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才艺教育当作素质教育

2017-10-16 04:55冬青谭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涂鸦关怀人性

■ 冬青谭

莫把才艺教育当作素质教育

■ 冬青谭

进行素质教育的原则应该始终如一,即始终从对人的关怀和理解出发,归于对生命、宇宙的关怀和理解。

张冬青: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分校中文系,同年任教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16年创办日日新学堂,并提出“自然而然”的教育理念。著有诗集《可能生活》,合著《中国古代教育研究》,论文《“亭”之于京剧的文化意蕴》《诗意红楼——论红楼梦的诗化人生》等

会弹琴但不懂音乐,会画画但不懂美术,会书法但不懂神韵,会跳舞但不懂舞蹈……这就是当代艺术教育应试化的结果。

艺术,由美与人性构成。美与人性的关系不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是:美的形式即是美的内容,人性的内容就是人性的形式;进而美就是人性,人性即是美。

中世纪的欧洲,高等教育刚刚兴起,只有四个硕士学位:文学、神学、医学、法学。有意思的是:要想获得神学、医学、法学学位,必先获得文学学位。这应该就是重视通识教育的传统。再向前追溯到柏拉图,他认为,人应该在18岁之前接受艺术教育,18-20岁接受体育教育,20-30岁接受科学教育,30-35岁接受哲学教育,35岁之后可以成为哲学家,可以从政。可见,文学的教育、艺术的教育是人的教育的基础,基础肥沃了,才有未来的生命的茁壮。

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家都懂得一二,国家的号召也响彻大中小学的上空。但是,落实下来就变成了校园大跃进风格的文体活动,变成了各种艺术考级和培训的利益链,变成了既让父母辛苦又令父母沾沾自喜的儿女的才艺学习。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教育里没有人、不懂美。

怎么办?首先,作为最不想坑孩子的父母,先厘清一些概念。素质教育重要,人人都在说。但什么是素质教育?人为什么要有素质?去查百科全书能查出很多定义,我们先抛开它们,用日常的语言去理解。人为什么要有素质?是因为人希望有尊严、高贵、优雅、幸福地生活。又是因为人是对自己的生活有觉知意识的一种生命。这是自然的恩赐。为了表达这样的愿望和思索,为了实现这愿望,人类发明了文学、艺术、美学、哲学、宗教、科学……习得和发展这些发明以升华生命的品质就是素质教育。进行素质教育的原则应该始终如一,即始终从对人的关怀和理解出发,归于对生命、宇宙的关怀和理解。或者从对生命、宇宙的关怀理解出发,归于对人的关怀和理解。素质教育的方法也只有一个:培养感受力。有了感受力才有理解力,才有创造力。应试的方法恰恰首先破坏了感受力,然后是理解力和创造力。一个被知识碎片塞满的孩子,就像所有毛孔被堵塞了一样,他的感知慢慢就死掉了。当孩子记住第几根手指拨第几根弦、第几号表情配合第几个动作时,艺术就死掉了。

所以,与其让孩子奔波于各种才艺培训班,不如先带孩子每周去听音乐会,去看芭蕾舞,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在家听经典的音乐、戏曲,看艺术画册,阅读,等等。

艺术是最不功利的,如果教育把艺术功利化了,是在杀死艺术,毁灭美和人性。

碰撞:写在“视觉的盛宴”美术展之前

在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具有审美品位、富于创造力的人。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天性中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呈现与成长,教师或家长不能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才会无拘无束地展现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美国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生理的、感情的、社会的等多个领域的整体发展,而创作过程对儿童整体发展最为重要,因而,罗恩菲尔德强调创作过程,忽视创作结果,明确指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创作过程而非完成品”。罗恩菲尔德的美术教育理念与日日新学堂美术教学的理念也是高度吻合的。

日日新学堂在多年的美术教学探索中,一直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把握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有益于儿童发展的美术课程,在教学过程,始终以儿童为中心,以爱、美、智慧、自由为指导,融合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西方的美育教育理念相碰撞,相激荡,相融合,希望探索出日日新特色的美术教学思路,并日臻完善。

日日新学堂在做自然笔记的孩子

涂鸦:学前阶段的儿童美术发展

学前阶段,是儿童的涂鸦阶段,是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在涂鸦中,先是无意识地涂鸦,然后是有意识地涂鸦,孩子表述了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发现,看孩子的画,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述说的内容;对孩子来说,通过让别人“听”,他的画才有了意义,他用涂鸦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乐趣所在。

兴趣: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儿童美术发展

小学一、二年级是低年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尝试表现,使用基底线作为建立事物秩序的表达方式,也开始有了将事物抽象化和图案化的能力。在日日新学堂,深为认同每个儿童都具有创作性,具有独特的潜能和天赋,儿童对各种各样的形与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总是忘我地投入。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足够的时间,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表现出来。

转化: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儿童美术发展

小学三、四年级是中年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有一定的形体概念,一些孩子在画画时开始向具象方向转化,开始对环境有所认识,用代表性物体表现环境,作品更接近现实,更有细节,逐渐注重所描绘物体的逼真性。爱欣赏立体感强,明暗变化丰富,色彩真实感强的作品。这一时期孩子的想象力及形象记忆能力方面发展逐渐减慢,通过接触各种不同的绘画风格来开拓、提高并深入孩子在绘画方面的兴趣,并将孩子对绘画的热情转变为努力的动力。

真实: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儿童美术发展

小学五、六年级是高年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理智萌芽,具备一定的写实表现。他们对过去画的东西已经不满足了,要求画得更“像”了。不只形状、颜色上要求真实,而且初步有了立体、空间的感觉(视知觉有了一定深度)。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使他们的积极性有时受挫,创作的激情也常有起伏。这是10岁以后创作的心理变化。这一时期在课程的设计中多了解一些绘画知识,初步学习一些绘画技法,会巩固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这些阶段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并非泾渭分明,每个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持续地观察,给予适当地指导与支持。

猜你喜欢
涂鸦关怀人性
创意涂鸦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创意涂鸦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功能与人性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涂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