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妫
摘要:非税收入可以说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非税收入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经过各级政府多年治理,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开始逐步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但由于理论研究的欠缺和实际工作中部门利益的掣肘,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事业行政单位非税收入的管理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以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非税收入;财务管理;对策
一、非税收入的概念
“非税收入”是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末从国外直接引进的概念,英文“non-taxrevenue”,随后就有学者开始对非税收入方面进行学术研究。我国最早出现“政府非税收入”概念的国家正式文件是发布于2001年1月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以及后来的财综[2003]29号文件和财综[2004]53号通知。国发[2005]9号使用的也是“非税收收入”的概念,提出“改革和完善非税收收入收缴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33条也使用了“非税收入”的概念。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非税收入”这一概念。有学者提出用“准税收”、“财政非税收入”等概念,但现在我们一般称之为“非税收入”。在有的论文中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也可简称为“非税”,本文简称为“非税收入”或“非税”。虽然一些西方国家并没有使用“非税收入”的概念,政府税收收入表上无此名称,但在政府税收收入表中包括了相应的收入,例如德国、法国。
那么,如何概括“非税收入”的含义呢?笔者认为,广义上的非税收入是指税收之外的所有政府收入,包括社会保障基金、政府转贷回收成本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狭义上的非税收入,则是指“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它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资金收入。”非税收入的性质属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彩票公益金、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罚没收入、政府主管部门的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本文所要研究的非税收入是狭义上的非税收入。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出多门、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脱离实际
我国目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中央和省级两级管理制度,按其隶属关系分别由国务院和省级物价、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其中项目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以财政部门为主,会同物价部門;征收的标准以物价部门为主,会同财政部门。这是一种相互交叉、多头控制的运行机制,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大幅度上升,且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执行时漏洞频出:一是人为割裂收费管理的内部联系,将收费项目和标准管理分离;二是脱离了实际情况,使用按同一原则对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进行调控,不仅不便于适时调整某些收费标准,将收入“蛋糕”做大,更不利于依据公共财政经费保障跟进情况适时降低某些收费标准,减轻社会负担;三是管理收费的不同部门,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分析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存在差异,加之国家法律约束的乏力,导致一些收费项目在中央不审批时就分散到地方审批,从一个不批准的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审批,更改得不到批准的名目从而得到审批,这些都是导致非税收入无序扩张的体制因素。
(二)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着不足
首先,事业单位预算时间上的滞后性。事业单位预算年度时间是从公历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但大部分事业单位完成预算并且实施的时间是在预算年度内的四月份左右,而前几个月实际执行年度则没有预算可依或者只能按照前一年的预算来执行,预算的这种滞后性必然会导致预算在年度开始就已经脱离预算的管理,这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预算执行力度。其次,大部分事业单位仓促编制预算,没有对以前年度的支出结构以及其他因素进行认真分析,不对未来有关事项进行科学预测,这种情况下编制的预算可操作性必然不佳,不仅不能有效控制以前年度的不合理支出项目和超支金额,而且还难以准确预见执行年度实际需要的支出金额。在这种情况下,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调整的现象比较普遍,进而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
(三)财务管理人才缺乏
在我国,一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后续教育,专业技能水平不是很高,在对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方面认识不透彻,不够努力,在工作中漏洞百出,难以正确运用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国家财政拔款兴办,没有形成对财务管理人员有效的激励机制,没能树立更新知识和进行后续教育的意识,尤其是没有在工作作风上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意识。另一方面,大部分事业单位一直是收入比较稳定的财政供给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忽视管理单位整体财务收入和支出,没有足够重视单位的经营效益。此外,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就工作论工作的层面,较少对相关财务管理理论进行研究,没有对事关社会全局的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导致财务管理理论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
三、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依据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积极改变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状况,政府不再从事经营性产业和竞争性行业的投资,应该重点保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以及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千方百计地保证把政府应做、必须做的事坚决做好,保障政府职责范围内应办事项的资金供应,把政府不应做的事予以排除。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需求和财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规范政府非税收入还要结合加快机构改革步伐、合理分流安置现有收费人员等工作。
(二)正确编制事业单位部门预算
我国目前实现财政管理的基本形式是部门预算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管理指的是“各事业单位的所有经费收入和支出都由事业单位自身负责编制,并将其提出的预算方案报本单位的预算管理职能部门,当其编制的预算方案经预算管理职能部门审核通过后,再将其上报单位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我国各事业单位进行绩效管理的依据就是部门预算,无论是对内部各个责任单位绩效的考核,还是评价,都离不开部门预算。因此,正确编制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是事业单位有效地进行绩效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事业单位的基础性工作。每个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其主管部门事先确定的相关标准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对经费预算进行安排。事业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特别注意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要保证安排预算资金分配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即事业单位在安排所需资金时统筹兼顾,既考虑重点又兼顾一般,而且合理分配各支出项目。同时,各事业单位要使部门预算清晰明了,尽可能地细化相关的预算支出明细。这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预算的有效执行,而且还便于事业单位事后对其绩效管理进行考核和评价。
(三)加强财务人员教育和管理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加强财务人员教育是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环境中,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同样,即使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也需要接受财务方面的高等教育,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在我国事业单位中着力加强大专及以上的学历教育,充分利用函授、电大以及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继续学习,全面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和实践水平,更好地指导财务管理工作,为做好新时期财务工作奠定基础。
四、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帮助更好的提升我国事业单位的竞争能力。尽管我已在广泛参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由于本篇论文成文较为仓促,再加上个人理论水平有限,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不足,所以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此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