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威
摘 要:黄宾虹是近现代中国画坛的伟大艺术家,尤其在中国山水画上的成就,在美术史上有着突出贡献,他精研传统并在传统上大胆创新,把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他的作品里包含着丰富的现代文化内涵,他的绘画思想对于传统的深刻反思,独到的审美感受,对笔墨形式的再造以及中国画“内美”之审美境界的展开,均对后来的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指导性和前瞻性。因此,本文笔者深入研究了黄宾虹美学思想,追本溯源,彰显中国绘画风格,重塑艺术美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绘画思想;艺术创造;审美境界;笔墨技法
黄宾虹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黄宾虹的美学思想在山水画方面的艺术魅力从未间断,经过时间的磨砺、融合、凝聚、发展,它已经独具神采,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国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山水画也通过黄宾虹的美学思想在不断革新与改变,山水画的创作从观念到技法都发生微妙的变化,充分体现黄宾虹绘画美学启迪和影响作用。本文笔者从几方面对黄宾虹绘画美学思想进行简要阐述,力求深入了解黄宾虹绘画表达的艺术理想,充分发扬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增强绘画美学艺术的感染力。
一、黄宾虹美学思想哲学基础
黄宾虹先生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样式,他的思考和实践拥有浓厚的时代文化气息,他结合自身丰富人生阅历和知识,以高度的洞察力和对艺术的热情,充分展现了对中国画发展的独特创造与见解。黄宾虹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化,他本人早年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他画学的哲学基础,就建立在“道心”之上。提出道尚贯通,学贵根柢,名家画作,是集众家之所长,得参天造化于一身,学贯古今、纵横万里,而不受传统顽固思想限制。道尚贯通思想也成为黄宾虹一生遵循的重要思想。黄宾虹绘画美学思想弘扬了传统文化精髓,体现了未来价值和现代意义。
二、黄宾虹绘画哲学与内在精神
(一)黄宾虹绘画哲学
绘画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学境界,黄宾虹能够将绘画艺术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这也是艺术家开放艺术思维与表征认知观念形成的重要表现。开放思维是自由认知、积极探索的重要前提。黄宾虹绘画作品价值在于其气势宏大、包罗万象,它展现了画家自身内心对自然的感受,独特的文化认知关系、时空风貌以及艺术上的哲学思想。老子思想认为“道”衍生万物,听之不闻、视之不见、搏之不得,从中也可得见“道”是超越感官而存在的,它的独特性决定了人们只能在创作过程中和认知过程中体会和掌握。黄宾虹先生很好地理解这个“道”在艺术上的精髓所在。因此,这也提示我们要透过事物表面,通神达意,以物象取其真谛,以虚怀若谷的胸怀去领悟宇宙自然的广阔,将绘画艺术提升到新的精神境界当中,进而从有限的表面物象挖掘出无限的奥秘。
黄宾虹绘画是在掌握其中奥秘之时所作,山水画作有自然之性。正是如此,这是一种难以单纯依靠感官系统感应到,只能依靠于“无限”体悟,并凭借具体形式展现的技巧现象。这是一种修为、一种精神、一种对艺术的高度概括与归纳,这种深层次的艺术形式掌握是通过“道心”表现出来的。根据相关经验总结可知,人类的各种感官所能产生的客观对象感知都是有限的,这是正常的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比抽象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的内涵潜能表现形象,在成为获取对象时,所能够释放的潜能也是极为有限的。从黄宾虹绘画美学思想的角度来说,绘画不应满足于短暂的视觉愉悦性和表面上的美化、人类情感、偶然的灵感,而是要从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和可靠性入手,进行自然规律的深入研究。通过宇宙自然本质的认知增强人们对社会的了解和对“道”的认知,让人们能够透过事物表象回归事物本质内在美。因此,黄宾虹不断强调艺术家要从表象看见本质,逐步深入内部追求事物的运动及生命规律,以“俯仰自得”精神探索宇宙完善以及自然发展规律,进而掌握无穷无尽的生命本质,真正领悟“道心”所在。
(二)黄宾虹绘画精神
作画不能只画眼睛看到的物象,如外表色泽、形态,这样的作品所表达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作画一定要画出其本质,体会其内在美,画其貌更画其神,把意境、自然、感受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在自然的环境下修身养性、提升情怀、净化人格,把心静下来,把审美认知能力和修养提升上来。画中的意境与神韵,并非是眼睛所看到的,而是感悟到的,是一种感受。
黄宾虹先生的作品把人的精神、人的品格和人与自然关系体现在画作中,作品给人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从黄宾虹先生的作品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先生的人生哲学观,他深入挖掘和探索中国哲学的意义,将人类观察思考范围扩大到人生、社会乃至整个宇宙,这也印证了老子道学理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宇宙人生论,人要顺应自然发展规律,顺应“道”的发展,并从宏观及微观角度审视“道”的总体对立因素,理解万物生生不息,万物是永恒且变化的。
黄宾虹从对宇宙的深察體悟中,把这种认识本体的哲学概念和范畴深化为抽象的思维能力,使作品的艺术形式的背后建筑起自然、神韵、意境、观念相结合,极具潜在理性思辩的艺术思想。在创作实践上,形成由阴阳关系而生成的黑白系统。
这种黑白是黄宾虹画面经常出现的形式,他是以视觉造型为中心通过笔的运动形成黑色的可视形象和白色背景相衬托相呼应。然后,再以审美心理为要凭,产生感应性的黑白变化,这种变化, 是认知活动的递进,升华为一种观念一种形态。黑是实,白是虚;黑是密,白是疏。二者既是对立,又是统一。黄宾虹画作的成功也是在于对黑白元素的充分利用,真正实现了黑与白的对立和统一。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白是显现光亮,黑是隐匿黑玄。绘画掌握了显现出的事物关系,才能潜匿住自己的本真,使其表现如同宇宙中的事物一样,增加含蕴的层次与质量。黄宾虹的山水画为“浑厚华滋”,“浑厚”是指黑密厚重,即物质的质量性,为黑;而“华滋”则为物象表面所呈现的特征,是白。所以,老子所言之“白”,并非虚空无物,它可以是质地、是空间、是表象,而这一切都具有物质的质量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白”是“黑”的扩散,“黑”是“白”的凝聚,二者相生相伴,互为不足。这种黑白关系也是中国画的精神所在。endprint
通过对黄宾虹画作的深入分析可知,他虽然描绘的是黑白固定关系,但他能够利用笔墨塑造物象信息。黄宾虹画作线条抑扬顿挫、用墨浓淡干湿掌握适度、缓留疾徐极有章法,又形成了黑白层次的抽象化。黄宾虹绘画美学既体现了物象实体面相交换的抽象与综合,同时也体现了宇宙自然生命力动感,他单凭笔墨的黑白,从黑白看透物质表象,黄宾虹称自己七十年前的作品展现平实,晚年体现虚实,这都是人的认知变化所产生的。画夜山,山行尽出,高层开朗,充分体现了山体的庞大巍峨,处处是黑,黑中透亮,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意藏深处,处处写意,藏于黑,露于白,展现了墨色的万千变化,完成了黑白立体转换,千变万化,浓淡相宜、轻重缓急皆是特色,物尽其用展现无疑。绘画从物质角度来看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的实质化,白的虚空变化,我们应当充分体现出中国画的理性精神和智慧,寻找到精神奥妙与智慧哲学,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三、黄宾虹的美学思想在笔墨中的运用
在当今多元的时代背景下,画家都通过不同的方法手段进行创作,形态面貌和个性风格各异。当代山水画艺术形态在艺术家们思想观念和表现语言的不断更新的作用下,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产生了很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的新风格、新样式。但在当代山水画用墨之法上还是以黄宾虹的“七墨法”为基准,包括“焦墨法、浓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黄宾虹在给弟子朱砚英的信中,对“七墨法”具体阐述是:一曰浓墨法。钻石燃松,唐人用之;二曰淡墨法。李成寒林,始于五代;三曰破墨法。以浓破淡,以淡破浓,宋诗元画习见题咏;四曰积墨法。董源、巨然、元梅沙弥特工其术;五曰泼墨法。唐人王洽,北宋范宽、郭熙、荆、关、董、巨,南宋刘、李、马、夏,元季四家各尽其妙,用于远山沙滩为多;六曰焦墨法。宋元名家用破点笔;七曰宿墨法。倪迂渴笔,墨含渣滓,精洁不污,厚若丹青,惟僧渐江为得其趣。不善学者枯硬污浊,形其丑恶。此外,黄宾虹在《画法要旨》中又对“七墨法”作了更为详尽的阐述。黄宾虹认为:七种墨法齐用于画,谓之法备;次之,须用五种;至少要用三种;不满三种,不能成画。黄宾虹除“七墨”法外,还有“渍墨”“亮墨”之说。渍墨之法着意于“落”得笔迹墨痕,跃然纸上,有墨华鲜美之感。亮墨:墨为黑色,故呼染一层墨,或点以极浓宿墨,干后,此处极黑,与白处对照,尤见其黑,是为“亮墨”。亮墨妙用,一局画之精神,或可赖之而焕发。之为黑墨,用之得当,变墨为亮,可称之为“亮墨”。
四、弘扬黄宾虹绘画思想
黄宾虹在艺术上的这种精神和执着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黄宾虹竭尽一生时光在绘画事业上,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作品,他带给我们一种精神,包含着对事情的坚持不懈、对艺术的渴望与探索,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黄宾虹是真正意义上的引领着。
通过黄宾虹绘画美学思想研究可以了解到,中国画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意义不会因时间或是空间变化而消逝。中国画的意义真正存在于人们的精神层面,中国画充分展现了生命的灵动活跃。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中国画中活泼的生命形式艺术和精神层面意义。黄宾虹并不是单纯的画家,也不认为绘画是简单的个人行为或是谋生手段,而是集修道者与传道者于一身,利用日常修身养性不断提升身心修养,并以心源磨练笔性、墨韵,孜孜不倦地进行书简、著述、讲演讲授,使其能够生生不息,以艺术为人生。他矢志保证民族本色的精神文化研究,积极寻找新的艺术发展契机,全面提升绘画美学境界。我们也应提倡和学习黄宾虹的这种精神、勇气与毅力。
五、结语
黄宾虹绘画美学思想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艺术的实践、研究精神应当提倡和弘扬。通过上述分析和研究,黄宾虹绘画美学思想不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博众之所长、集多方优点于一身,看清了事物的多面性,真正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当代绘畫艺术家也应积极投身到更深层次的研究当中,在保存民族本色的同时不断提升我国绘画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姝宏.漫谈黄宾虹山水画中“点”的技法与意蕴[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田飞.黄宾虹山水画与印象派风景画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陈斐鹏.黄宾虹晚期山水画设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4]王力申.黄宾虹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内美”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5.
[5]朱晓燕.黄宾虹绘画美学思想[D].郑州大学,2005.
[6]金元卿.黄宾虹思想及其绘画美学演进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
[7]周颖.黄宾虹绘画艺术中的“黑”与“白”[D].沈阳大学,2015.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