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栋+王伟+乔明龙
【摘 要】社科类社会组织具有学术性、社会价值性以及非营利型等特征,在形成和提升社会公共意识的过程中,其作用是非常独特的。管理和发展社科类组织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其自我约束及内部管理能力不足、经济基础弱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将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建设加强,将政府的管理机制改善,以更好的实现监督部门与其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此类组织的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科类;监管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以及组织化程度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社会组织的发展,其也是公民权利以及实现程度的基本表现。社会组织具有能够实现促进社会秩序稳定和谐的作用,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社会推动力力量。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社科类组织是政府进行社会价值以及意识形态宣传,进行社会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是实现公共资源的配置、社会利益表达以及社会共同价值形成的重要组织载体。因而需要依法对社科类的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建设进行推动,以更好的将国家建设和管理的成本降低,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建设的目的。
一、社科类组织的相关特点
社科类的社会组织是研究社会科学以及进行学术交流作为基本宗旨的人合类组织,其根据相关章程的要求,是具有社会价值性、非营利性、学术性、自愿性以及组织性等特点的。
1.社会价值性
社科类组织在具备自身的基本认识和价值的同时,通过共同讨论以及社会参与等方式将自身的基本认识和价值向社会推动,使其具备社会的价值性。组织以及成员生产和传播社会精神文化产品,是形成社会共识的前沿,其组织和成员能够实现价值理念、学术成果以及主流的社会意识和价值体系之间的一致性,是保证社会共识最大范围形成的基础。
2.非营利性
社科类组织不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其宗旨,其是非营利的。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此类组织是公共财产,其利润必须根据相应的法律规定以及组织内部章程用于组织宗旨的实现,以确保组织能够更为健康的运行和发展。
3.学术性
学术研究应该是社科类组织的重要任务,因而其具有学术性特征。社科类组织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理论的创新、思想的生产以及实现文化和思想的传承。社会成员对于整个社会的理论性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此类组织中的教育和传播的影响,其整体的传播能力和研究水平也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4.自愿性以及组织性
社科类组织一般是由社科类的管理者以及研究者自愿加入并成立的,因而具有组织性以及自愿性的特征。此类组织的存在过程以及其发挥作用过程中需要的物质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主要是经过自筹得到的。其建立的过程需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并确定其组织内部的章程,实现权责明确,具有规范的行动以及解决问题的程序和规则。
二、社科类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提出,给社科类组织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求我能够将自身的作用发挥好,使社会共识得以形成,并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去。但是目前此类组织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很多社科类组织的经济基础薄弱
社科类组织很少进行营利性的活动,其内部成员一般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学者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其主要经费来源就是会务费用以及会员费,这就导致此类组织在经费问题上经常会面临困难。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对此类组织的影响是很大的,不利于其进行集体的活动以及深入的交流、讨论,其集体活动的机会减少,在影响组织内部的交流以及问题的深入探讨过程,影响形成集体行动以及共同意识的同时,也对组织扩大社会影响力以及建立现代社会秩序是不利的。
2.一些社科类组织中的管理较为薄弱
根据相关规定要求,社科类组织内部的权力以事务主要是由会员大会及其理事会来决定的。虽然法律法规中对于其内部的相关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受到社会影响力、活动领域以及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其内部管理情况较为薄弱,存在着一些机构不能发挥其相关职能的现象,权力主要集中于高层领导人手中。
3.存在部分社科类组织具有较差的自我约束力
社科类组织进行自我约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需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要求来开展活动以及组织事务;其次是需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对其组织的相关活动、思想以及基本价值等信息进行主动公开,担当其公共责任,实现自我奉献的过程。但是一些组织在成立之后活动很少,其内部的活动和管理过程成为个人事件,主要根据高层的个人意愿展开。另外一些组织对于社会监督的过程不能够主动接受,整体透明度较差。
三、促进社科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依据目前的情况,需要从建设组织自身,管理的方式方法、互动监督的相关模式和机制等方面入手,进行社科类组织的健康发展的推动过程。
1.社科类组织需要将自身的建设加强
要想提高社科类组织的服务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和管理。首先,组织需要确定更为合理、恰当的管理理念、基本的价值和目标。这些因素不仅影响组织整体行动的方向,同时也决定了其自身的管理以及运行的情况。此类组织需要将公共意识确立出来,培养公共服务以及公益精神的理念,以更好的为成员和社会服务。组织需要对其内部的复杂性,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正确的认识,使自身更具备代表性和包容性。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其管理机制,实现章程的进一步完善,以保证其各项功能得到有效的实现。
2.实现政府对于社科类组织的影响机制的完善
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服务的采购、科研项目等方式,将一些社会的热点以及难点问题,一些理论问题委托给社科类组织,由其进行政策方案的设计以及研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能够对组织提出相应的要求,以促进其更为健康的发展。
作者简介:曾昭栋(1995-),男,广东省汕头市人,民族:汉,职称无, 职称 无,研究方向:计算机。
参考文献:
[1]卜章敏.國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社会组织成长路径研究[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4.
[2]马庆钰,贾西津.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趋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
[3]顾爱华.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的内涵、特征与功能[J].中国行政管理,200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