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旭晖
摘要: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提出“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教育,该文件充分重视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由此可见,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是具有难度并且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也对课程改革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我国高校教育中,一些地质类专业,只重视矿产资源的勘查,不关注资源开发,很多高校将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的课程分开上,本文立足实际,根据我国教育部对于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对地勘矿产教学的改革,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提高地勘矿产教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矿产资源;地质勘查
地勘矿产教学的内容涉及知识面广、实用性很强,涵盖地质学、矿物学、环境保护学等等,除了涉及地勘矿产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勘查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型非常强。传统的地勘矿产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边听边记,属于灌输式的教学,长此以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对地质勘查、煤炭及石油等矿产资源的需求在日益增长,这就决定了对该方面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地勘矿产教学方式必须能够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教学方法要通过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与时俱进,以强化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1.整合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基本结构
以“就业”为导向,强调技能培养,来构建课程设置,实行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整合,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只有把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才能够领会贯彻其中的知识,才能学出成效。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局限于教材中对理论的概括与了解,缺少对实践的认知,不利于学生掌握实践运用的能力与知识。为此,应该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整理,实行模块化教学,使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地质学基础》中,内容分为绪论、地球的基本特征、矿物与岩石、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地壳演化简史、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几个章节,该书又对每章节进行细分。学生在这样的模块整合中能够清楚各模块的专业知识与学习目标。同时,教师也能够提高教学成效。总之,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知识进行模块化整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创新教学手段,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地勘矿产教学课程中,会有一些内容使学生在概念和形成原理上难以直观地理解,比较抽象。举个例子,诸如褶皱与断层的形成机制这个知识点理解起来就较为抽象,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理解。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改变原有的授课手段,充分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各种直观地图解材料,比如地质挂图或者模型,让学生产生直观地视觉感受,能够从生动的表象中掌握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将抽象的概率变得直观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复杂的理论变得生动化、简单化,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灵活应用,培养出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拍摄实地教学视频,在实现基地就地取材,让学生在课上能够通过直观、形象的视频讲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将知识讲授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3.丰富学习形式,增强实践教学
地勘矿产教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自然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地勘矿产专业知识的最初阶段,正确的教学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一种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增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通常情况下,学校在校内实践的地点基本集中在实验室,这就需要学校要加强和完善基础设备,比如一些地勘仪器,显微镜、各类膜片、地质挂件。教师在选择教材的内容时,要注重与地质模型或者实物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的剖析能够和实物联系起来,讲授的内容能够在实物中让学生看到。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制一份地质挂件,并进行细致分析与阐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三大类岩石的认识实验中,教师要拿出各类标本模型,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对各类岩石标本进行认识与对比,并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出其结构特征。学生们可以结成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对岩石认识、分析、比较、总结的学习过程,讲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行为,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分析与解决能力,在课堂上與教师和同学完成学习上的互动。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思维,能够在教材和参考资料中对一些地质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课堂互动讨论的昂视,让学生在学习的课堂氛围中彼此探讨与交流,再由教师总结观点,做出分析。这种方式,既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观点,又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锻炼了思考的能力。
4.实训基地的建设及外延式拓展
相对于一些常见的工科专业而言,地勘矿产类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各大院校结合当地地质条件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很有必要,现在很多院校的实训基地主要是应用国家现有的典型地区,如北方的秦皇岛柳江盆地实训基地,中国地质大学的周口店实训基地,南方的嵩山、峨眉山实训基地等,这些实训基地确实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例如秦皇岛实习区华北地台的地质特征相当典型,比如周口店雾迷山组巨厚层石灰岩的构造特征相当典型,不仅是作为学生的实习区,还有好多国内外的构造地质专家在此地进行科研研究。但是,这些实习基地毕竟很多并不在学校本地区内,如果考虑侧重学校本地区实习基地的建设大有裨益,学生的实训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就是按照人才培养计划依然对上述的典型实习区进行认识及生产实习,另一方面建设本地区的实训基地,基地主要以三种形式对外开放,第一种形式是学生专门的实训周,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赤峰市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端,特别是赤峰—锡林浩特成矿带上可以有多个区域、区段可以作为实习工作区,此成矿带上不仅区域地质特征明显,而且多金属矿产丰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很有必要;第二种形式基地的外延式拓展,可以做很多的理实一体课程改革,例如《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可以直接在基地结合教学资料进行教学,比如断层、褶皱、节理等次生构造,如果在基地让学生直观进行观察,要比课堂内的讲授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要更有效果,例如《矿床学》这门课,要学习热液型矿床,本地就有铜多金属热液矿床,可以直接让学生在矿山进行观察,要比在教室讲解热液矿床更有效果;第三种形式就是基地外延式拓展的另一方面,就是基地的共享,可以共享给其他相关兄弟院校及社会组织,让基地资源可以更加充分的得以利用,所以笔者认为实训基地建设和外延式拓展很有必要。
5.结论
教师的授课方式固然重要,但在地勘矿产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与实践运用的教学方式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地勘矿产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各个高校要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能够探索出既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又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总而言之,教学改革是一件大事,可以说是提高各个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与核心,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出质量过硬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