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灭天花

2017-10-18 05:33:10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种痘牛痘宁国

◎ 吴 钩

接种疫苗灭天花

◎ 吴 钩

清代医学家朱纯嘏的《痘疹定论》中载:宋真宗时,丞相王旦的儿子王素得了天花,王旦便召集了许多京师名医探问治疗的方法。有个来自四川的医生说,峨眉山有位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二十多天后,神医被请到京师,他观察了王素的病情后说:“这孩子适合种痘。”神医次日为王素种痘,七天后王素发热,又过了12天,痘已经结痂,王素度过了危险。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一次天花疫苗接种。

最早的天花疫苗接种方法,是利用天花患儿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这种种痘法也叫“人痘法”。

痘苗的痂或脓汁叫“时苗”。用时苗接种的人痘法,一开始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接种的致死率约20%。后来,医生发现,如果对痘苗加以筛选,选育六七代之后,痘苗的毒力就会大大降低,几乎不再致死。这种选育出来的痘苗就是“熟苗”,熟苗的致死率降至0.33%。

这种比较安全的熟苗最早出现在明代隆庆年间。此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病人的死亡率高达80%以上。这场天花的流行,也促成了种痘法的推广,正是在这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明代医生发明了熟苗接种法。

当时许多医生家中都保存有熟苗。一开始擅长种痘的医生以宁国(今属安徽宣州)人居多,后来有个溧阳(今属江苏常州,与宁国接壤)的医生从宁国医生那里窃取了一些熟苗和熟苗的培育之法,然后把培育熟苗的秘诀售卖给其他医生。买到熟苗的医生以此救人并获利。由于培育熟苗的技术比较成熟了,所以医生会在自家和亲戚家的孩子身上传种痘苗,并把这叫“养苗”。

入清之后,顺治死于天花,康熙也得过天花,因此康熙对天花的传染非常警惕,下令推广种痘法。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种痘法传入俄罗斯,然后经中亚传至英国,英国很快成为欧洲的人痘接种中心。1733年,法国的伏尔泰发表文章,鼓励国民积极种痘。当时欧洲的接种方法是用小刀割破手臂皮肤,再种上痘苗。

此时的痘苗,尽管已经比较安全,但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大约18世纪末,英国一位乡村医生琴纳发现,奶牛的疱疹能传染给挤奶工,而感染了其中一种疱疹(即牛痘)的挤奶工不会感染上天花。换言之,牛痘的脓浆可以预防天花。而且,人感染上牛痘的症状非常轻,不会致死。于是,一种比古老的人痘法更有效、更安全的种痘法—牛痘法被发现了。

19世纪初,牛痘疫苗在中国东南沿海传开。当地出现了一种新的职业,叫“痘师”,他们经传教士医生的培训,在中国展开接种牛痘的业务。牛痘术发明人琴纳说,中国人似乎比英国人更信赖牛痘术。当时在欧洲,许多人都认为,种过牛痘疫苗的人会长出牛角、牛毛。

从宋朝人发明人痘到英国人在此基础上发明牛痘,人类与天花的战争持续了大约九百年,天花是第一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被正式宣布消灭的人类疾病。

编 辑/灯 火

猜你喜欢
种痘牛痘宁国
广州普种牛痘的城市记忆
沟梁梁也要奔小康
黄河之声(2020年6期)2020-10-21 10:14:00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北方城市对天花的预防
——以保定市为例
长江丛刊(2018年9期)2018-11-15 04:48:33
稷山一片枣红天
黄河之声(2017年19期)2017-12-16 16:25:19
起源时间与传说流变:种痘术早期发展史二题
爸爸妈妈,请放下手机
古中国情思
黄河之声(2016年22期)2016-04-01 06:32:50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
淮海医药(2015年2期)2016-01-12 04:33:27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效果及对血清IL-2、TNF-α的影响
牛痘疫苗兔皮致炎免疫提取物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