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
从上半年的销售数据来看,我们一直在预判和担心的情况终于出现了,那就是增速进一步放缓,消费升级带来的结构性调整向纵深发展。
2017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销售完成1335万辆,比2016年同期增长3.8%,这个增幅在上年基础上回落了一半还多。记得年初有不少业内人士对今年的汽车市场增长进行了预测,比较集中的预测是在8%左右,保守的预测也在5%,3.8%的实际增幅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而且这个数字之低是中国产销突破千万辆规模以来的首次,值得我们格外重视和思考。
我曾经讲过,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低增长、微增长甚至是某个阶段的负增长,都是可能的。上半年的情况说明,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不断攀升,我们离发达国家成熟市场1%-3%的真正微增长已经不远了。这个数字的另一面就是,我们将会面临新一轮更加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在今年6月的全球汽车论坛上,不少车企老总都坦言汽车行业真正的苦日子还没有到来,认为5年以后回想今天的市场情况会很怀念,我认为这是很冷静和准确的预判。
我们再看看几个主要细分市场的数据:上半年SUV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7.03%,轿车销量同比下降3.30%,MPV销量同比下降18.35%,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4%。我们清晰地看到,作为增长主力军的SUV和新能源车增速大幅回落,曾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的MPV不仅没有成为领涨的新生力量,反而成为领跌的细分市场。消费升级的大潮确实改变了市场的产品结构,2017年上半年,一直起着定海神针作用的轿车,销量不增反降,销售占比为49.49%,跌破了50%;SUV销售占比则从2015年的30%到2016年的37%,再到今年上半年的41.47%,不仅快速接近轿车的占比,也接近了国际成熟市场的比例。
再参考一组数字,大家就会更加洞然。中国汽车保有量2012年首次破亿,今年预计突破2亿辆,同时,私家车占比从2000年的不到40%上升到2016年接近90%。私家车成为消费的绝对主力,普通家庭汽车消费的转型升级正是市场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
2016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81万辆,增幅逆转成为正值;2017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同比增长超过30%,增幅迅速提升。在国内市场增速严重疲软的时候,出口的高增长确实让人振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过了首次从100万辆跌落的摔打和磨练之后,中国汽车出口的二次崛起会更加平稳和持久,国际市场一定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增长的新引擎。
另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是,在自主品牌总体继续增长、部分企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些合资品牌的销量却出现大幅下滑甚至腰斩。我们不排除国际环境的影响,但那一定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產品永远是竞争的第一要素。自主品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产品的转型升级功不可没。但这一轮产品的转型升级主要还是体现在以SUV为代表的品类的转型升级,而且其潜力也快挖掘到极致。接下来一定是品质和品牌的升级,也是产品升级的高级阶段。无论哪个国别的品牌,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之后,自主品牌一定会面临全新的更加严酷的竞争局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