个“大师”不管是学问,还是才情都不足以驾驭“老庄”这样的经典。
相对而言,李零教授的解读依然值得推荐。
就如孟子紧跟着孔子一样,《老子》后面紧跟着的是《庄子》。跟他们同时站在一起的还有诸子百家呢!其中,列子其人其书可能都有问题,但《列子》一书还是可读的。
儒家即便是非典型宗教,道教可是货真价实的中国本土宗教。
如果说孔子是站在地面上努力前行的人,老子则是站在高山上的。老子在山顶上把地面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但他也把自己永远架在了山上,他不知道的是释迦牟尼佛早就来过了。
孔子是大地,老子是天空,佛陀却是整个宇宙。
原创于印度的佛教在佛陀灭度不久后开始分裂。上座部主要由僧团领导层组成,他们更注重自我解脱,以小乘教法为主,流传于东南亚诸国,称南传佛教。僧团中相应的基层教众则组成大众部,他们自称“大乘”,以普度众生为最高使命。其教法辗转向北传入中国,并再传入日本、朝鲜半岛及越南。以密宗传承为主要特色的藏传佛教是北传佛教中最具个性的一支,在青藏高原影响深远。
佛教传播的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小乘大乘就是私家小轿车和公共大巴,司机都是佛祖。今天世界上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在中国也有儒道佛三大宗教,它们之间融合重叠的部分很多,说是三种文化可能更准确;它们加在一起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气质性格及民族文化。
因为有这样的背景,加之中国远古的神鬼文化和民间的祖宗信仰,佛教本身就是一个大杂烩。普通人关于佛教教义的了解远远没有与此有关的迷信多。
两千多年来,流传下来的佛经部分数量惊人。我们今天阅读到文字,除了这些经典,还有海量的经论。有佛教研究专家的、有佛教信徒与修行者,也有大量普通佛教爱好者的。现代西方心理学试图要解决的似乎还是当年的问题,事实上,佛陀当年的教法依然可以用来指导我们今天的人生。试图将两者融合的灵修派一直显示出其真诚而睿智的一面,他们就是当下的“大医王”。
我们也许无法确认关于人生和世界佛教是不是究竟见地,但相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已经足够。我们仅仅是阅读者,这与成为一个佛教徒还有十万八千里,而某种程度的“觉醒”则注定是我们此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即便是惊鸿一瞥,与佛陀教导有关的文字还是让我们觉得惊艳无比。
读书肯定是有门道的。从历史到孔子,再到老子,目前停留在佛教,期间的读书量一定比泛泛地读要多得多,专注程度也不同。因为读得多了,也鹦鹉学舌写了几本书:《子曰·我曰》《不可思议的〈老子〉》《每一个自然长大的孩子都是天使》什么的,差不多有上百万的文字量;内容不见得有多少新意,文字还算活泼。
另外,关于教育,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兴趣,此类的阅读与写作也一直没有停止。
校长读书,老师才有可能读书,然后学生就会读书——学校就是读书的地方嘛。一定有人担心这样的问题,假如校长整天都在读书的话,他哪里还有时间管理学校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认真思考过后,答案就是两个字——呵呵!◇
元 元人集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