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彩画是中国文物建筑的重要装饰形式,其斑斓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同时,彩画还能对建筑材料—特别是木质材料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延长建筑的寿命。因此,彩画体现了实用价值和装饰美学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本文以新疆伊犁昭苏圣佑庙为例,旨在分析圣佑庙油饰彩画存在问题以及为其保护修复提供简单的建议。
关键词:圣佑庙;油饰彩画;保护修复
一、圣佑庙及油饰彩画简介
昭苏圣佑庙又称昭苏喇嘛庙,位于新疆昭苏县城西北2公里处。它是目前新疆仅存的一座较为完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存彩画技法独特,色彩具有鲜明的藏式特色,配以丰富的精雕细刻,艺术效果极佳。体现了藏传佛教建筑物的“低技术,高艺术”的价值取向。大殿是这座古庙的主体建筑。殿宽17米,进深7间,通高17米,面积为607平方米。梁枋上油彩绘画,多为珍禽异兽,有凤凰、麒麟、雄狮、猛虎、金鹿、猕猴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二、圣佑庙油饰彩画保护中存在问题以及修复建议
(一)圣佑庙彩画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尚未引起文物部门的重视
圣佑庙的保护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引起了新疆文物保护部门的重视,在近些年来也已将保护计划投入实践,但是针对圣佑庙的任何保护,都是主要针对圣佑庙建筑主体的保护以及修复,2015年1月16日,由新疆文物保护中心中心承担的《昭苏圣佑庙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准。但是此方案主要是针对圣佑庙附近绿化以及保护标志等环境整治提出的方案。圣佑庙油饰彩画保护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对油饰彩画的保护投入力度过低。
2.油饰彩画修复执行力度低
2015年通过了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由新疆文物保护中心承担的《昭苏圣佑庙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根据笔者与新疆文物保護中心发邮件确认,此项设计方案并未投入实践,油饰彩画的修复也就一直处于未开始的阶段。虽有保护计划却并未投入实践,显示出了文物保护部门对昭苏圣佑庙古代建筑油饰彩画修复执行力度过低,同时也是未引起足够重视的表现。
3.昭苏县气候条件的影响
昭苏县整体上气候特征呈现出冬长夏短,气温变暖,日温差较大,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季节性丰富等特点。日照时间长以及光照强烈的特点,使油饰彩画颜料变色,改变了其原有的彩画颜色,严重影响了油饰彩画以及整个建筑主体的观赏性。
4.圣佑庙彩画缺少日常的维护
日常的保养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定期进行检查、清理是保证古建筑安全的重要手段。昭苏县圣佑庙由于年久失修,以及其他方面的限制,几乎没有进行日常的维护,不仅加重了油饰彩画的损坏程度,加大了圣佑庙现存的病害对建筑以及彩画的损害,同时也加大了日后修复工作的难度。
(三)圣佑庙油饰彩画保护以及修复的几点建议
1.全面开展文物建筑彩画保存现状的基础调查
首先应该组织自治区内彩画保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其他相关行业,共同实施基础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全面掌握自治区文物建筑彩画的基本现存现状。在全面掌握深入研究文物彩画遗存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文物彩画保护调研报告,指导文物建筑彩画保护研究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2.进行科学的检测分析,研究文物建筑彩画保护的技术路径
(1)对现存的文物建筑彩画颜料、地仗、所依木材以及残损的彩画等进行取样和化学测试,对存在的病害进行统计与分类。结合文物建筑彩画的主要病害问题和风化机理的调查,组织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原真保护技术的集成与研究,对彩画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保护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分门别类提出所需保护修复意见。
(2)选取不同的保护材料进行局部实验与观察,立足于物理保护手段,尽量少用化学保护方法,最后选定合适的保护方法与材料。对普遍共同的残损现象,进行取样分析并做局部保护实验,为保护修复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积累彩画保护实际工作经验。
(3)在进行保护修复工作时多利用现代检测方法,对彩画制作工艺和材料包括彩画结构,颜料、地仗、胶结物的成分等进行系统的分析检测、以了解古代彩画的制作工艺;分析彩画病害的原因和机理;为后续针对性的保护修复及所用材料、修复的效果提供参考及依据;最后为彩画保护修复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保护修复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估。
3.根据油饰彩画病害类型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应该进行针对彩画保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其保存环境的优劣,评估环境对彩画的影响程度。在圣佑庙油饰彩画现存病害类型中,龟裂、空鼓以及脱落等现存病害类型大多是由于温湿度的起伏变化引起的,新疆相关文物保护部门,应当针对圣佑庙油饰彩画所在环境以及其环境对彩画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措施并实施。
4.将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将彩画的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不仅是文物保护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保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科学技术已使文物保护技术产生质的变化,从使用传统的保护工艺到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控制与处理,从宏观的分析到微观的深入研究,这些都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现代科学技术在彩画保护中如能与传统修复有机结合,不仅能使彩画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还能推动彩画保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五、总结与思考
古建筑彩画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副其实的国之瑰宝。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针对彩画保护修复进行系统的研究。大多的古建彩画保存状况并不很理想,但是随着我国与国外文物保护机构合作的加强大量的国外成熟的文物保护技术、保护材料和保护设备随同他们的保护理念一同进入我国,在一定意义使得我国的文物保护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甄刚,马涛等.古建彩画保护修复技术与方法[J].文博.2015.
[2]詹长法.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3]曹怀义.浅谈古代建筑彩画保护修复理念[J] .大视野.2013.
[4]陈磊.浅议河南文物建筑彩画保护研究[J].中原文物.2014.
作者简介
因特扎尔·买苏木江(1994-),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人,中央民族大学大学2013级文物与博物馆本科生。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