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喜恒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用团体辅导效果研究
——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赵喜恒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本研究为笔者在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团体辅导技术,选取2016级2个平行合班的122名高职艺术类学生组成实验组和普通组,借助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调查结果来对比教学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普班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表示满意的为76%;64.5%的学生希望能活跃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班83%的学生对本课程授课形式、教学效果满意。表明引入团体辅导技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
团体辅导;教学应用;效果研究
2016年8月20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服务,加大基础性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而高职院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针对全体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在校学生心理特点,为满足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具体需求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学习,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掌握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理解支持学院心理咨询工作。同时帮助学生清楚了解自我心理现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心理调适,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适应力。以及认真研讨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困扰,及时疏导,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亲身感受、体验尤为重要。而通过学生评教,体现出来的对教师讲授式理论授课模式的不满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强,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2.1 研究目的
自2016年开始,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尝试将团体辅导技术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本研究将教师经过2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探索更加适合针对高职类学生的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主要测试手段,通过对比研究,比较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和引入团体辅导技术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并找出内在原因。
2.2 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对江苏工程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视觉传达专业大一47名普班学生采取传统理论式教学模式,建筑设计工程专业的75名实验班学生采取引入团体辅导技术教学模式(表1),并在授课前、后分别进行了SCL-90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作出统计分析。共发出问卷122份,收回有效问卷122份,剔除多余的2份,共120份,普班问卷45份,实验班75份。
表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入团体辅导方案
2.3 研究手段
本调查于课程授课前对上述研究对象作症状自评量表问卷调查。用SCL-90对上述调查问卷进行了对比数据统计分析,着重分析量表题目中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4个因子。之后笔者对照班级实施讲授式授课,而在实验组授课班级引入团体辅导技术,共开展8周16个课时的教学(见表1),课程结束后进行后测同时结合学生评教经过进行综合分析。
表2 实验组(1组)与普通组(2组)症状自评量表前后测结果比较
通过对表2的各项因子统计值对比可以看出,在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前,普班和实验班学生的SCL-90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别。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的均值分别为1.76(普),1.78(实);1.84(普),1.85(实);2.16(普),2.15(实);1.86(普),1.80(实)。上述统计表明,二组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没有显著差异,适合做普通组。
3.1 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效果测评结果比较
通过对表2的因子数值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实验后,实验组4个因子均出现了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通过学校的学生评教系统统计结果来看,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班,整体教学满意度提升也比较明显。
3.2 实验班引入团体辅导技术教学气氛评价结果比较
笔者为了直观地比较普班的实验班的课堂氛围,在单元授课结束后,借助《团体氛围自评量表》(徐西森编制)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学生对课堂教学气氛的评价是正面的。但是实验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和觉察因子比较对照班级在诚实、接受、兴趣三个选项方面的数值尤为突出。
3.3 结论
引入团体辅导技术的课堂教学法相对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来说,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更为出色。这说明学生更加愿意接受引入团体辅导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特定的教学单元,如第八单元的课堂教学,应该适当考虑以传统心理健康教学方法为主综合运用团体辅导技术。
4.1 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引入团体辅导技术使教学效果提升明显。说明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团体辅导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了相对宽松的共处环境,激发师生思想共鸣,同时,通过游戏,让学生有机会观察他人行为特征和心理变化、可以使授课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学习、观摩。学生在这种轻松课堂教学氛围下可以清晰、有效地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评价;通过反馈身边人的行为不断自我顿悟、完善。
在调查中实验班有相当多的学生说心理健康课程对他们有更强的吸引力,并说与过去相比,感觉更自信。这也证明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团体辅导技术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更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验班教师与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双向沟通,师生之间通过团体活动增强了课堂活力和学习的乐趣,深受学生的欢迎。
4.2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巩固现有成果,继续探索
1)巩固现有实践成果,完善团体辅导设计
通过一轮教学实践,对课堂设计的团体辅导方案进行解析,对细节和实施步骤做进一步完善。为了进一步探索团体辅导对不同特征学生群体的干预效果,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尝试将研究对象进行细分,可按照性别、地域等类别进行归类研究。同时也可以将研究工具进行拓展,将多种心理测量表结合使用,探究更详实的研究效果。
2)进一步探索干预方式,发挥朋辈辅导员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试验中,教师在合班授课时,在组织分组活动的过程中,引导、主持的功能被减弱,活动节奏也会受到不同组别的干扰,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受到一定限制。笔者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团体辅导,可以尝试让班级的心理委员和朋辈辅导员参与进来,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群众基础优势,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虽然本次研究成果证明了将团体辅导技术引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引入团体辅导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的成长发展与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干预效果能否具有持续性仍然有待后续研究。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1
2.廖芳芳.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形式开展高校心理健康课的思考[J].考索·探微,2013(7)
3.张嘉虹.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技校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4)
B
1671-3389(2017)03-56-03
本项目为江苏省心理学会“2017年度能力提升专项计划”一般项目《运用团体辅导创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