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如何进行融合发展

2017-10-17 09:33王执中
经济 2017年18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金融科技

王执中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非遗文化的传承是非遗手艺人、引领者、护航者、实践者、发展者一辈子引以为荣的终身事业。

非遗传承之路,基于传承,根在创新。

不善于传承,创新就没有根基;不善于创新,非遗文化就没有活力。传统文化的根基越深,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的底子就越厚,融合创新的着力点就越多,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非遗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要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会积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能够传承至今的文化样式和作品大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需要在科学辨析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使之尽可能融入现代文化,成为现代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元素和根脉。

非遗传承之路,始之创意,融于市场。

非遗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制造”向“文化创造”转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文化创意和设计能力不足、文化产业链不完善、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必须在进一步激发创意的同时推动创意与市场融合。为此,应在横向融合与纵向延伸两个维度上寻求融合发展的途径。首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横向融合,大力发展设计和营销,以打造品牌、提高质量、提升附加值为重点,有效提升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其次,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链上纵向延伸,以核心的创意设计带动后端的产品制造、配套服务、衍生产品、品牌服务、市场营销等联动发展。

非遗传承之路,源于文化,载之科技。

科技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发展样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途径空前丰富,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展现出广阔前景。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首先是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其次是推动文化内容与新科技成果融合,创造新的文化业态。当前,文化建设正步入大数据时代,文化与科技融合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应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文化与科技融合规划,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良好政策环境;加快人才培养,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传功、传习、传承是每一位非遗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当今世界,各种竞争与日俱增,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却刻不容缓。如何走好非遗发展之路,市场开拓与创新思维必不可少,历史承载的非遗瑰宝是人类文明发展史隐含的无形财富。非遗产品品种丰富,各具特色,但资金匮乏、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着实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拓宽渠道,开拓非遗投融资市场,资金对接、业务对接、人才对接彼此扶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是非遗正确打开的方式。

文化、科技、创新、金融将成为非遗发展的核心动力。21世纪的我们,对文化并不陌生,它就像一杯沁人心脾的茶时时伴随左右,不管是因为生理需求還是精神需求我们都需要“它”来维持平衡,实现价值;对科技的认知比较宽广,它就似清晨的一缕阳光暖化人心净化灵魂,人类的衣、食、住、行、娱、游、购都离不开“它”;对创新的发展及了解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设备创新、人才创新,当然一昧盲目创新也是不可取的,必须结合当今时代发展所需和人心所向进行创造性思考;对金融的理解,金融包括股票、基金、期货、期权、债券等金融衍生品,而每种金融衍生品所创造的价值和收益是不同的,但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

不管是文化科技,还是金融创新,都是推动非遗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主力。当下的我们,需加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调整好心态,一步一个脚印为非遗事业贡献出我们的力量。相信不久的未来,非遗文化将成为家喻户晓的精神食粮,成为国际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全新的世界文化之巅。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金融科技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P2P金融解读
科技在线
文化产业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